【环球网报道 记者 李娜】中日钓鱼岛问题近来由于日本的挑衅性举措不断升温,引发各方关注。美国专栏作家奥斯林日前在美国《外交政策》杂志撰文称,化解钓鱼岛问题取决于中国政府,但就算中日两国最终能缓和现在的紧张局势,将来的中日关系一定会越来越冷淡。
文章称,中日近年的经济往来日趋频繁,令不少观察员都以为两国日后会加强各方面的合作,然而钓鱼岛问题反而削弱了彼此合作的机会。中日的外交关系一直欠佳,但自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改革开放后,中日的经济关系变得更紧密。2005年日本向中国的投资额高达65亿美元,日本对外贸易组织的一名高级官员当时就认为,中日经济关系足以克服偶尔出现的政治争拗。
文章说,现在最危险的是在这场亚洲的新“冷战”中,政治将会压到经济。钓鱼岛问题所造成的影响一直在扩大。自日本首相野田佳彦于9月悍然宣布“购买”其中3个岛屿后,中国爆发“反日”示威,在华日本企业的运营及业绩都受到影响。就在争议带来的经济影响越来越明显时,野田佳彦还发表更强硬的言辞,公开反驳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钓鱼岛是中国不可侵犯的领土”的言论。中日之间的口水战一度有机会演变成真正的战争。
文章同时指出,迹象显示,两国领导人正以试探形式尝试为局势降温。野田于10月1日重组内阁,任命了亲北京的前外相田中真纪子。然而,中日双方的态度仍然强硬。野田日前就公开警告北京,表示若中日冲突持续甚至爆发军事冲突,中国将付出比日本更严重的代价,文章指出,野田这番言论令经济前景更黯淡。
钓鱼岛争议也提醒了世界,亚洲领土问题造成的后果不容忽视,也显示了有关国家彼此之间的不信任,往日的战争伤痕仍然存在。虽然中日因钓鱼岛爆发战争的机会较小,但现在的危机已是冷战的预示讯号,而这危机还会持续多年。最终结果会是,亚洲国家都不能抛开历史包袱,彼此继续互相对立,冲突随时一触即发。
文章指出,到目前为止,中日双方都没在钓鱼岛冲突上出现人命伤亡。然而,一旦过程中有任何伤亡或错算,钓鱼岛冲突就会立刻升级,而中日也会爆发真正的军事对战。这样的话,中日经济就会受到破坏,全球市场也会变得动荡,而美国就要决定是否不顾中美关系而履行所谓《美日安保条约》的责任。
文章最后认为,虽然中日最终能避免战争,但两国必然会陷入冷战,就算现在的危机得以化解,但中日关系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冷淡。
(原标题:日首相警告:若动武中国将付出比日本更惨代价)
日本政府7月7日宣布欲将钓鱼岛“国有化”,引发中国政府强烈抗议。9月10日,日本政府通过钓鱼岛“国有”方针;9月11日,日本内阁会议决定拨出20.5亿日元(约合1.66亿人民币)“购岛”,并签订“购岛”合同。中国官方和民间采取一系列强烈反制措施。[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