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清晨五点多,天空中还下着小雨,杭州城北董家社区旁的大关路上,人车稀少。

  “砰”一声响,划破了空气中的一份寂静。出车祸了!

  一辆白色的教练车撞倒了一位过斑马线的路人,然后在距离斑马线七八米的位置停了下来,驾驶员赶紧跑下来,看了看被撞倒的人,副驾驶和后座上也相继下来了三个人。

  被白色教练车撞倒的是85岁的封大伯,120急救车随即把封大伯送到了市二医院抢救,但不幸的是因为伤势过重,封大伯还是没有救过来。

  肇事司机21年驾龄,当时接上学员准备练车。

  85岁大伯清晨过斑马线

  监控显示他走得很慢

  事发现场位于大关路西向东车道,靠近大关桥西公交站的一处斑马线上。昨天早上,钱报记者赶到事发现场。事发路段西向东方向一共有三条车道,中间则是绿化带,斑马线是唯一可以安全过马路的地方。

  在公交站旁的一处监控探头记录下了事发时的状况——早上5点13分,天还没亮。画面中,封大伯撑着伞正由北向南过斑马线。马路上的车非常少,但速度并不慢,所以大伯走得很慢。当封大伯走到西向东方向的车道上时,远处开过来一辆小车。从监控上看,小车的大灯非常刺眼,并且在距离斑马线不远的位置,小车的大灯还闪了几下,随即最可怕的一幕便发生了:小车看上去没有采取明显的刹车措施,笔直朝正在过马路的封大伯身上撞了上去!

  从监控上看,封大伯整个人被直接撞飞,最后整个人摔落在中央绿化带旁,白色的教练车则在距离斑马线七八米远的位置停了下来。随后,白色教练车的司机从驾驶座上下来。司机穿着白色衬衫,看上去三四十岁,他跑到伤者身旁看了看情况,紧接着教练车的后座和副驾驶座位上也下来了三个人。不久之后大家都站到了马路边,看上去像是在打电话。

  撞倒大伯的教练驾龄21年

  排除酒驾可能

  钱报记者从市二医院了解到,早上5点38分,受伤的封大伯被送到医院抢救。医生说:“他送来时双侧瞳孔不规则散大,只有一点点微弱的生命体征,送来八分钟后,伤者心跳就已经停止。”

  钱报记者了解到,封大伯被车辆撞得惨不忍睹——“大伯的胸腔已经完全塌陷,一按压胸部,嘴里就冒血。”虽然医院随后召集多科室专家联合抢救,但封大伯还是因伤势过重不幸过世。

  听大伯的家人说,大伯有早锻炼的习惯,每天早起都会出门遛弯。没想到,昨天这一去,就没能再回来。

  钱报记者从交警部门了解到,肇事司机姓孙,今年49岁,是城北一家驾校的汽车教练员,已有21年的驾龄了,当时接上学员准备练车。目前,交警已经排除了酒驾的可能,事故原因还在调查中。

  大清早出事路口过马路

  大家说“就跟打仗似的”

  虽然这起交通事故看上去只是一场意外:没有酒驾、毒驾,也不是学车的学员在无证驾驶,但从监控上来看,肇事的教练车撞上封大伯时,车速还是蛮快的。

  而昨天早上,钱报记者在现场采访时,几位住在董家弄小区的大伯大妈就有些后怕。“你们不要看现在门口的大关路上车速不快,其实我们大清早起来去买菜和早锻炼的居民都有感受的,穿马路跟打仗一样,早上那个时候,路上没太多车没什么人,所以车速都很快的。”

  斑马线前让行是杭州的金名片

  但非高峰时的让行还需加强

  斑马线前文明礼让,已经是杭州的一张“金名片”。很多外地游客来杭州,看到车辆停在斑马线前会觉得很惊喜,真心给杭州的司机们点赞。

  从去年9月份起,钱江晚报向广大司机朋友发起了斑马线上“我承诺,我让行”的文明行车倡议,得到了很多司机和单位的共鸣。

  而交警部门也有跟进措施:在杭城多个路段设置斑马线让行专用监控,对不让行的车辆进行处罚。

  今年5月发布的《2014年杭州市民公共文明指数分析报告》上明确指出——“机动车在斑马线前礼让行人”综合评价指数为86.28,杭州司机在斑马线前礼让行人做得很不错,不礼让行人的只有2.05%。

  但是,有一个现实是,清晨或者深夜,斑马线前的让行似乎就没有其他时间做得好了:马路上“开快车”的司机相比白天就要多了许多,有些司机开车也不像白天那么“守规矩”了。

  昨天晚上10点多,钱报记者来到东新路德胜路口附近的一处斑马线上。此时东新路上的车流早已不再像晚高峰那样繁忙,与此相对应的是,经过车辆的车速也比白天快了很多,时速基本都在60公里以上。

  这个路段附近的出租房比较多,这个点在马路上的行人大多是刚下班的。

  钱报记者站在斑马线旁观察了约10分钟。22:03,一位背着挎包的年轻女子准备由东向西过斑马线,刚到路口,一辆黑色的大众小车由南向北快速驶过,丝毫没有减速,而紧接着也有一辆出租车冲了过去。三分钟后,又有一位骑着电动车的年轻小伙子穿过斑马线,但过往的车流依然“凶猛”,没有一辆车停下来让行。

  相对比白天时段,天蒙蒙亮或夜晚时路面上的车流量小,车速往往比白天快,但与此同时,路面上的光线也要暗很多,视线不好,给驾驶员的反应时间相比白天就更不充分了。

  而昨天的这起悲剧,正是发生在大清早这个非高峰期间。

  (感谢读者朱先生提供线索)

编辑:lulu12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新浪新闻

相关阅读

名胜古迹为何逃不过刻字命运

也许有人会说,古代的文人墨客不也喜欢到处题诗刻字吗?题诗刻字,本是一种文化传统,何必上纲上线?且不说古代没有文物保护法,仅就题诗而言,你写的“××到此一游”,与古人的题诗写词相比,极无文学内涵和技术含量,可相提并论?

反复存取10元钱是否储户自由

试想,三人三天内霸占银行两个柜台,就这样反反复复地将10元钱存进取出,这中间耽误了多少储户的时间,侵害了他们多少权利!这还不算给银行造成的成本损失和对银行办事人员造成的精神损害——后者在这三天中感受到的除了屈辱还是屈辱。

党媒记者们的价值去哪儿了?

党媒记者的困境很多时候是一种定位困境,在社会的关注期待和政治的强制约束下,定位自己是非常困难的。而解决困难的办法似乎只有逃离,要么转行干点别的,成为党媒工作的旁观者;要么自己当上领导,成为党媒工作的裁判员。

改革一直进行却非你要的那种

别人的改革,你认为是反改革,分歧至此,只能说明,别人的改革不是你想要的改革,而你想要的改革,已经死去。改革,本来就是一个中性词,“改”与“革”,改变,变革,都是变化的意思,谁也没有保证,变化就一定朝着你所希望的那个方向。

  • 黄章晋:二战时日本为何不断犯短视错误
  • 澳洲父亲中国卧底查毒警示了谁
  • 海禁导致丝绸之路上倭寇和海盗猖獗
  • 亲身经历中东难民入境欧洲的细节
  • 《小黄人》里有哪些有趣的梗
  • 2kays:出轨惯犯送老婆的惊心礼物
  • 巴尔干那些来自远古的喵星人(图)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