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中山大学彭华教授离世:坚持17年 他让“中国丹霞”成功申报世界遗产

中山大学彭华教授离世:坚持17年 他让“中国丹霞”成功申报世界遗产
2018年01月11日 10:04 大洋网


彭华

大洋网讯 2010年,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将中国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福建泰宁、贵州赤水、江西龙虎山和浙江江郎山联合申报的“中国丹霞”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目录”,这让倡导发起申遗并坚持了17年的中山大学彭华教授激动不已。

不过,这位长期从事地貌学和旅游开发研究、中国旅游地理和旅游规划领域开拓者之一的彭华教授,因病在广州去世,享年62岁。

100多天前,彭华还到青藏高原做实地调查,这是他第四次赴青藏高原做研究。很多人不知道他已被确诊为心血管主动脉大面积阻塞。对中大人来说,他的离世太过突然。“彭华老师工作已到了忘我的地步,现在我们才知道他最近几年体检结果显示心脏已经有问题。”有同事说。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彭华就是忘我地专注于“中国丹霞”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目录”上。

2010年巴西时间8月1日,在巴西利亚举行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通过了将中国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福建泰宁、贵州赤水、江西龙虎山和浙江江郎山联合申报的“中国丹霞地貌”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目录”。这是中国第四十个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

这是彭华教授长期坚持的成果。1993年开始,彭华多次公开提议丹霞山申遗,尽管因各种原因未能如愿,但他并未放弃,一直坚持,他相信丹霞山的价值会被挖掘,也会不断转变人们的认识。

在历时四年的申遗过程中,彭华在“中国丹霞”系列自然遗产提名项目中除担任申遗专家组组长,全面负责技术工作和指导各提名地基础研究、申报文本和管理规划编制、提名地综合整治之外,还承担了申遗总文本和系列遗产地管理规划的编制工作。

在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院长薛德升教授看来,彭华教授为国家立了大功,但彭华认为是国家强大让自己能有机会在国际上展示中国的研究成果。

作为中国丹霞申遗的倡导者、发起人和首席科学家,发挥着专业支撑和主心骨的作用,并参与了申遗工作几乎所有的重大决策,为中国丹霞成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作出了卓越贡献。“彭华教授把一生交给了地理事业、交给了丹霞事业,”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党委书记谷晓丰说,彭华教授的先进事迹是当代高等教育的时代楷模。

“申遗成功后,经济效益当然很大。”但彭华教授更看重的是学术效益,“丹霞地貌成功申遗,意味着这一概念得到国际地学界的认可,这是丹霞地貌走出国门的一个绝佳途径。”

但对他而言,这也是一次冒险和别样的试验,中国第一个由地理学家主持的遗产申报项目,也是涉及面最广、工作难度最大、一次入选遗产地最多、影响最大的自然遗产申报工作。

建中国丹霞地貌数据共享平台

丹霞地貌是由中山大学的学者提出,在中国发展起来的一个地貌类型,被称为中国地学国粹。近年来,在彭华教授的领导和推动之下,丹霞地貌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并成功走向世界。薛德升说,彭华在2017年还不断进行野外考察,他是扎根中国大地做学术的代表。

2013年,由彭华牵头,以中山大学为主体,多家单位参加申报的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重点项目“全国丹霞地貌基础数据调查”获批,这是中山大学获得的第一个该类重点项目,也是我国丹霞地貌科学领域的第一次国家尺度上的基础数据采集、丹霞地貌基础数据库及共享平台建设的科技基础工作,标志着中国丹霞地貌的基础调查工作纳入国家科技计划,在中国丹霞地貌研究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该项目执行期五年,彭华和研究团队的成员从调查内容和技术标准与规范的制定,到数据库和管理平台的设计建设,都进行了多次论证;为了做到数据真实可靠,彭华教授和他的团队,挤出了几乎所有空余时间,在全国各地展开实地调查,每个暑期都是连续四十多天的高强度考察,近两年更是在酷暑中穿行大漠戈壁,忍着高原反应攀爬在四五千米的青藏丹霞,为的就是拿到真实的第一手数据。

目前,前三年的重点基础数据采集和数据库初步建设已完成。该项目的目标将为中国丹霞地貌的研究和全球对比研究树立科学范式和数据基础,为丹霞地貌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

彭华教授在做实地调查。

让世界接受和使用“丹霞地貌”

上世纪70年代,年轻的彭华在村里担任村干部。1977年,他参加高考,被安徽师范大学地理系录取,并在1982年顺利毕业。此后,他在安徽宿州师范专科学校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1992年9月,他在广东省韶关市仁化丹霞旅游经济开发试验区管理委员会工作。从此,他与丹霞地貌结缘。

在更早之前,丹霞地貌还只是学术圈内的专业概念。1995年,彭华进入中大地理系工作,接过中大丹霞地貌研究的“接力棒”,把丹霞地貌的研究加以拓展,使该学科成为“显学”。

“中大丹霞地貌的研究与彭华老师密不可分”,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的董玉祥说,“他还把丹霞研究推向世界,‘丹霞地貌’已被国际同行接受和使用,他的离世是中国丹霞研究的巨大损失。”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林耿教授表示,彭华老师走出书斋,把自己的学术研究带到象牙塔外,他务实求真,申遗工程涉及六个省,工作量非常大,工作压力可想而知,可是彭老师都是默默地把压力扛起来,勇于担当。

30多年间,彭华将丹霞山由一座地方名山培育成为一座中国名山和世界名山,一个学者一辈子为一个地方服务如此长的时间在世界上也是极为罕见,“他把丹霞山当成自己的家一样”。也正因此,彭华生前表示,希望自己最后能回归丹霞山。

1987年彭华绘制的丹霞山北部和全域素描图 图片来源:“中山大学”微信公众号

1987年彭华绘制的丹霞山北部和全域素描图 图片来源:“中山大学”微信公众号

编写80万字讲义

追求创造性教育

生活中,彭华有自己的兴趣爱好,那就是画国画,他的绘画技艺颇具专业水准,这也成为他紧张工作外难得的放松机会。

作为一名老师,不仅从事科研,还要传道授业解惑。“我认为教师最重要的责任是启智,就是把学生的智慧启发出来,不是拿一个教材或讲义照讲一遍,而是让你的学生能够去思考,接受与批判由学生去决定。”这是彭华从教多年一直坚持的教学理念。

1995年调进中大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原城市与资源规划系)后,他主讲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基本技能类的9门课程,内容跨度大,备课任务重,但他一直认真上好每一门课程。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他所教课程当中,很多都没有适用的教材,他自己编写了80多万字的讲义。有学生回忆,上课时他不拘泥于教材的金科玉律,而是追求启迪式创造性教育,多会使用自己每年更新的讲义和推荐的参考资料。

对学生的指导,不仅是学习,还体现在生活中。从学生的为人处世的道理,到待人接物的细节,都是彭华所精心关注的。

在学生眼中,彭华教授又是老师又是朋友,即使在住院期间还在指导学生做课题。在教育过程中,他给了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甚至用自己的科研经费,多次资助相关专业的学生进行科学考察、教学实习以及国内外会议。他的学生翁时秀谈道:“彭老师就像一个家长,他的这些学生都是他的孩子。他会教育我们如何做人做事,但是你犯错误的话,他也会很包容你,这一点就像包容他自己的孩子一样。他也会批评你,但他都是出于爱心,从家长的角度,为你好的角度去做引导。”

小资料

彭华,男,安徽砀山人,1956年1月2日出生。197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2月至1982年1月在安徽师范大学地理系就读本科。1982年1月开始在安徽宿州师范专科学校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1992年9月至1995年8月调任广东省韶关市仁化丹霞旅游经济开发试验区管理委员会主任助理。1995年10月起入职中山大学地理系,历任副教授、教授、博导。

彭华教授长期从事地貌学和旅游开发研究,为中国丹霞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是中国旅游地理和旅游规划领域开拓者之一,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主持南方六省“中国丹霞”联合申报世界遗产,获广东省人民政府记一等功,江西、浙江、福建等省人民政府特别贡献奖,南方六省联合申遗领导小组杰出贡献奖。

1月8日,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彭华教授,因病在广州去世,享年62岁。彭华教授遗体告别仪式定于1月12日16时在广州殡仪馆仙鹤厅举行。

广报全媒体记者徐静 通讯员晁炎、蔡珊珊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