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驻香港特约记者 杨伟民】在港府本周三向立法会提交第二轮政改咨询报告及具体政改方案前,港大“民意研究计划”总监钟庭耀声称要在立法会表决前进行大型民调。有分析称,此举是变相的“公民投票”,企图实现去年“占中”组织者所谓的“命运自决”,进而走上“港独”之路。

  变相的“公民投票”

  据香港《文汇报》20日报道,钟庭耀日前透露正联合多所院校,准备在立法会表决政改方案前进行大型民调,供各方参考。消息称,钟庭耀实际上是看到没有一个反对派议员支持其“公民投票”之后,又想出用大型民调进行“变相公投”。他去年就曾联合反对派,策划“占中”的“6·22全民投票”,声称有70万人参与,“为非法占中事件制造了所谓的民意基础”。

  分析称,钟庭耀提出用“大型民调”代替“公投”,其实是“以退为进”,以往外部势力策动“颜色革命”时,很关键的一招就是策动当地反对派进行民意调查或“公投”,打“民意牌”迫使对方让步;如果香港特区政府和市民接受他的“大型民调”,就很容易掉进“变相公投”的陷阱。钟庭耀另一个用意,就是企图扭曲香港主流民意来配合反对派议员的行动。香港《文汇报》透露,目前反对派内部对是否通过政改方案产生严重分歧:他们在评估究竟是先通过政改方案,争取更多民意支持,然后在香港落实普选的平台上展开新的对抗;还是否决政改方案,然后通过暴力冲击和无休止的对抗,在香港制造更多的动乱,哪个效果更“好”一些。与此同时,“钟庭耀的这次大型民调,也是配合外部势力的需要,进行一次广泛的情报收集”。

  与美国中情局“有染”

  几个月来,香港很多民调都反映市民希望通过政改方案,民意已十分清晰,钟庭耀“多此一举”的动作引发强烈质疑。香港岛各界联合会理事长蔡毅表示,钟庭耀本次要进行的民调规模比以往大,巨额资金最终同样无可避免要为“金主”服务,所做民调根本不能符合香港实际情况,再搞毫无意义。工联会议员黄国健批评说,要进行一项有代表性的大型民调,需得到各方同意,无论问题、询问的方法还是整个问卷设计等各环节,都要十分严谨,他看不到钟庭耀所谓的大型民调能争取到各方认同,而有关民调对反对派本身也没有约束力。民建联议员何俊贤也说,“钟氏民调”的问题一向被批评具有引导性,不符合学术统计要求,只是透过似是而非的内容,以“民调”外衣为反对派量身定制一套打击异己的工具。

  香港多家媒体披露,钟庭耀进行的民调虽然并不代表香港大学,但他却打着“香港大学民意研究计划”的旗号,收受来历不明的资金及外国机构的资助。早在2004年立法会选举时,钟庭耀就承认接受有“美国中情局分店”之称的“全美民主基金会”及分支“全国民主学会”(NDI)的资助。还有网民揭发,钟庭耀曾收取“英国网络观察基金会”5万英镑。而接受“钟氏民调”的民众,很可能被泄露个人数据。2013年5月,港大“民研计划”载有大批使用者个人数据——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及银行账户等信息的系统,数度遭黑客入侵,受影响人数达2300人。

  图谋“再次占领”

  值得关注的是,在去年非法“占中”失败后,反对势力并不死心,一直想找机会进行“再次占领”。他们认为,由于政改方案极可能在6月下旬交付立法会三读表决,因此上述期间是发动“再次占领”的好机会。“学联”新任秘书长罗冠聪称,政改方案一旦通过,“很可能再发生占领事件”。“学民思潮”召集人黄之锋也扬言,如政改通过,相信会有新一波街头运动。据《星岛日报》20日报道,政改方案本周三公布后,特区政府随即将进行大型落区(下基层)宣传活动。

  《东方日报》20日评论称,阻挠财政预算案也好,破坏政改也罢,反对派的目的就是搞乱香港,“票债票偿,将搞事者逐出议事堂,是香港重新出发的唯一机会”。《星岛日报》的社论称,特首普选能否落实已到了关键时刻,“是生是死,取决于泛民议员是坚持捆绑投反对票,还是最后改变态度,让香港民主踏出历史性一步”。文章直言,如果特首普选受到阻挡,往后必是长期斗争和无休止的对抗,永远找不到出路,“政治纷乱把经济拖入泥沼,不断下沉,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将由未来几代人承担”。

编辑:SN123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新浪新闻

相关阅读

总理在考察两大银行时的讲话

4月17日,李克强总理前往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考察,并在工商银行主持召开了一场座谈会。一趟行程,两个银行,超过20家主要金融机构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

不买股票,对不起国家

只要听国家的话,每个人,都可以在股市上挣钱了啊。哪有那么简单。最大的问题是,国家只告诉你什么时候“买”,什么时候“跑”,却全靠你自己判断……

是反腐催生了“太平官”?

如果反腐只停留在让官员不敢贪腐的地步,如果反腐之后官员都想当太平官、可以喝茶看报不干活,那反腐就失败了。反腐,应该进一步深入,建立长期有效的制度,才是不让“太平官”出现的根本。

特招农村考生勿陷制度陷阱

用一种不公的制度,去弥补前一种不公制度出现漏洞,这种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史学家钱穆曾经曾发明了一个制度陷阱理论,许多人称之为“钱穆制度陷阱”。我国既往制度演绎的传统是,一个制度出了毛病,就再定一个新制度来纠正它,相沿日久,一天天地繁密化,常常就变成了病上加病。

  • 伊斯兰堡为迎接习大大都做了什么(图)
  • 不批捕虐童案养母也是司法善意
  • 揭秘清朝12位皇帝其实9位有汉人血统
  • 沈嘉柯:张爱玲不必恨《红楼梦》未完
  • 王菀之成金像奖赢家时机很重要
  • 御夫术:男人内心秘而不宣的G点
  • 亲历:踩在阿根廷万年冰川上(图)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