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6年10月21日06:15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分享

  原标题:当光线成为颜料

  □本报记者 余如波

  10月15日,青年艺术家董健个展“光的皴法”在成都当代美术馆举行。“光的皴法”是董健近期进行的实验艺术项目,参展作品包括手稿、绘画、装置和影像。本次展览也是成都当代美术馆“艺术科研室计划”在2016年的项目。“艺术科研室计划”旨在通过搭建展示平台,为青年艺术家免费提供场地支持。

  皴法,是中国画表现技法之一。早期山水画主要以线条勾勒轮廓,之后敷色。随着中国画的发展,为表现山石树木的脉络、纹路、质地、阴阳、凹凸、向背等,逐渐形成了皴擦的笔法。其基本方法是,利用毛笔运行的各种方式来表现山岳的明暗(凸凹),复杂的地质构造,以及不同山石的形貌。

  此次“光的皴法”展览中,光代替水墨、颜料成为绘画材料。展览现场,一件名为《光》的霓虹灯装置最为引人注目。从远处看,犹如钢丝床垫的装置,不断变换出各种绚丽夺目的色彩。《遗失的风景》系列布面油画,以及影像作品《虹》,画面元素均从这件装置中衍生:画面中的主要颜色,是霓虹灯管的彩虹色谱,画面上的网状结构则是装置立面的放大和再现,形成了类似于拼图和马赛克的视觉效果。

  一场风格相当“前卫”的展览,冠以“皴法”这样具有古典意味的名称,董健意在向当代社会生活提出疑问。其实,在之前的《遗失的风景》系列绘画中,董健就花了很长时间去描绘中国古典园林,试图为传统形象寻求全新的表现手段。而在“光的皴法”中,他弱化了画面中的具体形象而更专注于色彩。“当代社会给了我们太多绚丽多彩的目标让我们追逐,让我们兴奋、狂躁而盲目地跟从于它,到头来却发现自己只是可怜的线偶。”

  艺术评论人王娅蕾认为,“光的皴法”体现了对消费主义的反思。“霓虹灯是商业社会的视觉符号。将一种现象符号化,再将这些符号反作用于社会现象,这是艺术家们常用的手段。”在她看来,董健通过自己的艺术实践,给出了对抗消费主义的方式,那就是对“古典精神”的唤起。

相关阅读

家庭暴力形成的根源是什么?

许多人提出疑问:为什么这些受虐的妇女还要继续留在充满暴力的家庭里,答案是她们的自信心被暴力摧毁了。

从一段伪造的胡适名言说起

我无意分辨此中高下与是非,只是试图提醒一点:胡适从不反对道德,更不反对谈道德,他的思想体系,多元是最大特色,道德建设与规则建设,或者说文化建设与制度建设,一贯并行不悖,相得益彰。

经济学界共识是怎么一回事?

一旦学界形成某种共识,将具有很强的政策影响力。

二把手管不管用,得看一把手

有地位,有人缘,很多下属都愿意和这样的上级领导打交道

  • 中国游客顺走日本宾馆马桶盖了吗?
  • 夫妻偷马桶盖事件,这些细节细思极恐
  • 史书中记载的《兰亭集序》居然有错字
  • 不读梁启超怎能了解当下的中国?
  • 《摆渡人》:欧阳锋式逗比梁朝伟回归
  • 滴蜡、手铐、捆绑play!玩SM会上瘾
  • 用心走西藏——回到拉萨(图)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