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向直播平台出重拳,是否足以阻止“全网最小妈妈”式比拼?

向直播平台出重拳,是否足以阻止“全网最小妈妈”式比拼?
2018年04月04日 18:39 解放网
摘要:直播平台的乱象揭开了早婚早育问题的冰山一角,接下来应该做的是深挖冰山内藏着的问题和乱象,以求治标更治本。而对直播平台的重拳出击,还只是第一步。

 

多个视频直播平台频现的“三俗”内容,已经挑战了社会道德底线,而最近出现的一场“全网最小妈妈”比拼更是让人大跌眼镜:据央视报道,快手等多个直播平台存在大量未成年人怀孕、生子的视频。这些视频的播放数动辄达到几十万次,一些未成年妈妈的粉丝数也达到数万以上。在我国未成年网民总数已经接近2亿,其中超过五成在8岁之前就“触网”的背景下,这些视频会带来何种负面影响,可想而知。

 

最新消息是,国家广播电视总局4日通报,针对社会舆论强烈关注的“今日头条”“快手”两家网站播出有违社会道德节目等问题,总局立即会同属地管理部门严肃约谈了两家网站主要负责人,并责令两家网站整改。

 

未成年妈妈之所以能够成为“网红”,离不开直播平台的智能推荐功能这一“无形之手”。通过推送、热门榜、智能关联等手段,直播平台大规模推荐和传播相关视频。在置顶的每一条视频封面,也都赫然出现“爆款标题”,如“初二叛逆期生下他”“14岁拥有可爱的儿子”……这显然是一些底线失守的直播平台利用算法“推波助澜”。监管部门也应当尽快完善相关法规,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惩戒机制。

 

但是,除了对算法的“野蛮生长”采取措施外,更要看到线上短视频乱象背后的线下社会乱象——虽然《婚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早已实施多年,但早婚早育现象在一些地区长期存在仍是不争的事实。直播平台的乱象揭开了早婚早育问题的冰山一角,接下来应该做的是深挖冰山内藏着的问题和乱象,以求治标更治本。而对直播平台的重拳出击,还只是第一步。

 

不难发现,近年来,未成年人的早婚早育问题在一些偏远农村呈现蔓延态势,类似的新闻也层出不穷。这些未成年夫妻或者未成年父母都拥有一个共同的身份: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之所以成为难解的社会问题,并非仅仅是因为物质匮乏,也与精神、心理上的缺乏关爱相关。根据《2017年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显示,中国农村有超过2300万名留守儿童,他们每年与父母的见面次数不超过3次。为了发泄不满,11.4%的孩子说自己父母已经“去世”。由于监管和监护的缺失,他们普遍缺少心理和亲情关怀,一旦有着同龄人的同命相怜式的关爱,就会快速走入早恋以及早婚的恶性循环当中。

 

鉴于此,对于留守儿童群体的帮扶,不能止于简单的物质馈赠,还要对他们的心理健康程度进行动态监控摸排,并构建健全的精神干预机制。让所有留守儿童都能实现从没人管到有人管,再到管到位,保障其接受更为全面的看护、更为完善的抚养以及更为充分的教育。这才是消除早婚早育等“留守之痛”的根本之策。  

 

虽说解决留守儿童难题是家庭、学校、政府以及整个社会的共同责任,也唯有各方都尽好了自己的那份责任,才能给留守儿童提供一个正常、温暖的成长环境。在这一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发挥主导作用,构建完善未成年人权益保障机制,统筹各方资源,加快形成政府主导、家庭尽责、社会参与的留守儿童保障工作格局。同时,对于相关的各类违法行为,执法和惩戒也应及时跟上。

 

当前,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把精神寄托放在网络世界,却让网络世界出现了一些藏污纳垢的“金三角”。无论是当前的早孕“网红”视频,还是之前的“儿童邪典视频”,都给相关部门提了个醒:相关的违法成本,是否依然太低?制度规范又是不是太松?从目前来看,现行法律法规虽然有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相关法律规定,却仍有未涉及到的盲点,没有明确具体的执行措施和法律责任,也没有严格的追责机制和监管部门。制度只有得到贯彻执行才有价值,仅在立法层面考虑而不关注法律的落实执行,未免大费周章却无甚成效。从保护未成年人的角度出发,如何在落实和执行层面进一步细化,值得相关部门思考。

栏目主编:朱珉迕文字编辑:朱珉迕题图来源:东方IC图片编辑:项建英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