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羊城晚报

  在电影《分手大师》中,演员邓超饰演一名专业的“分手大师”,专门为情侣恋人办理分手等业务。和电影不同的是,致力于劝退小三、挽救婚姻的“小三劝退师”在珠三角日渐走俏,被称为“婚姻修补师”的他们,不乏律师和海归人士等,使用的方法也是五花八门。

  尽管一单生意的收费最高可超过百万,但不少劝退师们却吐槽说,这不是一个暴利的行业。

  团队:劝退师有专业背景

  深圳有一个文化传播公司,公司的名字虽表明是“文化传播”,干的却是挽救婚姻的活儿。该公司的总监康纳最近有点忙,不停在广州、肇庆、深圳来回跑业务。

  “今年以来,我们公司每月能接15-20个婚姻挽救的单子,大部分的单子包含劝退‘小三’业务,客户男女比例为3:7,所以不要以为只有男人会出轨,女性有外遇现在也很常见。”康纳说道。

  有业内人士指出,当今社会婚姻关系中不乏第三者的介入,成为了夫妻感情破裂的导火索,离婚率上升,这给“小三劝退师”的存在提供土壤。

  “‘小三’劝退不是谁都可以做的,没有专业背景,就干不了这一行。”深圳某咨询公司情感分析师刘忆蔓一脸严肃地说。“我们的员工大多具备法律学、心理学等教育背景,有的是家庭婚姻咨询师、律师、法官、社工、妇联工作者出身,对婚姻具有较强的理解。修复婚姻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我接过耗时最长的案例,足足花了三年时间。”

  收费:平均数十万元

  那么,“小三劝退师”到底是怎么运作的?

  据康纳透露,劝退“小三”的方式五花八门,最实用的方法要数移情法。“我们公司员工近50人,统称‘导师’,大部分是海归人士,年龄28-34岁,白领出身偏多,我们还有公司高管、健身达人、机关单位职员等合作伙伴,做我们的兼职导师。导师个人条件相对较好,对‘小三’而言更具有吸引力。”

  除此之外,“小三劝退师”的常用方法还包括工作填补法。如果“小三”有求职意愿,导师通过打入“小三”的社交圈后为其提供合适的职位,当工作成为生活重心后,劝退便更轻松了。

  “我们以前都是一对一,一位导师出马劝退一名‘小三’,失败率很高,现在往往要几位导师配合完成。但这笔费用可不便宜,普通单子,每位参与的导师收费10万,复杂的单子,花费上百万也是有的。”康纳补充说道,“夫妻关系缓和,‘小三’离开,两个月内不再介入客户婚姻便判定为劝退成功。如果客户配合我们,成功率能在95%以上。如果不成功,我们只收取成本费,3万块钱起步。”

  某公司的情感分析师李叶海则称,其公司所制定的标准要更高一些,除了劝退“小三”之外,还要修复当事人之间的感情关系,只有恢复正常了,才能说了结一单案子。

  “我们的客户不乏海外华人,尤其是东南亚地区的华人。收费标准为每月8000元左右。一单案子,客户们花个20万-50万元挺普遍的。”李叶海说。

  尽管收费之高令人咂舌,但一位接受采访的资深业内人士却强调,“小三劝退师”并不是一个暴利的行业。它动用的是一个团队的力量,时间成本人力成本高,“扣除这些后,摊到每个人的收益并不算高。”

  底线:不得侵犯他人隐私

  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小三劝退师”在实际的操作中有很多限制,如果当事人利益受到侵犯,也可能会吃哑巴亏。

  广东某律师事务所律师韩宏伟表示,从法律上讲,只要他们是通过积极的讲解、引导等合法方式使“小三”主动放弃,而没有使用不合法手段,那是值得鼓励的。

  韩宏伟律师补充说,“小三”本身并非法律所禁止的(构成重婚犯罪的除外),只是道德上受到谴责,任何人不能以非法手段去干涉他人的恋爱自由或者性自由。在劝退的过程中,“小三劝退师”应当避免采取非法手段如侵犯他人隐私、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等,否则会产生相应的法律风险。

  “这是比较新的职业。”韩宏伟说,如果劝退师按照合法的方式去做,那完全是法律所允许的,并且是道德所鼓励的。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新浪新闻

相关阅读

那些“没有家”的留守儿童们

漂泊时代,加剧了乡村人口结构的失衡,也带来亲情的断裂和乡土认同的迷失,导致乡村文化生态的凋敝和“荒漠化”。尤其是这些曾是留守而辍学的孩子,一旦迷失了方向,就成了社会问题,还可能成为害群之马。

曼谷机场国歌维权是谁的囧途

把个人的维权与国家的尊严捆绑在一起,与把个人的意愿跟同行的国人绑架在一起,都是超出个人依法维权的一种对法治的侵害,是对国家形象的一种无端伤害。曼谷机场闹剧,不应该只是冲突双方遭遇的囧途,更应视作中国的法治与文明必须面对的囧途。

火车票丢了,后果有多严重?

互联网外加实名制购票时代,弄丢一张火车票后果如此之严重,在技术层面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如果非要给出一个解释,只能从管理思维上找原因,那就是铁路方面将自身管理疏漏可能造成的损失一股脑儿转嫁到乘客身上,而不是尽可能为乘客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患病父母为何要逼子女上大学

不惜以死相逼,也要孩子上学。听起来挺了不起的,为了孩子真是不惜一切代价,但细究之下,其中的生活观念,比明朝清朝还要落后。更讽刺的是,最火的一条跟帖居然是“寒门出孝子”,6万人点赞。我就想追问一下,父母危在旦夕,负债累累,孩子远走他乡去上学,何孝之有?

  • 蒋丰:日本或许2016在海外首次开枪
  • 景区为啥一定要打门票的主意
  • 宋仁宗是如何知晓自己“狸猫”身世的?
  • 诺奖得主贝克特跟音乐的神秘关系
  • 从剧作角度谈一谈美剧《毒枭》
  • 捉奸父亲长大后我却成老男人小三
  • 在新疆寻访沙漠中最后的罗布人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