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两个多月,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走基层”的足迹已经涉及中国东中西部8个省份。深入基层考察调研已成为中共新领导层工作开局的一个重要方面。
“摸清中国基本国情和发展现状,才能为未来一个时期的工作思路和发展方针做出正确、科学的判断。”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张希贤认为,新领导层以履职以来的基层调研,了解中国最基层、最底层的情况,下基层、广调研,对于其执政思路提供参考。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主任夏春涛分析,新一届领导层基层考察的路线选择透露出,站在战略高度考虑中国发展的全局的特点。“领导层履新以来的基层考察,选择的地点兼顾东中西部,既考察城市企业,又深入农田农户和农民工群体,这样才能看到一个真实的中国,掌握基层第一手信息,对大政方针决策的科学性非常重要。”
既访经济前沿又探贫困地区 吁深化改革、统筹发展
正如夏春涛分析,盘点新领导层的基层考察调研的“路线图”可以看出,统筹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实现均衡协调发展的特点突出。
上任伊始,习近平将首次离京考察选择广东,在这个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最前沿,习近平一路强调深化改革和经济转型的重要意义。
在2013年新年来临之际,习近平又深入河北阜平太行山区,深入农户家中,了解这里的“真实贫困状态”,并强调改善民生和共同富裕的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而在蛇年春节临近之际,习近平又在甘肃深入偏远山村困难户,强度进一步加强扶贫工作。
此外,李克强考察的湖北恩施,俞正声考察的四川甘孜,既是少数民族地区又是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
夏春涛表示,新领导层的考察路线中有受惠改革开放、最先富裕起来的广东,也有贫困的革命老区和民族地区,怎样处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在全国这个大棋盘中,怎样统筹兼顾区域间、城乡间的发展,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解决的大问题。
其实,对于统筹城乡和区域的发展,新领导的在基层考察中已有更为明确思路。在河北阜平,习近平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强调“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李克强在江西考察期间,特别召开了区域发展与改革座谈会。他指出,发展的目的是人民富裕、国家强盛,而发展最大的差距是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这也是现代化建设最大的难题。他强调,逐步缩小这两大差距,是发展的潜力和富民的动力。缩小城乡差距,要靠城镇化,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城乡一体化。缩小区域差距,要做好中西部开发开放这篇大文章。
要真话、听困难、问需于民 调研作风务实开放
中央新领导层密集“走基层”:
(原标题:中央新领导层密集“走基层” 足迹遍及八省份)
暂时没有数据
新浪警示:任何收费预测彩票会员等广告皆为诈骗,请勿上当!点击进入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