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老师短缺、学位不够怎么办?成都出“购买”新招破难题!1月8日,华西都市报记者从成都市政府新闻办获悉,成都市政府近日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配置全市中小学校教师资源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于1月底正式施行。这标志着成都市推进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意见》提出,成都市将深化完善教师“县管校用(聘)”机制,引入项目购买、学位购买等多项措施,保障教育发展需求。这些教育方面的“大动作”,将有助于“全域成都”实现中小学教师资源均衡配置。
优化配置
实行“县管校用(聘)”打破人事关系束缚
眼下,学区房的热度居高不下,在这“高烧”背后,优质资源稀缺、分配不公或为主因。为此,《意见》提出了一个解决办法:未来5年,成都市将进一步深化教师“县管校用(聘)”的用人机制改革,消除教师跨校流动的行政障碍,持续加大名优校长、骨干教师轮岗交流力度,大力促进教师资源均衡配置。
实现教师的“无校籍管理”,是盘活全市中小学教师资源,解决中小学师资不均衡的关键,而“县管校用(聘)”机制,正是成都市在优化师资配置中迈出的关键一步。《意见》明确,成都将启动试点探索授权教师管理服务中心管理教职工编制职能的工作,实行县管教师总量、岗位结构和教师身份,学校按岗配置、使用和考核教师,从而打破教师与学校间的人事关系束缚。
《意见》还要求成都市通过县域范围内名校领办、托管以及建立学区制等方式,促进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新建学校或农村学校等结对发展,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和辐射带动范围。
在县域内教师统筹调剂模式的探索方面,《意见》明确提出,将在有条件的区(市)县探索试行“教师多点任教(走教)”模式,鼓励工作量不饱和、紧缺学科教师在同一区域内多校任教,尤其是村小教学点所需教师,可采取就近学校派员轮流执教、兼职任教,教师待遇将在学校绩效考核中予以倾斜。
改革创新
老师不够怎么办探索“购买服务”解决
针对中小学校需要临时增加教师、学位不足等情况,《意见》提出积极探索购买服务方式予以解决。列入服务采购的内容包括中心城区新设学校专任教师,学校因教师妊娠、病休和脱产培训需要临时外聘人员,以及义务教育学位需求等。其中,针对异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数量不断增加、公办学校学位供给不足的情况,将尝试采取按实际需要,向民办学校购买的方式予以缓解。
成都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教学需求项目购买服务方式、阶段性教师需求编外聘用方式、义务教育学位需求向民办学校购买服务方式,均是成都以购买服务方式解决教育资源供需矛盾作出的有益尝试。”
内部挖潜
严禁在编不在岗专编专用规范教师管理
在编制总量控制的前提下,为破解全市教育发展需求增加与教职工编制资源有限的难题,《意见》提出,通过严格教职工编制管理、严禁教师在编不在岗、规范教职工编制使用等措施,在现有编制内想办法、挖潜力,重点补充紧缺学段或学科所需教师,腾出符合条件的病休、离职进修和离岗待退人员的编制空间,用于补充专任教师,有效缓解用编矛盾。
《意见》提出,严禁挤占、挪用和截留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并对借调借用教师问题进行了明确,公办学校未经批准,外派教师到民办学校任教的,限期清退回原单位。
《意见》规定,全市中小学校凡自然减员空出的编制,全部用于补充专任教师,重点补充紧缺学段或学科所需教师。
考核逗硬
不符合要求的教师将被调整出教师队伍
在教师考核方面,未来将更严厉。《意见》提出将全面实施教师定期注册制度,完善考核退出机制建设,突出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具体考评体系,对不适应教学岗位要求的教师实施离岗培训,培训后仍不能适应教师岗位要求的将调整出教师队伍。此外,还将加大转岗培训力度,通过政策导向设置,培训并引导相对富余师资转岗任教或向低年级任教;对相对富余教师中的老年教师,经过培训仍不能适应转岗任教的,引导其向学校教辅、后勤等工作岗位转换。
目前,成都市正积极研究《意见》配套政策,包括教师流动管理、中小学校教职工编制统筹、中小学校岗位设置等方面,相对薄弱学校和教学点将得到政策倾斜,全力实现“全域成都”中小学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华西都市报记者殷航见习记者李姗姗
(原标题:公办学校老师不足 可向民办学校“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