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5年12月07日01:00 中国新闻网

分享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原标题:邓亚萍受聘法大兼职教授惹议 法大教授:别大惊小怪

  中国政法大学聘请邓亚萍女士为兼职教授。(图片来源:中国政法大学网站)

  中新网北京12月7日电 (记者 李金磊) 中国政法大学聘请邓亚萍为兼职教授一事持续发酵,引发网友质疑。校方6日回应称,聘请邓亚萍为体育教学部兼职教授,其主要工作是支持学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队的建设发展。

  不过,事件引发较大争议和影响。该校一教授自称“因学校当局未经正常程序而聘任邓女士为兼职教授”而决定逃离法大。但也有法大教授和学生力挺学校聘任邓亚萍,认为网上的质疑过于激烈,聘一个著名运动员来作兼职教授,以推动师生锻炼身体和学校的体育教学,不该大惊小怪。

  邓亚萍受聘法大兼职教授引发争议

  12月2日,中国政法大学举行邓亚萍受聘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授仪式,该校党委书记石亚军向邓亚萍颁发兼职教授聘书。

  此事经过媒体报道后引发舆论热议,不少人对法大聘任邓亚萍为兼职教授表达了质疑。12月6日,法大学生徐恒发表公开信,要求学校就公开聘任邓亚萍为本校兼职教授的决策程序等事项作出说明。

  6日中午,中国政法大学在其官方微博发布一份情况说明指出,聘请邓亚萍女士为兼职教授,是由体育教学部向学校提出申请,由人事处根据《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授聘任规定》的条件和程序通过该申请,聘请邓亚萍女士为体育教学部兼职教授,其主要工作是支持学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队的建设发展。

  说明还表示,学校希望通过聘请邓亚萍女士为兼职教授,能为进一步提升学校乒乓球高水平运动队成绩,营造健康向上的体育文化氛围发挥积极作用。

  据悉,现年42岁的邓亚萍出生于河南郑州,获得过18个世界冠军,连续2届4次奥运会冠军。她于1997年退役,分别在清华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和剑桥大学学习,先后获得英语专业学士学位、中国当代研究硕士学位和经济学博士学位。

  师生反应:有教授欲逃离 有教授称“别大惊小怪”

  对于此事,中新网记者采访了多位中国政法大学师生。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杨玉圣6日发表微博称“不与邓亚萍教授共处中国政法大学”。他表示,因学校当局未经正常程序而聘任邓女士为兼职教授,为洁身自好、拒绝污染计,本人决定逃离这所“中国法学教育最高学府”。

  资料图:邓亚萍

  当晚,中新网记者以“逃离法大意思是您要辞职吗?”向杨玉圣教授求证核实,对方回复称“以微博为准”。

  在质疑之外,也不乏支持的意见。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卞修全对中新网记者表示,在很多师生体质每况愈下的背景下,聘一个著名运动员来作兼职教授,以推动师生锻炼身体和学校的体育教学,本不该大惊小怪。

  卞修全认为,网上的质疑和批评过于激烈,有人质疑“搞体育的教法律”不合适,但其实是不知内情,法大本身定位是“以法律为主,多学科综合发展”,除了法学,还有政治学、文学、史学、哲学、管理学、新闻学等其他专业,而且法大的体育教学部也有教授。

  “我支持学校聘任邓亚萍为兼职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大四学生小唐对中新网记者表示,邓亚萍作为“乒乓女皇”,指导政法大学乒乓球队专业上绰绰有余,且能利用本人明星效应推动法大乒乓事业乃至体育事业的发展,对学校有利无害。

  “邓亚萍作为剑桥大学的经济学博士,从学历上讲也符合作为兼职教授的条件。总之,专业过硬,学历足够,学校聘任她作为体育教学部的兼职教授无可非议。”小唐说,只是学校之前没有说明聘任她教什么,导致法大成为网络舆论谩骂的对象,“看着心里确实很难受。”

  名人当兼职教授现象并不鲜见

  中新网记者注意到,大学聘请名人当兼职教授或者客座教授现象其实并不少见。

  今年6月份,六小龄童被聘任为浙江大学兼职教授;2013年,央视节目主持人李修平受聘为西北师大兼职教授;在更早前的2004年,周星驰被聘为中国人民大学兼职教授,当时也曾一度引发巨大争议。

  有声音认为,高校聘请兼职教授,有利于学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以及科学研究的发展,也有利于加强教学与实践的联系,开阔在校学生的视野,两者的资源结合是双赢的。

  但也有批评的声音。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则表示,近年来,许多高校在聘请兼职教授时十分随意,学校给某人兼职教授头衔,然后获得某种资源,兼职教授普遍不兼职,仅仅是挂名而已。

  熊丙奇认为,聘请兼职教授,本质是学术事务,校方应将聘请兼职教授的意向提交给校学术委员会或教授会、职称评聘委员会等审议,达到基本教育标准、学术标准后才能授予。但目前学校授予兼职教授,往往就是校长、院长说了算,一拍脑袋,就发聘书。如此授予的兼职教授,含金量可想而知。兼职教授满天飞,貌似学校人脉广,但给大学带来的是社会评价和权威价值的降低。(完)

相关阅读

关于徐明你可想象但不配知道

关于徐明怎样从耀眼的明星迅速坠落,很多人估计只有一个模糊的印象——薄家曾经对他不薄,他对薄家鞍前马后。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我们是不配知道的:他如鱼得水的时候,我们不配仰望他,他化作青烟后,我们不配了解他。

对穆斯林美国没人提政治正确

“911”以来到圣贝纳丁诺惨案,针对美国的恐怖袭击,美国政府的种种反恐措施,以及民众对穆斯林的种种反应,不可避免对美国的民主自由人权等信念造成损害,这大概是美国当初在介入中东,推行美国民主化战略,推行大中东民主计划时始料未及的。

无事可做的"鸟单位"早该精简

过去有种说法,叫“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以此形容人浮于事的工作作风。这种混日子的状态,看来在某些单位并没有成为过去时。

聂树斌案不再审,法律人不服

记得去年两会的时候,两高报告得到了十年以来的最高票,周强院长非常高兴,全国法官都非常高兴。试问,如果聂树斌案在真相大白于天下的情况下还无法启动再审,明年的赞成票会是多少?我真的不敢想。

  • 刘洪:学学普京如何死磕土耳其
  • 巴黎气候协议离达成最终协议还有多远
  • 周海滨:金庸父亲查枢卿被枪决内幕
  • 为什么说马尔克斯拯救了短篇文学?
  • 慎入:《芈月传》里面的重口味营销
  • 卢悦:盘点感情中不得不知的残酷真相
  • 走进外婆的澎湖湾:海洋牧场的流淌时光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