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记者 俞 洁 综合报道
说起APEC,大部分国人不陌生,13年前,21个经济体领导人身着唐装在上海科技馆前留下全家福的情景似乎还历历在目。
今日,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将重回中国。APEC领导人开会为什么要叫“非正式”会议?领导人究竟如何“非正式”地开会?“非正式”的民族服装全家福又是怎么一回事?晨报记者进行了一番梳理。
非正式会议是谁“发明”的
APEC诞生于1989年。那一年,澳大利亚、美国、日本、韩国、新西兰、加拿大与当时的东盟六国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首届部长级会议,时任澳大利亚总理霍克倡议成立亚太经合组织,标志着APEC正式成立。不过,在成立之初,并没有举行领导人会议,直到1993年,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首创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形式,并在西雅图举行了首次会议。
西雅图会议是在当地布莱克岛上一座印第安式的木结构大屋里举行的,会议由克林顿主持,参加者有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等四国元首、九国政府首脑以及中国香港代表和中国台湾代表,共15个经济体代表。开会当天,江泽民抵达码头,克林顿在船上迎接,然后一起乘船前往布莱克岛。会后,领导人集体会见记者,克林顿发表共同声明并简要介绍会议情况,但不回答问题,也没有安排照相。
APEC使用“经济体或经济体成员”,不使用“成员国”字样。这是根据1991年10月中国与APEC签署的《谅解备忘录》做出的安排。《备忘录》明确在一个中国和严格区分主权国家和地区经济体的前提下,同意“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台北”、“香港”(1997年回归后称“中国香港”)三方作为正式成员,同时加入APEC。
在首次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涉台问题引人关注。美方承诺邀请“中国台北”代表的身份只能是经济部门的官员,别的身份都不行。这一点后来成为惯例。克林顿在晚宴上介绍与会代表时,非常清楚地一字一句说,这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泽民主席”,那位是“中国台北经建委主任萧万长先生”。后来,2005年,陈水扁曾表示要参加当年在韩国釜山举行的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被韩国拒绝。
统一“非正式”服装始于何时
所谓“非正式”,着装随意也是一个重要方面。甩开束手束脚的西装领带,像度假一样穿着休闲,为的是营造一种较轻松的气氛。在首次西雅图会议上,克林顿就穿着牛仔裤登场,而江泽民穿一件蓝色衬衫,外罩一件深色夹克衫。
由东道主为与会领导人提供统一样式的休闲服装这一不成文规定始于1994年印尼茂物会议。与会领导人合影时身穿花色各异的衬衣,这是时任印尼总统苏哈托赠送给他们的印尼传统蜡染印花衬衣“巴提克”。
中国首次主办APEC会议是在2001年,当时领导人身着中式对襟唐装,与以往一样,服装只有上衣,分为外套和衬衫。服装的包装也很特别,包装盒里有一个红色织锦缎的衣带,带子上绣着每位经济体领导人的姓名。
关于这套唐装,还有一个故事。据当时筹办会议方透露,整套服装从设计、定样到制作,花费了近一年时间,最后样式是从40多份设计稿中挑选出来的,服装面料、花型、制作,每一个环节都是细致入微。为了让每位领导人的服装都能合身,中方还特意做了两套,一套成品,一套可修改的半成品,全部手工缝制,确保漂亮合身,从而得到了很多领导人的喜爱。更有意思的是,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国内兴起了一股唐装热潮。
2002年,曼谷会议的服装与唐装外形相似,但绣有大象、孔雀、狮子,每件造价2700美元,可能是历届APEC会议领导人服装中最昂贵的一种。2004年,智利富有民族特色的披肩“查曼特”,像一副盔甲。据说,智利一名巧妇要花3个月才能制作一件,价格也不菲。
当然,惯例也有被打破的时候。2010年,第十八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日本横滨举行。当时,领导人没有穿统一的民族服装合影,据说是因为日本和服穿起来比较麻烦拖沓。2011年,美国檀香山会议期间,领导人也放弃了穿当地民族服装草裙。直到去年在印尼巴厘岛举行会议时,该传统才再次恢复,领导人合影时穿上了由当地传统布料“安代克”制成的特色服装。
今年的北京会议,领导人会穿上什么样的中国传统服装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领导人怎么“非正式”开会
在西雅图会议上,美方规定会议不挂旗帜、会见厅不装麦克风、不发文件、领导人可带一名助手上岛,但助手只能在离会场不远的房间里等候,不能出现在现场。
领导人如需助手,可通过传递纸条解决。领导人通过同声传译了解发言人的讲话内容,发言人不用讲稿。
西雅图会议后,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这一形式延续了下来。此后每次APEC闭门会议,领导人相聚一堂,身边没有助手,也没有翻译,同声传译设在会议室外。领导人的特别助理也只能在另一间房间里看电视、记录。会议期间领导人的讲话内容需经本人同意才能公开。
虽然形式轻松,但APEC会议绝非“空谈俱乐部”,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结束后要发表纲领性《宣言》,虽然不是协议,但很具有权威性,对各成员都是一种“信誉约束”。除了事先准备好的、会前基本定稿的《宣言》等文件草案,领导人还可以各抒己见,有时某个领导人可能提出一个新的倡议,如果没有异议,就会为《宣言》注入新的内容。
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还会有出人意料的决定。1997年,关于接纳秘鲁、俄罗斯和越南为APEC新成员问题,之前的高官会和部长级会议均未达成一致,但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后突然宣布接受这三个国家为新成员。
据悉,当时东道主加拿大总理在会上征询与会领导人是否同意这三国加入,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和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都表示没意见,会上没有领导人再发言,就算一致同意了。
领导人在会上都吃些什么
不重奢华和技巧,重品质、民族特色和文化传播,已成为当今国际会议餐饮的潮流,APEC会议的餐饮也一样。此前有消息称,这次会议的餐饮要体现民族特色和北京特色,包括糖活儿、萝卜花的雕刻和摆件会在餐桌上出现。
国际会议餐饮的一大挑战,就是来宾的文化习俗、宗教信仰、口味习惯各不相同,这就需要调和众口。专家表示,为了照顾伊斯兰人的宗教习俗,并考虑到大部分宾客的习惯,牛肉是使用频次最高的肉类原料,绝对不能使用野生动物。考虑到宾客的心理接受程度,动物内脏也是不宜使用的。
对于各位领导人的个人禁忌和口味喜好也要尽量照顾。2002年墨西哥会议期间,主办方为与会的400多名高官配备了平板电脑,询问喜欢的菜品及口味。而在2005年韩国釜山会议期间,主办方费尽心思了解到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不吃羊肉,也不怎么吃猪肉,亦不喜欢吃西兰花,但喜欢吃中餐;而俄罗斯总统普京特别喜欢吃新鲜蔬菜和鱼肉,不吃羊肉,不喝含酒精的饮料。
此外,国际会议的餐饮服务,还要注意食材吃起来必须方便,不能影响宾客吃相,味道也不能影响他人。那些要用手抓、用牙撕,需要放进嘴里之后再把骨刺吐出来的食物,或者吃完之后味道久久不散的食物,通常难登大雅之堂。
中国作为餐饮大国,自然会在饮食文化特色上做文章。2001年上海会议的晚宴上,每道菜都做得像一幅画,独具东方韵味。如“荷花时蔬”,其中的菜肴本是我国江南家常风味的油焖茭白,但它盛在节瓜雕刻的精美玉船之上,航行于黄瓜汁渲染出的碧水之中,有蔬菜刻出的红荷绿叶白藕相伴,一幅江南水景的图画令宾客叹为观止,不忍下箸。
值得一提的是,中餐的多数菜肴为热食,刚出锅的菜肴香味和口感都令人满意,一旦温度下降,香味、脆度、硬度都会快速变化。因此,凡是大型宴会,都必须精确计算时间和距离,以便掌控上菜时的温度。端盘的服务员必须熟悉路线,互不妨碍,用最短时间到达位置。在上海会议的晚宴上,冷盆从生菜开始制作到嘉宾享用不超过3小时; 热菜烧制基本上10分钟完成一道,大多数热菜1小时内制作完成,只有汤用了4小时文火煨成。为了防止点心变凉,从装盘到上桌只有5分钟。
(原标题:APEC领导人“非正式”开会不带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