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林 《 中国青年报 》( 2015年01月30日   02 版)

  一谈公务员涨工资,舆论往往就会上火,公务员就会挨骂。这一次得到证实的涨薪,也再次引发舆论热议,不过,反对声没以前那么大了,对公务员群体表示理解的声音多了——这种舆情变化也许是反腐带来的,反腐挤压了官员和公务员很大的隐性福利空间,为涨薪赢得了一定的正当性。

  不过,还是有不小的反对声,比如这种说法就很流行:公务员收入低,可为什么很少看到他们辞职呢?为什么不辞职去找收入高的工作?这种论点貌似有理,其实是一种对立情绪的流露。讨论公务员的薪资问题,应该基于事实本身,而不是用“钱少为何不辞职”去呛公务员。

  “钱少为何不辞职”的质疑有两个问题。

  其一,“不辞职”是不是事实?没人辞职往往只是想象,并没有得到数据支撑。实际上,我的好几个公务员朋友都因为待遇问题而辞职,到企业拿高好几倍的薪水了。公务员辞职一般都比较“低调”,他们的正常流动确实比以前频繁了。其二,即使辞职的公务员很少,但不辞职的原因有很多,不辞职并不代表公务员的收入就很高,工资就不需要涨。

  公务员工资低却很少辞职,不是不可以理解的。相比而言,公务员的稳定性高,有人就喜欢这个职业。再者,换工作的成本很高,重新择业,重新上岗,很折腾。如今就业很难,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考上公务员不容易。最后,工资只是衡量择业的一个因素,公务员岗位还有其他吸引力。

  这么将心比心考虑一下,就不会动辄拿“钱少为何不辞职”去呛公务员了。这种诘问难以形成理性交流与沟通,只能强化民众与公务员的对立,让涨工资的话题变成一场口水战——一边在晒工资单哭穷,一边说“嫌钱少就走人,外面排着一群抢这个岗位的人呢”。纳税人可以监督“公仆”,但别像恶老板那样由不得人讲理,拒绝正当的涨薪,把复杂的事实变成一句不由分说的“嫌钱少就走人呗”。

  讨论公务员收入高低,应该有一个可衡量的客观标准。比如,跟公务员付出的劳动比,跟社会的平均工资比,跟城市的生活成本比,跟其他国家公务员在社会阶层中的收入对比程度比——拿这几个标准去衡量会发现,中国的公务员尤其是基层公务员,收入确实偏低。

  讨论公务员工资问题,需要基于同一标准。现在很多貌似激烈的争论,都是“关公战秦琼”,根本没有形成对话。你说公务员收入低,他说公务员有很多隐性福利——某些地区某些领域到了一定级别的公务员,确实有隐性福利,但并非每个公务员都有,多数基层公务员还是靠工资过日子。

  讨论这一问题,还需要区分贪官和普通公务员。反腐败让公众得以看到贪官们让人瞠目结舌的巨额财产,其工资基本不用,日用全部靠送,花天酒地,生活极尽奢华。现在,横在涨薪话题上的一个明显障碍是,一提到公务员,浮现在人们眼前的往往是一个个被腐败养得脑满肠肥油光满面的贪官;一提起公务员涨工资,激起的都是“贪官家的钱多得烧坏了多少台点钞机”之类的愤怒。把这种扩大化的想象延伸到多数无辜的公务员身上,涨工资的话题就没法儿聊了。

  我觉得,广大公务员应该是财产公开的最大支持者,因为,他们是收入不透明的最大受害者。因为收入不公开,每个人的形象都被与贪官绑在一起,享受着无数莫须有的隐性福利。还是别说“钱少为何不辞职”这样的伪问题吧,多讨论这些实在问题。

相关阅读

方丈的官员朋友们

最后一次见季建业,释传真送给他一个拔鞋用的“提拔”。第二天,释传真一进市政府大门,门卫就对他说这个鞋拔“送得好”。他说,我们季市长一大早被“提拔”走了,他被中纪委“提拔”到党中央去了。

深圳饭局的3个秘密

南方都市报记者,在一家海鲜山庄暗访当地警察聚众吃娃娃鱼,遭到警察殴打。在记者被打5天后,此事曝光,深圳警方随即通报,对14名涉嫌违规的民警停职调查。

中国人为什么这么喜欢抢

规则一直没有在社会生活中主导过人们行为,相反,都是潜规则隐规则主导着社会。现在突然要按规则办事了,人们总担心有人不守规则,有人会插队,有人会走后门,缺乏遵守规则的自信,无论如何都往前排挤,这导致后面的人更焦虑了,于是就没规则了。

“淘宝式勇气”是稀缺品

“淘宝式勇气”代表了这个时代里稀缺的市场精神和权利意识,无论最终是输是赢,这都应值得鼓励。1月27日,也就是前天,李克强总理在中南海听取教科文卫体和群众代表对《政府工作报告》意见建议时说,“政府不要总给市场发号施令”。

  • 588万路灯腐败案令人瞠目结舌
  • 印美能达成多少实实在在的共识
  • 历数中国史上最可怕的“大雪天”
  • 魔幻聊斋之被阎王惩罚的悍妇
  • 网曝曹格耍大牌并称看不懂中文
  • 求助:老婆和初恋勾搭上了咋办
  • 缅怀一下小时候挨打的糗事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