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07月31日07:33 南方日报

分享

    中山已经紧锣密鼓地启动了与广州、深圳等湾区城市的路网对接,全力打造珠江西岸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南方日报记者 叶志文 摄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互惠共赢。”在7月28日举行的2017粤港澳合作论坛上,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政务司司长张建宗这样阐述对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发展的愿景。话语朴实简单,却道出了粤港澳大湾区11个“兄弟”的深情厚谊。

    港珠澳大桥飞跃伶仃洋,深中通道连通珠江口。2017年,处于粤港澳大湾区中心位置的中山,区位优势得以重塑,与兄弟城市的交通基建、创新资源、人才流动,正进入全新的互通互融时代。在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中山于此次论坛上积极发出声音,交通、产业、环境、人文四个比较优势获得了与会嘉宾的充分肯定。

    南方日报记者 李欣 孙嘉琳

    实习生 祝莹

    交通

    1小时可达大湾区所有城市

    城市发展,交通先行。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自然离不开大型的交通基建。

    中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杨文龙在论坛上推介中山时就指出,将来从中山出发,半个多小时可达粤港澳大湾区所有沿江城市,1小时可达大湾区所有城市。中山将会成为连接珠江口东西两岸的交通枢纽,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商贸流通的重要节点。

    当前,中山已经紧锣密鼓地启动了与广州、深圳、佛山、珠海、江门等湾区城市的路网对接,全力打造珠江西岸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真正发挥中山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中心地带的区位优势——

    向东,伶仃洋上深中通道的西人工岛正逐渐成型。待深中通道、深茂铁路和中山港客运码头东移后,通过轨道交通、高速路、水上巴士等多种交通出行方式,中山都可在30分钟抵达深圳中心区,两地创新生态圈加速发酵。

    向北,中山与广佛交流同样日趋频繁。目前,中山单是与广州就有7个跨区域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计划项目在推。最近一年半,中山与佛山多条断头路也被打通,进一步强化了两地的合作。如,新均榄路建成后,小榄至均安两镇的车程将缩短一半。

    向南,与珠海之间中山规划了“五高三快”加速两地同城化步伐,中珠两地的情谊,正从有着“小珠海”之称的坦洲镇逐渐延伸至两市更广的腹地。

    向西,同样致力于打造“交通枢纽”,一者将成为联系珠江口东西两岸的“前锋”,一者致力于成为沟通粤西与珠三角的“中卫”,中江两市的同频共振蕴含着巨大的遐想空间。

    在轨道交通方面,中山市也在全面发力。今年初,中山正式接入国家高铁网,广珠城轨中山站目前已开通北京、上海等9个城市的高铁线路,从中山乘高铁可通达全国四面八方。据了解,深茂铁路中山段将于2018年上半年动工建设,今年新提出的广州地铁18号线延伸至中山项目加快推进,未来仅需30分钟,即可从中山通达广深中心城区。

    此外,中山还在市内规划了252公里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串联覆盖全市域。依托南沙港铁路,黄圃站也正加快打造对接中欧班列的国际多式联运综合物流园,为中山的工商业和贸易流通提供更便利的条件。

    产业

    九大产业园区承接产业转移

    如果说,完善的交通基建是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的基础,那重大产业平台建设,就是各城市间高端生产要素互相流动的落脚点。

    在2017粤港澳合作论坛正式举行的前一天,主办方和中山市特意邀请与会嘉宾前往中山市多个专业镇和产业平台考察调研,其中包括翠亨新区、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中山美居产业园和中国(大涌)红木文化博览城等,让港澳嘉宾实地了解中山市的发展现状与产业规划布局,了解中山市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中的独特优势。

    中山市委副书记、市长焦兰生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发展,将在更高层面和更深程度上促进湾区城市的产业分工协作和资源整合。“中山有较强的产业基础,我们将加快重大产业平台和重大项目建设,全力促进实体经济做大做强。”他说。

    中山与港澳的合作向来密切,目前在中山投资经营的外资企业接近4000家,其中有将近一半是港澳投资企业。在大湾区建设的推动下,中山与港澳的合作有望进一步深化。杨文龙在推介时就特别强调中山将主动加强与港澳合作,充分发挥港澳作为全球自由开放经济体的优势,深化与世界接轨,更好融入全球市场体系。为此,中山规划了总面积153平方公里的九大产业发展园区,承接大湾区优质产业转移。

    中山市产业平台(民众园)是九大产业发展园区中最大的一个,位于中山东北组团的这一园区也是中山承接深圳产业溢出和转移的重要载体。论坛主题发言嘉宾之一、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传福今年初就曾到这里考察投资环境,当时透露有计划在中山打造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装备基地,而产业发展园区就是这些重大项目的载体。

    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是两大重点,且中山在这两方面都已经积累了一定基础。中山是国家特色产业集群创新基地,拥有37个国家级产业基地、18个省级专业镇、18项产业集群联盟标准,有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家用电器等千亿级产业集群,如今正努力打造世界级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围绕产业集群,中山建设了80个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从而落实国家“十三五”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任务,打造湾区西岸生产性服务业中心。

    环境

    宜居宜业环境汇聚顶尖人才

    在此次论坛上,中山宜居宜业环境这一“软实力”,也获得了许多与会嘉宾的高度认可。

    “中山设有200平方公里的五桂山生态保护区,建设了25个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空气优良天数占比近90%。”杨文龙说,中山今年6月份空气质量在全国74个重点监测城市中排名第二,“在中山,你既能感受到都市的现代与繁华,也能享受到田园生活的恬静与惬意”。

    随着中山与周边城市交通的加强连接,中山的环境优势得以凸显。“我常跟人推介中山的特色,那便是‘宜居宜业宜游宜吃’。”此次论坛的主题演讲嘉宾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新华集团主席蔡冠深说,中山的环境禀赋能够吸引更多来自广州、深圳、香港的人前来休闲生活。但对于正在努力建设现代化和美宜居城市的中山来说,优美的环境不仅是要吸引人,更是希望以此留住人。

    近年来,中山的城市新中心岐江新城优先布局金融、科创、文化、生态等各类高端要素,打造国际型服务中枢、创智型总部基地、生态型文化新区;翠亨新区高标准建设现代化滨海新城,集聚高端要素、高端产业,将打造成为中山创新发展、优化发展的旗帜标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中的璀璨明珠。

    与此同时,为了切实留住优秀人才支持城市创新驱动发展,中山于今年第四届中山人才节期间推出极具吸引力的“人才18条”新政,为顶尖领军人才提供包括住房、入户、创业场地、资金补贴、子女教育等一揽子贴身服务。

    “到中山工作的高层次人才,最高可享受200万元购房补助或入住200平方米以上的住房,国际领先创新创业团队进入中山,最高可获得3000万元补助。”在此次论坛上杨文龙还表示,这些政策对于内地和港澳地区的人才同样适用。

    “随着中山陆续出台针对青年创业、人才服务等优惠政策,再加上深中通道、港珠澳大桥等交通利好,相信在未来五年,中山将越来越受到创业青年的欢迎。”澳门中山青年商会理事长、中山市政协委员陈斌说,商会在今年5月份组织了30多名来自葡语系国家的青年到中山考察交流,希望未来他们把中山的交通、产业等优势宣传出去,把葡语系国家、欧盟领先的技术引进到中山。

    人文

    “文化+产业”催生发展新动力

    “纵览全球三大湾区,纽约、旧金山、东京湾区都具备着世界级的文化影响力,在创造领先的生产力同时,也输出着带有鲜明标签的文化软实力。”澳门科技大学副校长庞川说,粤港澳大湾区在世界范围内必须拥有独特的文化影响力,湾区每一座城市都应当挖掘自身文化资源禀赋。

    “中山拥有独一无二的资源,这便是孙中山故乡。”在蔡冠深看来,中山应打好孙中山文化牌,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孙中山城市名片,发挥文化软实力的作用,吸引全球华人共同参与到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当中。

    去年,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之际,中山将人才战略与孙中山留学报国的精神相结合,在如今已是珠三角区域合作重要平台、全省转型升级重大平台的孙中山家乡翠亨新区,先后举办了海归创业项目对接会、留学报国中山翠亨新区基地揭牌仪式,把纪念活动与该市创新驱动发展结合起来,助力该市转型升级步伐。

    “中山是伟人的故乡,从法律意义上这是个地名,从人文意义上,孙中山带来了巨大的无形资源。”市政协主席丘树宏表示,近年来,中山围绕孙中山这个城市名片,实现孙中山故里旅游区升级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大型交响组歌《孙中山》也先后11次在海内外开展巡回演出,“这一系列活动,对孙中山做出了全新的诠释和解读,增强了民族自豪感,提升了中山的城市知名度,也提升了城市文化软实力,打造出了颇具特色的城市名人品牌效应。”

    “中山挖掘文化资源的同时,也必须与成熟的产业优势相结合,以文化创意推动产业转型创新,最终将文化转为生产力。”蔡冠深说,中山以“一镇一品”为代表的专业镇经济就很有特点。

    今年,中山启动首批18个市级特色小镇的规划和建设,以此打造出“产、城、人、文”有机结合的创新创业平台,并将这些特色小镇打造成为转型升级的新载体。按照产镇融合模式,中山将推进古镇灯饰小镇等一批特色小镇建设,发挥生态、农业、休闲、人文、工业等方面的既有优势,以“文化+产业”催生湾区发展新动力。

相关阅读

领导没大格局,团队定一塌糊涂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特朗普上任两周签8条行政命令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解读《西游记》官场文化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村民为何自掏腰包改造小镇?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

  • 廖新波:医生为什么拒谈医德?
  • 买不起到租不起:被房事锁住的这一代
  • 古人衣袖装碎银作揖时真不会掉出来?
  • 范墩子:卡夫卡和邻居的故事
  • 为什么《战狼2》票房口碑都炸裂了?
  • 木子美:异地恋和充气娃娃区别有多大
  • 与众不同!北非国家的警花与皇家卫队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