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于右任在台湾 于媛供图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于右任在台湾 于媛供图

75岁的于中令先生接受华商报记者专访

  75岁的于中令先生1939年生于重庆,是于右任最小的儿子。于右任1949年去台湾,后来于中令也去了。于右任很疼他,允许他每晚“霸占书桌一小时”。每每此时,于右任就放下毛笔,给小儿子腾出书案,坐在一旁看他温习功课。有时,还教他写毛笔字。1963年,于中令赴美留学,后来成为计算机专家。

  2014年10月。于右任“望大陆”日记手迹及书法精品回故乡特展,在此期间,于中令接受了华商报记者专访。他的“国语”音调很低,讲话轻轻的。也会说几句陕西话,比如“额是陕西人”。

  吃粗面条,喝小米粥,把馒头要烤得焦焦的

  华商报:于先生是第几次来西安?

  于中令:这是第三次。第一次是2011年辛亥革命一百年的时候,那是60多年来第一次回大陆。第二次是前不久的9月12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80年校庆。老先生当年创办了“西北农林专科学校”,是它的前身。

  华商报:于老先生在台湾时常常提到家乡么?

  于中令:是啊,他常常说起来。台湾水果很多,一吃到什么水果,就想起他在杨凌的西北农专了,说农专也有什么水果。

  华商报:于老先生的饮食口味一直很“老陕”吗?

  于中令:他吃粗面条,喝小米粥。把馒头要烤得焦焦的,最喜欢吃这个。

  几乎每天都写字,说很浓的陕西话

  华商报:于老先生在台湾时天天写毛笔字吗?

  于中令:写啊,几乎每天都写。他的书桌不大,不是什么红木的,我感觉桌子还没有铺着的那块墨绿色毡毯值钱。书桌左边靠窗台上是一排书架,摆着札记本,我印象中是他手抄的杜诗。那时向他求字的人很多嘛,一年能写6000多张。他用一个很大的墨盘,一大早副官磨好一大盒墨汁,供他写字。时间久了,那个墨盘中间结了挺大一个墨疙瘩。有次我想让老人家高兴嘛,就把墨盘洗了,费了好大劲才把那个墨疙瘩抠掉了。老人家一见,急得直说,你干啥哩!你干啥哩!

  华商报:陕西口音?

  于中令:对啊,很浓的陕西话,你干啥哩!我说洗干净还不好么。他说,娃呀,你不知道,那是写字时用来顺毛笔的。

  华商报:您会说陕西话吗?

  于中令:会啊——额是陕西人(陕西方言)。

  华商报:听说您十来岁的时候常常“独占”老先生的书桌,他就没法写毛笔字啦。

  于中令:那是我小学五六年级时,晚上做功课,就占用他的书桌,每晚一小时吧。

  华商报:老先生这时候做什么?

  于中令:他坐在旁边看我做功课写字啊。有时还教我写书法,让我从魏碑入手。那时我太小,觉得碑刻这里缺一块那里缺一块,不美,不懂得欣赏残缺美。老人家也不批评我,不疾不徐的,就跟他写字一样。

  华商报:您常见他写什么内容?

  于中令: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北宋关学大师张载的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老人家很推崇的,他晚年时自称“太平老人”。

  谁有难处,他就给钱,自己没钱,借钱也给

  华商报:您第一次看到“望大陆”这首诗是什么时间?

  于中令:是在老人家去世后。当时我在美国读书,从报纸上看到的,很震撼。他是很想念大陆的。

  华商报:于老先生在台湾每天都上班吗?

  于中令:早上有车接他去监察院,到了之后这个车子去办事,别人用。他上班很忙的。任监察院院长34年,是在任上去世的。

  华商报:找他去求助的人很多吗?比如借钱。

  于中令:谁也不会直接说向他来诉苦。一般是看望他,问候,然后说说难处。他就给钱,自己没钱,借钱也给。

  华商报:在青田街的家里,您见过很多大人物吧?

  于中令:你能说到的,我可能都见过吧。蒋先生和蒋夫人宋美龄是经常来的,他们讨论写字画画,还谈诗。有一次,我去开门,是经国先生来看望。那天老人家没在,经国先生就在门口问问最近身体怎么样啊之类的。

  还见过刘玉章将军(兴平人。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参加北伐战争,由排长累升至副团长。抗战期间升任师长。1981年病逝。)和胡琏将军(华县人。黄埔军校四期毕业。抗战期间以第11师师长,于鄂西保卫战中死守石牌要塞,荣获青天白日勋章。1977年病逝),他们都是陕西人,一位兴平人、一位华县人。刘玉章将军是有学问的人,人很风趣。

  睡前胡子打个结,早上起来再解开

  华商报:在您心中,于老先生是什么样的父亲形象?他的大胡子给人的感觉,就像那句成语——望之俨然。

  于中令:别忘了后面还有四个字啊。

  华商报:即之也温。

  于中令:对啊。说到他的胡子啊,我问过他,晚上睡觉时怎么打理这个胡子。他说,这样啊,就把胡子像辫子那样一绾,原来是打个结,早上起来再解开,用热毛巾抹胡子,梳理。

  小孩子都喜欢他,先恭恭敬敬叫一声,然后就跑过来抓他的胡子,大人就赶紧把小孩拉开,他却很开心,乐呵呵地说:娃呀,好得很。

  于右任简介

  于右任,陕西三原人。生于1879年4月11日,故于1964年11月10日。原名伯循,字诱人,后以“诱人”谐音“右任”为名。中国近现代政治家、书法家、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中国近现代著名高校的创办人。

  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逃至西安。于右任正在西安求学,写了许多忧国忧民、谴责清廷的诗篇,汇集为《半哭半笑楼诗草》。他冒着违抗清廷留长发辫的危险,将头发散开照相明志,并题照曰:“换太平以颈血,爱自由如发妻。”为此遭到清廷通缉,“无论行抵何处,拿获即行正法”。

  1906年,于右任为创办《神州日报》赴日本考察,结识孙中山,加入同盟会。1907年起先后创办《神州日报》、《民立报》积极宣传民主革命。1926年,于右任担任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

  1924年,国民党在广州举行有共产党人参加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右任与毛泽东都出席了会议,这是他们第一次见面。1945年8月,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与周恩来前往于宅拜访,于右任因公外出,未能见面。当晚,张治中为毛泽东举行宴会,邀请于右任等人参加。9月,于右任设午宴招待毛泽东、周恩来等人,于右任与毛泽东在宴席上聊起诗文,认为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激励后进的佳句。

  1949年11月,于右任想去香港看病,蒋介石用专机将于从重庆送到台湾。1964年在台北病逝,享年86岁。

(原标题:他是望之俨然即之也温的老人(图))

相关阅读

中日四项原则包含哪些内涵?

“习安会”何时举行?目前双方还没有一个时刻表,一切都在做最后的调整。毫无疑问,中国政府如此重视这一次的“习安会”,就不会是“走廊会谈”,应该是由双方部分部长一起参与的正式会谈,而且会谈的时间也一定会超过30分钟。

并非贿赂而是维护关系?

在社会看起来完全是“官商勾结”的“铁证”,但在有些企业商人看起来早已不值得大惊小怪甚至是完全正常的了。话虽然说得轻描淡写,而其中的意境却吐露的非常清楚。企业给官员送钱就是为了维护关系。

拉美重大项目招投标的复杂性

完全采用中国标准、由中国企业承建的高铁,至今其实还是“零单”,倘果真能在遥远的墨西哥实现“零的突破”,其意义自然非同凡想。

中美日女性对待男人有何不同

在美国男人眼里,中国女性很温柔美丽,而在中国男人眼里,美国女人很性感。但由于文化和国情不同,中美两国女性在对待男人上是有很大差别的。

  • 秦枫:甲午中日局耗时三年旗鼓相当
  • 李嘉诚再抛上海房产与打虎有关?
  • 北京有哪些倾国倾城的名女人?
  • 《红高粱》三界称王带动文学改编热
  • 娱乐圈删不掉的前任们(图)
  • 怎样的男女在一起最幸福?
  • 王坏:我身边的所谓摄影发烧友们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