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第三极》画面。来源:央视
【新民晚报·新民网】上周,央视2015年开年纪录大片《第三极》在并没有太多宣传的情况下于央视四套悄然播出,但开播当日,索福瑞34城市(缺成都)收视份额即达1.49%,较播出前同时段提升129%。数日后,好消息传来,《第三极》被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直接采购,将在其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电视网络上播出,是极少数中国自主摄制纪录片成片直接播出的成功案例。
其实,近一个月来,从《河西走廊》到《神秘的西夏》,再到《第三极》,三部大型人文历史纪录片的表现都相当惊艳。唯一的遗憾是,我们的纪录片,画面很美,故事还不够。
极致美感:受到追捧
讲述青藏高原人与自然故事的纪录片《第三极》一开播就好评如潮,网友盛赞“除了震撼,还是震撼,纪录片拍出了国际范儿”,“每一帧画面都美到丧心病狂”,实际上这是中国第一部采用了4k高清摄制的纪录片。全片仅5集,拍摄却动用了6个调研小组、4个摄制小组,总计拍摄500天。拍摄的范围,更是从空中到水下,从微观到宏大,从传奇人物到野生物种。有网友替这部片子打抱不平,认为把这部片子放在现在的电视设备上实在“太委屈”。对此,制片方五星传奇公司表示,4月17日,《第三极》的电影版将在北京国际电影节纪录片单元作为开幕影片放映,届时“观众将在大银幕上领略这部片子的2K级风采”。此外,《第三极》与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签约后,该片的4K非中文版将在美国国家地理频道正在筹备之中的4K频道首播。国家地理频道亚洲区副总裁、中国区负责人祁冬欣喜地表示:“我们一直在寻找高质量纪录片,而《第三极》是此类题材中迄今为止质量最高、场面最大的纪录片。”
人文自然:进步不小
其实,在《第三极》赢得广泛赞誉和关注前,《河西走廊》和《神秘的西夏》都凭借精良的制作,在纪录片爱好者中赢得了喝彩。
其中,《河西走廊》在科教频道播出后,始料未及,一向不疼不痒的人文历史纪录片竟引发评论热潮,在凤凰视频上的单集日均播放量比《舌尖上的中国》高出125万次;接踵而至的《神秘的西夏》同样反响热烈,在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里对西夏文化做出了一次最全面、综合的梳理展现。尤其是前者,仅仅五集,却请来两位获得过艾美奖的外籍摄影师历时两年穿梭在河西走廊拍摄自然风光,行程几万公里。这样的手笔和诚意,在过往国产纪录片制作历史上,“前无古人”。为了讲好故事,执行总导演赵启辰带领创作团队辗转中国10个影视基地,一共拍摄了230场情景再现,时代跨越两汉、三国、魏晋、隋、唐、元、明、清和新中国,这些叙事主题,将出自外国人手的风光、音乐与人文历史交融到一起,相当纯熟。
努力方向:讲好故事
虽然除了海外4K版首播外,美国国家地理频道还有意签约《第三极》除中国外的全球代理权以及共同制作该片面向欧美的不同版本。但祁冬坦言,这是因为《第三极》的故事讲的是西藏,很多国外观众对这个地方很向往,“《第三极》的40个故事,涉及亲人间的相处、个体与群体的互利互惠、人与动物的和平共处、人与环境的休戚与共,这些都是全球观众共通的话题,理解上没有任何障碍。”也就是说,《第三极》能突围而出,并不是因为故事讲得精湛好看,而是占了题材的便宜。
以别致的题材、精湛的制作、唯美的画面敲开欧美主流市场的大门固然也值得欣喜。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探索频道”、“国家地理”每周劈出固定栏目播出中国题材纪录片时,他们的选择并不多,“风光片很多,但类型趋同而且比较单一,国外观众更想了解的是这片土地上居民的生活状况,他们想看的是故事,但能讲故事、会讲故事的中国纪录片太少。”祁冬如是说。这是欧美观众的遗憾,更是中国电视人的遗憾。
本报记者 孙佳音
(原标题:央视纪录片《第三极》将登美国国家地理频道)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