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11月12日09:55 东莞时间网

分享

林代彬老师和他收藏的部分电话卡

本版图片均由记者 陈帆 摄

红楼梦系列

金猴系列

红色中国系列

李苦禅作品选系列

和很多奔着电话卡收藏背后的经济价值不一样,作为篆刻书法家的林代彬其收藏初衷很单纯,只是喜欢电话卡上面的美术图案。“早期电话卡的题材比较传统,基本是诗文、绘画、自然风光等传统美术题材,而且设计、印制精美,不像邮票的单一小巧。”林代彬笑着说,大学毕业来莞工作并接触了电话卡便一发不可收拾。

对林代彬来说,其收藏并不在于藏品背后的经济价值,而是收藏背后所反映的时代变迁,藏品所承载的时代况味,这包括审美变迁、通讯技术的发展,改革开放前二十几年的社会经济巨变,等等。

“十几年,我收藏了20000多张电话卡,每一张背后都有一个外来务工者的故事,都有他们一次次排长龙打电话回家的背影,每次通话都是一个故事,一次柔情的交流。因此每张电话卡里记录了他们外出务工的辛酸苦辣,也记录每次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和表达。”林代彬说,自己每次翻开这些卡册,回味的不仅是那些富有美感的图案,更是自己的青春和在那个重要历史时期的见证。

因痴迷电话卡上的美术图案走上收藏

林代彬是从1993年开始收藏电话卡的,平时电话卡都是随便买着用,直到一次被一张卡上的精美图片吸引。他一看那还是一整套,同一主题的美术图案摆在一起很有视觉冲击力,这让痴迷书画艺术的他萌生了收藏的念头。

林代彬早期收藏电话卡只看卡面图案,且偏向那些精美的书画美术题材。比如他收藏的“通草画·19世纪中国市井风情”系列、李苦禅作品选系列、京剧脸谱国画系列、唐诗人物书画系列、《红楼梦》十二金钗系列,等等,对这些艺术性较高的电话卡,林代彬总是爱不释手,不仅要对其整理分类,清洁去油,还买了精美的卡册藏纳起来。

有时候为了凑齐一整套电话卡,林代彬每到一个城市都会跑到当地的电信营业部、跳蚤市场、收藏市场寻觅一番,碰到自己喜欢的,甚至会一次性买好多套,比如李苦禅作品选系列。李苦禅的作品是林代彬非常喜欢的,加上这套(4张)1999年发行的IC卡非常精美,发行量非常少,于是他一口气收藏了好几套,且每见到一次都会买一次。

此外,为了收集那套1998年发行的唐诗人物书画系列IC卡(5张,分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王维,正面是人物水墨画,背后是书法诗歌),林代彬在沿海几个城市找了好几年,最终在福建莆田找到了。“这套卡发行少,普通工人是买不到的,期间偶尔也发现有单张的,但几乎看不见成套的。我是通过好多途径才找到的。”林代彬摸着这套卡,脸上带着笑,眼里放着光。

“虽然电话卡从1984年发行到退出历史舞台只有短短二十来年,但从卡上图案题材和设计风格看,可以窥见上个世纪末到21世纪初中国人审美的变迁。”林代彬总结说,早期卡的题材多为传统图案,设计精美饱满,高雅厚重,但随着卡的发行途径增多和需求变大,卡的数量越来越多,题材变得多元丰富,风格也越来越现代化,各种卡通、体育、公益广告卡纷纷出现,图案设计上颜色越来越鲜艳大胆、构图越来越动感、现代设计越来越突出。

20000多张卡记录了20000多个打工者故事

林代彬大学毕业后在一家美国上市公司的东莞分公司从事鞋业外贸工作,工作性质使他出差多,接触面大,给他收藏电话卡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尤其沿海各城市合作的20多家鞋厂的朋友和客户知道他有收藏电话卡的喜好,便会帮忙从工人手上收集废旧电话卡。他每次去一家工厂,都能收到上百张电话卡,甚至有一次在中山的一家工厂里,一次就收了300多张。

如果美术是林代彬走进电话卡收藏的诱因,那么目睹电话卡背后的外来务工者的故事和其承载的改革开放历史,则是他十多年间收集20000多张电话卡的最大动力。

“改革开放前二十几年,大家还没有手机,外出务工的都是通过电话卡给家里打电话,每一次通话都是一个故事,一次柔情的交流,因此,每张电话卡里记录了他们外出务工的辛酸苦辣,也记录每次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和表达。”林代彬说,那时候工厂的电话亭很少,农村和内地小城镇更少,每次通话彼此都要约定时间,许多工人的家人甚至要跑到乡里的公共电话亭去等,等下班后的亲人从遥远的沿海城市来电。

林代彬说,许多工厂每到下班时间,电话亭都排起长龙,且约定每个人只能通话3分钟,许多工人甚至不敢去吃饭、上厕所,就是为了打个电话回家,因为千里之外,父母、妻儿还在等他电话。“没有电话卡的还要跟工友借几分钟,过后按使用时间奉还,有些工友为省电话费,半夜12点过后再打,因为那个时间段便宜一些。”林代彬感慨说,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会看见,寒冬的夜里,许多工人裹着大衣守在寒风呼啸的马路边,或打着伞站在雨雪霏霏的电话亭边排队等打电话,每次看着这些身影,林代彬总是满是感慨。

“这20000多张电话卡,平均每张面值50元,按每分钟0.1元的通话费用,每次通话3分钟算,那也是上百万次的通话,这是20000多个打工者上百万个具体的故事和情绪。”林代彬说,随着他收藏的深入,加上自己目睹的故事,他发觉收藏这些小小的电话卡有了更巨大的历史意义——它们承载着一个时代的故事,见证了一个庞大群体漂泊与奋斗。

“这也是我收藏一坚持就是十几年的原因。”林代彬笑着说,自己每次翻开这些卡册,回味的不仅是那些富有美感的图案,更是自己的青春和在那个重要历史时期的见证。

看重藏品的时代意义,从没出手过

采访中,林代彬只是拿出其收藏的一小半藏品,但七八本卡册和铺满一大桌子的电话卡已经足以让人震惊,那种场面颇为气势恢宏。记者发现除了早期的传统题材IC卡,还有中期的各类纪念卡,以及使用新材质新设计的近期卡。其中还有特种形状,如心型节日卡,会变幻图案的特种卡,两张叠加成3D效果的猴子团卡,以及吉通公司的《红楼梦》十二金钗系列卡,等等。尤其是《红楼梦》十二金钗系列卡唯美精致,12张十二金钗卡上还设有一张十元面值的转账卡统领,供各卡转账使用,使用或转账后还能被中讯网际公司70元整套回收。

据林代彬介绍,从1984年,深圳率先引进瑞士磁卡电话机,发行了首枚电话磁卡——“红话筒”后,各地纷纷开通磁卡电话,一大批设计精美、题材新颖、具有中国特色的电话磁卡开始发行。1994年8月,电信总局发行了首套全国通用卡,1996年1月1日起,全国通用卡取代个地方磁卡至今,电话卡发行数量和总类不计其数。其中根据储值方式分磁卡、田村卡、欧特佳卡、GPT卡、太科卡、IC卡、200电话卡;根据电话卡内容,分为普通卡、纪念卡、特种卡和广告卡等大类以及委制卡、试机卡等等。

“从电话卡的发展历史和种类的繁复性中,其实也可以看出中国通讯的发展和变迁。”林代彬总结道,对他来说,其收藏并不在于藏品背后的经济价值,而是收藏背后所反映的时代变迁,藏品所承载的时代况味,这包括前面所谈的审美变迁、改革开放前二十几年的社会经济巨变等。为此,即便在1990年代中期电话卡收藏市场大热时,林代彬也没想过要出手自己的藏品。那时一张热门电话卡可卖到几千元甚至上万元。

“电话卡与邮票不一样,面值又大,且收藏经济价值有限,因此是收藏的冷门,在东莞一直找不到志同道合的人交流。”林代彬说,他在东莞曾找过好几次,还多次去东湖花园一带找。他还设想过,有条件搞个艺术馆,将这些卡作为一个项目来展览,也希望有共同爱好者交流,互相交换一些电话卡。

相关阅读

领导没大格局,团队定一塌糊涂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特朗普上任两周签8条行政命令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解读《西游记》官场文化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村民为何自掏腰包改造小镇?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

  • 加拿大怎样避免幼托机构出安全问题
  • 直播“特朗普访华”:感受“透明外交”
  • 中国几千年来最“美”的女人是谁?
  • 房子:我嬉笑着,捡起自己掉落的心珠
  • 大话西游:赵艺用95后的方式定义紫霞
  • 80后,死都不能死的年纪
  • 澳大利亚,不输中国的美食国度(图)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