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断了气铁了心爱的过火,一回头就找到出路

  让我成为了无情的K歌之王,麦克风都让我征服

  想不到你若无其事的说:“这样滥情,何苦?”

  ——陈奕迅《K歌之王》

  继北京朝阳、上海卢湾两家钱柜关店后,本月7日,“大歌星”KTV全国门店统一关闭。其后,一封题为《7月7日,写给大歌星》的缅怀信在微信朋友圈迅速传播:“或许我们很多人都和大歌星告别过很多次,但是这一次,是永别”。

  回想过去,在那个发个彩信听个彩铃就觉得很“潮爆”的年代,通宵唱K几乎是年轻人娱乐生活的终极形态,集社交与放松与一身,没个体力还真盯不下来……但那的确已经过时。

  KTV的落寞原因是多方面的,从自身来看,多年不变的经营方式与老化的设施条件已经无法满足客户私密、放松等基本要求,日渐上升的员工工资成本也让站两排大鞠躬的红毯入场成了回忆。

  用今天的视角来看,抛开上述的自身因素,KTV、网吧等“旧”娱乐产业曾经的辉煌,其实是建立在昔日国人娱乐选择匮乏的基础上。

  中国人的文娱方式在30年里出现了多轮“灭绝式”的换代:80年代的录像厅在彩色电视普及后没过几年就消失殆尽;90年代随着CD、DVD、VCD的不断引入,录像带、磁带等老式影音工具也成了历史资料;到了21世纪,网吧在全国遍地开花,电脑网络的流行让影音数据的传播更加广泛,KTV、舞厅等场所也在这个流行乐爆发时代极为盛行,加上当时盗版活动的猖獗,光盘播放又显得力不从心……

  新世纪已进入了第二个年代,百姓收入提升速度进一步加快,对娱乐的需求已经从简单的音像娱乐向更健康、更复杂、社交性更强且更多样的方向。滑雪、健身、素质拓展甚至是撕名牌等活动也在消费市场百花齐放。

  加上移动互联网崛起速度超乎想象,人对信息的收发把控更加自由,享乐式消费经济发展给了消费者更多选择。与之相比,躲在一个空气不流通的小黑屋里上网或者唱歌已显得既不阳光又不过瘾。

  然而,转机不是没有。比KTV衰落速度更快的网吧就已开始了向“网咖”的转变。更加重视环境卫生、设备维护、餐饮服务,力求提高用户体验,并且时而开办电竞比赛增加社交活力。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网咖开辟创业空间,为年轻人创业提供廉价办公区……网吧向网咖的转型方向是更深入互联网到中去,成为网络神经的一个交汇点,不再仅仅是个末端通道。

  同样的道理再看KTV,用户体验方面KTV原本是服务业中的翘楚,模式已经存在,需要的是恢复的信心和决心。从新增长点上来看,尽管这里是充满音乐的地方,但目前的主要竞争点却基本不在“音乐”二字上,原本的社交功能也已基本被移动互联网取代。

  近年来开始流行的小型歌友会、粉丝俱乐部等商业活动极少看到在KTV举办,新歌发布也基本不会想到在KTV进行。KTV尽管火爆多年,但其至今在音乐产业中的位置,仍然如昔日的网吧一样是个末端的平台,一个被机设备和客户喉咙双重播放的空间。

  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的KTV产业体量要庞大得多。在新的消费阶段,这样一大批同质化的KTV必然会有“去伪”的一个过程。如何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存真”,尚待更多的尝试与思考。(文/黄博阳)

 

编辑:SN054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新浪新闻

相关阅读

小偷真的能偷出“清官”吗?

为何不少人习惯于观察官员的表象呢?比如,关注官员抽的什么烟,戴的什么表,束的什么腰带,坐的什么车。究其因,他们掌握不了官员的实际情况,也就只能通过表象来判断官员是廉是贪了。

当上主笔的凤姐励了谁的志?

有无数人像凤姐一样身处底层,他们都想要成功。只不过有的人觉得为了成功可以不择手段,有的人即使身处困境却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后一种人或许不如前一种显眼,但更显眼就代表更值得赞美吗?

谁杀死了牛市?谁能阻止熊市?

即便决心救市,也要在坚持市场机制的前提下展开,同时还要对救市对金融全局稳定产生的影响和它本身可能造成的新的系统性风险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不能陡然逆转去杠杆化方向,转而用吹大泡沫的方式去阻止泡沫破裂。

  • 马未都:恶搞花木兰触动文化底线
  • 高严外逃后的去向为何至今成谜
  • 漫说日本战国:织田信长之特别翁婿
  • 杨绛迎104岁生日:名满天下人淡如菊
  • 《捉妖记》:影票要奉献给良心电影
  • 心探索:忠于自己的心才会遇见幸福
  • 云南纳西族痴男怨女的“殉情地”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