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外交学者网站11月7日文章,原题:中国民族主义一瞥中日两国因领土和历史问题多年不和,2012年更因东京决定对有争议的尖阁诸岛/钓鱼岛实施国有化,导致中国的互联网上充斥极端好战情绪,成千上万的人在大街上谴责帝国主义。这场抗议表明,中国领导人也许在将国民塑造成狂热民族主义者方面过于成功,今后这可能迫使他们升级事态诉诸战争。

  西澳大利亚大学珀斯美亚中心本月发表的一项新研究报告,提供可用于检验上述设想的证据。该研究考察中国公众在钓鱼岛争端以及南海岛屿冲突问题上的看法,中国5个大城市逾1400人受访,调查结果出人意料。

  进行此项调查的西澳大利亚大学国际关系博士生安德鲁·查布说:“只有两种政策不受欢迎。一是‘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另一个是‘毫不迟疑地出兵’。”最受欢迎的政策选项包括群众运动和在国际上加强宣传中国立场,各有超过80%的人支持。经济制裁和外交措施,如取消官方访问和减少合作项目,也得到大多数人支持。

  查布解释说,除出兵可能性之外,对于东海和南海争端的每项政策选择的支持差不多。他认为,这表明某种“理性的民族主义”,毕竟中国在历史问题上对日本的不满远胜对任何东南亚国家。另外,当提出动武可能损害中国经济的问题时,支持出兵钓鱼岛和南海的比例分别下降13%和14%。

  在查布看来,这一事实“似乎表明,如果中共认定基于国家利益需要缓解紧张,许多中国人会认可这一主张,避免危及经贸关系的战争”。他还表示,“所以,我们从这里看不到任何证据表明,中国民众迫使领导人投入一场不想要的战争。”

  有一种普遍看法认为,中国政府时不时利用民族主义抗议,把它作为国民发泄的渠道,把对国内问题的愤怒转移到对外国敌人。但耶鲁大学政治学助理教授杰西卡·陈·魏斯提醒说,这种看法过于简单。“发生此类抗议确实与政府有一定关系。”她说,“但政府并非常常鼓励它们,即便鼓励,也是一个管控民众表达愤怒的过程,试图降低抗议矛头掉转针对政府的风险。”

  眼下,查布的调查表明,中国领导人在压制战争呼声方面一直比较成功。官方媒体其实也对领土争端方面的好战情绪起到抑制作用。相比通过互联网和微博等非官方渠道获得信息的人,那些通过国有电视和报纸了解情况的人,更有可能支持妥协。

(原标题:日媒:中国领导人在压制战争呼声方面比较成功)

相关阅读

中日四项原则包含哪些内涵?

“习安会”何时举行?目前双方还没有一个时刻表,一切都在做最后的调整。毫无疑问,中国政府如此重视这一次的“习安会”,就不会是“走廊会谈”,应该是由双方部分部长一起参与的正式会谈,而且会谈的时间也一定会超过30分钟。

并非贿赂而是维护关系?

在社会看起来完全是“官商勾结”的“铁证”,但在有些企业商人看起来早已不值得大惊小怪甚至是完全正常的了。话虽然说得轻描淡写,而其中的意境却吐露的非常清楚。企业给官员送钱就是为了维护关系。

拉美重大项目招投标的复杂性

完全采用中国标准、由中国企业承建的高铁,至今其实还是“零单”,倘果真能在遥远的墨西哥实现“零的突破”,其意义自然非同凡想。

中美日女性对待男人有何不同

在美国男人眼里,中国女性很温柔美丽,而在中国男人眼里,美国女人很性感。但由于文化和国情不同,中美两国女性在对待男人上是有很大差别的。

  • 秦枫:甲午中日局耗时三年旗鼓相当
  • 李嘉诚再抛上海房产与打虎有关?
  • 北京有哪些倾国倾城的名女人?
  • 《红高粱》三界称王带动文学改编热
  • 娱乐圈删不掉的前任们(图)
  • 怎样的男女在一起最幸福?
  • 王坏:我身边的所谓摄影发烧友们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