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机构改革富余人员不会没有饭碗

2013年03月10日12:29  新浪嘉宾访谈

  最后讲的是转变作风,这和习近平提出的转变八项作风完全是互相呼应的,我们行政体格,大部制改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党政机构、政府的工作力度,作风,有没有良好的形态,如果这方面能够响应八项转变作风的号召的话,我想能够有效地加快行政体制改革的步伐,减少行政体制改革、大部制改革的阻力。

  主持人:问一个网友比较关心的问题,大部制改革后我们是不会会实现精兵简政,会不会多出很多公务员,他们原来的工作岗位没有了,这批人怎么安置?

  汪玉凯::这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但是这次改革这个问题大概不是特别突出,这次改革我看国务院马凯刚才讲没有说必须裁减多少公务人员,我至少没听到这样的说法,机构整合以后确实会富余出一些人,原来好几个办公厅,机关党委,人事局,到一起以后肯定要富余一些,铁道部到交通运输部,但是这次这部分的人员数量不是特别大。第二,我们过去在这方面改革积累了很多成熟的经验,比如我们轮岗培训,转岗,年龄快到了提前退下来,很多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但是首先一点,即使富余出来的人也不会失业,也不会没有饭碗,这是长期改革的基本政策,首先保证队伍要稳定,即使你没有岗位了,你也可以学习去,培训去,转岗去,经过培训再转岗到另一个岗位上。我认为我们的公务人员在这方面不要过度担心。当然,机构少了以后,领导职数可能少了,这可能对一些领导会有一定的影响,原来一个部,两个部,可能部长、副部长十多个人,现在只剩五六个人了,我们采取的办法是先合并进去,职数可能超了,自然淘汰。这也是一个解决的办法。这方面国家不会采取非常强硬的举措。

  主持人::关于大部制改革,咱们有哪些国外可以借鉴的经验呢?

  汪玉凯::大部制改革的思路还是借鉴了发达国家的思路,发达国家在上世纪80年代搞公共管理运动以后,叫新公共管理运动,其中一个重要的就是推行大部制。最早我知道英国撒切尔夫人执政的时候就推出大部,把政府的部门设置功能分化,大部主要行使决策权,在一个大部下面设立很多执行机构,叫执行局,执行局不制定政策,我根据大部门制定的政策负责执行,我强调我的效率,监督是相对独立的机构,叫决策、执行、监督相对分开,执行局有市场机制,强调它的效率。所以,英国开始,后来很多国家慢慢都搞了大部制。我前面讲过,国外发达国家最多的就是18个,最少日本只有12个内阁部,我们这次改革完以后还有25个,相对讲还是比较多的。但是哪一个国家都是大量执行机构、独立机构,很多机构负责执行的,美国除了16个内阁部,好几十个独立机构,主要是搞执行的,我们或是往这个思路靠。组织部委相对稳定,定型以后相对稳定,20个左右为宜,剩下把一些独立机构、国务院直属机构可以改造成执行机构,慢慢朝决策和执行相互分开的思路发展。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分开,这样从结构上就划开了,这样有利于我们对公权力的制约,有利于权力正常的行使,不要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这样最容易导致权力腐败,也是最忌讳的。我们改革还是比较良性的,正朝科学的目标前进。我们最终建立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最终政府架构改革的好不好人民说了算,人民来评判,最重要人民满意,这是我们最终的目标。

  主持人::国务院的方案推出以后,到地方职能会遇见哪些困难?

  汪玉凯::这个国歌方案出来以后,老百姓来讲还是比较认可的,毕竟我们通过机构的整合,减少了部门,抑制了部门交叉重叠,这是老百姓最反感的,老百姓会给予一定支持,这个改革最终能不能达到主要的初衷,老百姓会不会给高分还都有多观察,不是一个顶层设计方案好,我们这个改革就能成功的问题。这个方案就可以看作一个顶层设计的方案,这个方案好我们成功了一半儿,但是下一步国务院如何推进,如何化解阻力,这个改革如何在地方上铺开实施,最主要能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社会管理水平,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是老百姓最终评判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讲,实施,策略,推进都是非常关键的,最大的阻力就是来自于部门利益,公权力的约束,公权力的扩张,如果有效遏制住部门利益的扩张,约束政府的行为,使政府的着力点更多向公共服务,创造环境,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方面转变的话,人民会满意的,我们政府在整个社会中的角色也会越来越科学。

  主持人::刚才报告里有四类组织,科技组,公益慈善类组织,这个政策实施下来会有什么好处?

  汪玉凯::这是合作的改革。我们过去对社会组织的管理,我们是双轨制,要成立社会组织必须找政府主管部门同意,主管部门同意后才拿到政府部门注册。现在我们对一部分机构,从广东开始示范,广东把一部分社会组织,非政治性的社会组织就可以直接到民政部去,不要政府主管部门了,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改革举措。这也是和国际对接的,国际上大部分国家既有单一制的,就到政府的主管机构注册备案,不需要再找个主管部门。我们现在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而这个改革的结果我认为更有利于中国社会组织快速发展,我们社会组织不管是数量、质量和发育水平,和其他机构数量相比还是低水平的,我们还需要更多的社会组织发展发育壮大。只要在制度环节上,在组织登记环节上如果松绑以后,更有利于社会组织健康发展,而不是像过去政府过多的限制。这也是政府对社会简政放权的重要表现。

  主持人::比如以前一些公益组织注册可能要和一些机构挂靠,这中间就会产生?

  汪玉凯::很容易产生二政府,政府组织和它靠挂以后就可能变成一个二政府了,很多政府人员下来到二政府工作了,把政府机关的工作理念都带到社会组织、行业组织里来了,这个格局,取消主管部门这样的登记管理制度以后,这类组织改变二政府的形象也可以慢慢实现。

  主持人::汪教授,最后请您用几句话简单的盘点一下改革开放以来,这是第七次国务院机构改革这样的一个进程,并评价一下。

  汪玉凯::第一次1982年的改革更主要的是干部“四化”,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1988年改革第一次提出转变政府职能的概念,1993年的改革主要是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府架构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1998年是大刀阔斧的改革,使政府组织架构更适合于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2003年虽然是微调,但是也整合了一些合作机构,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强化政府公共服务。2008年第一次有大部制改革的概念。这次改革是在过去六次,特别是第六次大部制改革的基础上,第二个大部制改革的深化,应该说这个改革以问题导向切入,但是它提出的阶段性的改革目标,未来大部制改革还有一定的整合空间,那时候中国政府架构真的可以定型,逐步法定化,让中国的政府管理确实有可能和世界的政府科学管理,现代管理进行对接。

  主持人:谢谢汪教授的精彩点评。各位新浪网友,感谢你们今天的视频直播,我们下次再见。

  汪玉凯:好,再见。

上一页1234下一页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