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11月15日电 (记者 陈静) 学校里发生火灾,躲到哪里最可能活下来?地震发生,等待救援的幸存者如何维持生命?参加集会时被人流挤倒,什么姿势能保证心脑不受伤害?类似的答案每个人都想知道,可是却缺少便捷、简易的知晓渠道。今日面世的一套《图说灾难避险逃生自救科普丛书》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写实漫画形式,解答了以上诸多问题。
当日,《图说灾难避险逃生自救科普丛书》首发。该套丛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是中国国内第一部用漫画形式表现灾难避险逃生自救的科普丛书。本书由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委员撰写脚本,由国内漫画行业高手绘制,借鉴美国CDC的社会科普方法。
新书发布上,《图说灾难避险逃生自救科普丛书》一书主编、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刘中民与活跃此间的社会新闻报道者一起进行现场签赠。刘中民表示,11月5日是上海城市公共安全日,首发仪式旨在唤起更多百姓关注和提高自身救援知识。
据介绍:丛书共分十五册,涉及地震、水灾、火灾、交通事故、煤气中毒等常见灾难类型最简易的自救方法。目前该套丛书已经免费发到上海市中小学校、社区居委会等。
上海人口规模快速增长、流动性日益加剧、建筑密度持续增强,又属濒江临海城市,可能会面临哪些灾难性的城市安全事故?刘中民接受采访时说,“火灾、地铁事故、内涝、传染病扩散、恐怖袭击等最可能给上海造成灾难。”这位灾难医学专家表示,与地震、海啸、台风等自然灾害相比,大型城市的灾害性事故发生原因往往是人祸大于天灾,而一旦发生,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惨重。
刘中民认为,相对于其他城市人群而言,上海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根据相关调查,大部分上海市民认为:学习救援知识和技能只有在灾情发生时才有价值,就算灾情发生在自己身上,也完全可以依靠政府解决。自救与互救技能的匮乏、逃生演练的空缺,都成为城市安全事故转化为灾难的诱因。
曾多次参与灾难救援的刘中民说,在灾情现场,往往没有及时、足够的救援人员和装备可以依靠,加之专业救援队伍的到来受到时间、交通、天气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难以在救援的“黄金1小时”内展开有效救助。这种情况下,灾难现场的灾民既是被救者又是救援者。唯有顺利通过角色转换,在很短的时间内实施决定性的自救互救方法,才有可能使灾难中的伤员获得生存机会。
作为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刘中民认为,在现有财力下,普及与灾难有关的救援知识时,应关注重点人群。重点人群是指医学以外其他行业经常接触灾难事件并为救援服务的人员。比如,经常可以成为最初目击者的人民警察、消防人员、教师、车站码头的服务人员以及各种重大集会的志愿者。他指出,对重点人群定期开展灾难预警训练,加强灾难状态下的心理素质锻炼及基本知识培训,以提高其对灾难事件的医疗救援意识。
(原标题:国内首部灾难逃生避险科普漫画书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