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浑身锈迹无人认领,近日,新京报记者探访社区、写字楼车棚等多处不同类型的自行车停放点,发现均有“僵尸自行车”长期“霸占”车位。在一些老旧小区,一些居民干脆用废旧自行车充当地锁,占停车位。城管执法队员介绍,清理废旧自行车一般由属地管理部门牵头,街道城管大队或综治办配合一起清理。但记者采访的多个属地管理部门均表示,因这些自行车属于居民私人物品,在未征得所有人同意的情况下,不敢随意进行清理。
收费停车场
自行车停放一年无人认领
12月12日上午11点,东城区磁器口地铁站西北口,5辆破旧的自行车“倚靠”在收费停车场的栏杆上,车座、车把上落满灰尘,车胎已经瘪了。
“不知道放了多久,接手时就在这了,一年多也没人来骑走。”停车场收费管理员称,暂时不会对废旧自行车进行清理,“万一我们给处理了有人来找,怎么办?”
随后,记者在崇文门地铁站D口附近看到,约10辆废旧自行车停放在地铁站外的立体收费停车场院里,其中有的车轮毂已变形。“我每天在这存车,里面的那些旧车就一直扔在那,没见有人来拿。”附近居民高女士说。
停车场收费管理员表示,车场内所有自行车都不能随意清理,“一般停在这的,都是会来取的,我们有看管义务。”
老旧小区
“僵尸车”横占车位变地锁
在一些老旧小区,废旧自行车则被用来占机动车车位。
12日下午,安贞桥附近小黄庄社区,一些自行车横倒在停车位内。与地铁站附近的破旧自行车不同,这里的自行车“伤残等级”明显提高。在靠近小区出口的一个停车位上,用来“充当地锁”的自行车已没了车座和车锁,链子也不见踪影。
“这些都是没人要的自行车,有的堆在楼道里,有的放在公共存车点。因为没人要,谁想推走都很容易。”小区居民赵先生说,前几年小区物业曾将居民私自安装的地锁统一拆除,此后,废自行车就“派上了用场”。
据小区物业北京市燕厦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介绍,老旧小区停车难已存在多年。“有人用废自行车占停车位,我们也找车主谈过,但是效果不好。”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小区准备建立体停车楼,“到时候大家都有了停车位,就不会再乱占位了。”
在海淀区安贞里一区,居民楼前的空地上设有白色的自行车停车架,但只停着一些废旧自行车,其中一辆车的车轮已变成方形。这些车的前轮与停车架的栏杆锁在一起。“早没人要了,一直搁在这。”附近居民说。
安贞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表示,一般情况下,社区内的废弃自行车由物业不定期进行清理。“发现废弃的自行车长时间无人使用,首先通知楼长联系车主,如果联系不上,就要张贴公告七天,然后把车搬到统一的地方存起来。”工作人员表示,由于自行车是居民的私人物品,因此不能随意清理。
写字楼车棚
数十辆废旧车斜倒在一起
12月12日上午10点,东城区幸福大街,一栋写字楼的自行车棚内,停放着数百辆自行车、电动车,车棚无人收费,仅在出入口处有一个监控探头。
在车棚内,记者看到,数十辆自行车斜倒着堆在一起,车体落满灰尘,车链、车把等处均已生锈。“在附近上班的,还有写字楼里的人都把车停在车棚里,破车和坏车挺多的,占了不少空间,晚上下班找车得找半天。”附近上班的王师傅说。
该写字楼物业公司工作人员坦言,将停车场内所有的废弃车全部清理有难度。“还得靠个人自觉,你把车清理了,放在哪?通知车主来取走,也是个很大的工作量,我们这停车不收费,再专门委托停车公司来收费,这又违背了当初为了方便大家设立车棚的初衷。”工作人员表示,目前还在想办法解决。
■ 追访
执法人员
“挪车”容易根治难
根据《北京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规定,对在城市道路及其他公共场所堆放的影响市容的物品,无法确认其所有人和管理人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应当在公共媒体以及物品所在地发布公告,督促物品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履行责任。公告期不得少于7日。公告期满无人认领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可以对违法堆放的物品予以清除。
据一名城管执法队员介绍,清理废旧自行车一般由属地管理部门牵头,街道城管大队或综治办配合一起清理。
而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几乎受访的属地街道部门、物业等均表示,尽管这些“僵尸”自行车占地,但由于无法联系到车主,不敢随意进行清理。上述城管执法队员也坦言,由于废旧自行车属居民个人物品,一般的处理办法是张贴告知书后搬至别处暂存,想完全清除并非易事。
■ 链接
龙潭街道
回收旧车换日用品
为了清除堆放在楼道、路边、车棚里的“僵尸自行车”,今年6月,东城区龙潭街道启动“以物换车”行动,家中有废弃自行车的居民可以在回收点用旧车换取卫生纸、拖把等物品。
据办事处副主任高建中介绍,街道曾对废旧自行车的回收价值做过调查,发现大多的自行车只能当废铁处理。“于是我们在社区设立长期回收点,帮助居民处理掉废旧自行车。”目前,街道已在11个社区设立了旧车兑换回收点,“居民拿着废旧自行车可兑换卫生纸、拖把等生活用品。我们将废旧自行车以每辆10元钱的价格送到回收机构。”
据介绍,目前,街道各社区已回收废旧自行车310多辆,社区的卫生环境也得到改善。
新京报记者 李禹潼
(原标题:“僵尸自行车”占地 无人“敢”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