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记者从市自来水集团获悉,为迎接“南水”进京,全市2200公里的自来水管网实施了大规模的消隐改造工程,提高了北京供水管网对“南水”的适应性。此外,作为北京市城区最先接纳“南水”的水厂——郭公庄水厂将采用预处理、常规处理、深度处理三道关口,最终把长江水调出“北京味儿”。
京华时报记者文静
喷涂老水管内壁防“黄水”
自来水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提高供水管网对“南水”的适应性,本市对中心城区供水管网实施了大规模改造。连续四年,本市通过实施内喷涂、更换管线等措施,完成供水管网改造2200余公里。
自来水集团介绍,本市城区目前有9000多公里的供水管线,上世纪80年代前后,由于经济发展和技术水平的局限,部分自来水管道没有内衬,管道内壁容易锈蚀、结垢。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管线经过长时间的运行,已经适应了本地水源,管线内壁形成了稳定的沉积物。一旦“客水”也就是“南水”进来后,由于水源水质的不同,可能会造成个别区域的供水管线不适应,出现“黄水”现象。考虑到这个问题,本市启动了管网改造工程。
自来水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如果在马路上开膛破肚直接更换管道,不但费用高,而且阻碍交通、影响居民的用水。因此本市实施了不开挖的内喷涂修复技术。
自来水集团表示,使用的内喷涂材料,达到了国家食品级标准,对自来水不会造成二次污染,而且在每次施工后,国家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北京监测站都要对居民家中自来水进行检测,水质完全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
■名词解释·内喷涂技术
内喷涂修复技术主要应用于直径在15-200毫米的无内衬供水管线改造,其原理是利用压缩空气在管道内壁形成的旋转气流带动砂粒,清除管道内壁锈垢;再通过旋转气流将涂料均匀喷涂到管道内壁上,形成一层膜,对管道内壁起到保护作用,使管道内壁不再产生锈蚀。
三道关口确保“北京味儿”
郭公庄水厂位于南四环花乡桥附近,占地面积17万平方米,以南水北调原水为主要水源,是北京城区最先接纳“南水”的水厂,一个多月前,刚刚具备通水条件。据悉,为确保供水水质更加安全可靠,郭公庄水厂采用了多道前置处理工艺,采用了活性炭和石英砂叠加式一体化净水处理工艺,运用的紫外线消毒工艺在国内规模最大。
水厂相关负责人介绍,进入郭公庄水厂的“南水”完成加工大约需要6到8个小时,这段时间内通过三道关口,第一道是预处理工艺,第二道是常规水处理工艺,第三道是深度水处理工艺,三道关口完成后,被加工成“北京味儿”的自来水将进入千家万户。
据悉,预处理包括预加氯、预臭氧和预投加粉末活性炭三道工艺,常规处理包括混凝、沉淀、过滤等工艺,深度处理包括臭氧、活性炭、紫外线消毒等。
自来水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常说“北京味儿”,到底什么水才是北京味呢?该负责人表示,就是无论水源如何变化,市民喝到的水的口感始终如一。
■相关
南水北调唯一明渠首次亮相
中线移民来京看家乡水
京华时报讯(记者刘雪玉)昨天上午,南水北调中线群众代表团赴京观摩团城湖调节池,该调节池是江水进京后唯一一段敞着口的水渠,全长共885米。来自河南、湖北两省的移民代表,首次在明渠广场看到家乡水。
据了解,南水北调中线移民观摩团一共200人,分别来自河南和湖北两省。今年63岁的姚根怀,来自南水北调的水源区河南淅川县金河镇,昨天上午,他走进南水北调明渠广场。首次在明渠广场看到自家乡的水,姚根怀格外兴奋。
姚根怀告诉记者,他的家就在丹江口水库边。在家乡,他们常捧起水库水就喝,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对家乡的水辨识度高。参观时,姚根怀只喝了几口,就尝出了家乡水的味道。
姚根怀家里有10口人,淅川县移民搬迁启动后,他特别支持,一直努力做家里人的工作,最终搬迁成功。现在,姚根怀和家人搬到了郑州市的郑东新区。“这是我的新家。”他掏出手机给大家看照片,照片里新家宽敞、明亮,姚根怀和家人很满意。
(原标题:将长江水调出“北京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