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于垚峰 实习记者 杨长江 发自深圳
工厂门口的招聘信息显示,深圳龙华大浪的鑫恒塑胶制品厂(以下简称鑫恒塑胶)正准备“大干一场”。
日前,鑫恒塑胶等10家广东发泡餐具生产商被曝向北京君泽君(深圳)律师事务所(以下简称君泽君律所)联合出资450万元“公关费”,由后者向发改委等部门推动发泡餐具解禁。
就在450万元公关费事件曝出的时候,国家发改委正好发出通知,对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解禁。
被禁14年之久的发泡餐具重出江湖,与450万元“公关费”是否存在关联?发改委对发泡餐具的解禁是否受君泽君律所推动?10家小企业为何愿意投巨资为全国的发泡餐具行业“做好事”?围绕这些疑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
450万“公关”协议曝光
近日,一份《专项法律服务协议书》在网上曝光。这份签订于2012年1月的协议,甲方是10家广东企业,乙方是君泽君律所。在协议签订的5天内,甲方(企业联合体)向乙方(律所)支付前期服务费50万元,主要用于“乙方办理本协议所涉及的相关公关、应酬、接待、差旅、员工薪酬等方面”业务。
协议还约定:当甲方或其所在行业获得政府相关部门以书面方式确认在行业政策解禁的过渡期间的临时性、有条件许可……或者国家发改委正式将发泡餐具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的淘汰类目录中删除,甲方应支付乙方律师费400万元。
日前,国家发改委发出通知,将一次性发泡塑料(10360,-95.00,-0.91%)餐具从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1年本)》淘汰产品目录中删除,该目录将于今年5月起生效。
据悉,在中国法律界,律师影响政府部门立法的事例常有,但律师代理企业影响政府部门立法并无先例。
君泽君律所律师周小清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承认这一协议属实,但他不认同媒体报道中“公关费”的提法,称费用主要用于媒体宣传。至于甲方是否向君泽君律所支付了 “事成后”的400万元尾款,以及其在发泡餐具解禁中的作用,周小清没有正面回答。
周小清表示,发改委14年前发布禁止发泡餐具进入市场的行政法规是不合法的。发改委禁止发泡餐具属于行政行为,必须履行法定程序,要有相关法律依据,并召开听证会,履行沟通机制。但当时发改委并未按上述程序来做,当时只是讲到发泡餐具导致“白色污染”,以此为由出台禁令。
发改委对发泡餐具的解禁是否受到律师事务所的影响?记者多次拨打发改委综合处电话,但一直无人接听。
生产厂家欲“大干一场”
不惜重金推动发泡餐具解禁的厂家们正酝酿“大干一场”。
“再过个把月,他们就不用偷偷摸摸生产了。”就连发泡餐具厂附近的便利店老板都知道发泡餐具解禁的消息。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根据鑫恒塑胶工商登记地址来到深圳龙华大浪街道,经过两名保安的层层盘问之后才得以进入有些像小作坊的简陋厂区。
这里数百平方米的生产车间散发出刺鼻的气味,伴随着高分贝的机械噪音。大约有20名工人,没有工作服,也没戴口罩。其中一位工人告诉记者,鑫恒塑胶每天要生产上百万个一次性发泡饭盒。
记者以代理销售商的身份来到鑫恒塑胶办公区,老板娘十分警惕,让记者留下电话号码后迅速离开。
随后,鑫恒塑胶陈姓销售员打电话回复记者称,餐盒价格按大小划分为三个档次:七八分、一毛多和两毛多。
据便利店老板透露,在发泡餐具解禁前,鑫恒塑胶就在从事相关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只是更加隐蔽,访客需有联系人接头方能进入。
“别看这玩意才卖一两毛钱,就算1个1分钱利润,我们每年生产上亿个,这样下来也赚不少钱。”前述工人告诉记者。
业内人士表示,每个餐盒的纯利润可能有几分钱。由于较大的市场需求量和廉价的成本,一家中等规模的发泡餐具厂每年的纯利润可达数百万元。
记者在鑫恒塑胶门口的招聘广告上看到,该厂拟再招40名员工,其中普工20名,相当于在现在的基础上生产规模再扩大一倍。
可降解餐具市场空间被挤
“在解禁之前,发泡餐具就凭借低廉的价格挤压可降解餐具的市场空间,解禁之后,后者的生存状况恐将进一步‘恶化’。”中投顾问环保行业研究员侯宇轩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泡餐具的“重生”印证了一句话——“市场选择才是王道”。只要对制造标准进行完善并强力实施,发泡餐具对人体的危害可缩减为零,对环境的影响也可通过回收系统的建设及法制规范的完善进行控制。
不过,记者在对十多家可降解餐具企业调查时发现,他们并不关心发泡餐具的解禁,甚至有一半人对此不知情。对于未来是否从事发泡餐具的生产经营,他们大多持否定态度,理由是发泡餐具利润低,且现有生产销售体系已成熟;但个别企业表示,如果市场被侵占,不排除转做发泡餐具的可能性。
“他们价格比我们便宜不少,在低端市场更有竞争力,解禁后侵占我们市场空间的可能性还是有的”。河北保定某可降解生产商说。
解禁时机已成熟?
按照发改委的说法,此次对发泡餐具的解禁“时机成熟”。
但是,此次解禁发改委是否履行了相关法律程序?发改委方面表示,在决定解禁之前,征求了环保部等多部门以及协会、专家的意见,各方达成了一致意见。同时对于群众最关心的毒性问题,委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安全所做了毒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能够满足食品包装用聚苯乙烯树脂卫生标准的要求。
周小清表示,赋予企业生产销售发泡餐具的权利就像给老百姓提供饮用水一样,无需过多解释。
然而关于发泡餐具对人体的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各界仍存在较大争议。而律师的介入,则让争议升级。
不少环保专家忧虑未来“白色污染”将进一步加剧。但也有声音认为,既然屡禁不止,不如干脆放开并加以严格监管。
对于450万元“公关费”,广东鑫涌律师事务所律师许宜群认为,从合同形式看,该项合同并没有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是合法的,律师所代理的事项是帮助企业与政府机关等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协商。
但他同时表示,时隔14年发改委作出解禁发泡餐具的决定,其理由首先必须要符合法律规定和不损害公众利益。按照专业人士所讲,当年的禁令主要为了防止“白色污染”,保护消费者健康,那么现在国内相关的准入机制和回收体系等建立了吗?如果没有,那么贸然解禁仍存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