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益生菌产业日趋功能化 快速扩容背后隐忧重重

益生菌产业日趋功能化 快速扩容背后隐忧重重
2018年06月13日 18:44 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标题:益生菌产业日趋功能化 快速扩容背后隐忧重重

    本报记者 叶碧华  实习生 曾艳春 广州报道

    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提高和市场日趋成熟,益生菌市场不断扩大。欧睿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益生菌产品(包括益生菌补充剂与益生菌酸奶)市场规模约360亿美元。其中,中国益生菌产品市场规模约人民币455亿元,预计2022年增长至896亿元。

    “近五年中国益生菌产品市场规模的年均增长率大于25%,远高于全球14.2%的年均增速,未来发展潜力仍然十分巨大。”乳业专家王丁棉6月10日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随着近年业界寻求差异化竞争诉求愈发明显,益生菌产业的应用范围日益多元化、功能化和精准化。

    目前,益生菌的运用范围涵盖了食品、保健品、美容化妆品、种植养殖、水质改良与环保等多领域。在日本,益力多公司已经就益生菌对防癌的作用展开深入研究,将触角延伸至处方药领域。

    而中国的益生菌产业仍以食品、膳食补充剂和非处方药等为主,其中乳制品占据着主要部分。广州市微生物研究所所长、教授级高工夏枫耿认为,抗生素在动物中的滥用和抗药性已成为世界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问题,益生菌有望成为抗生素最有可能的替代产品,目前动物用益生菌制品在全球正受到广泛关注。

    益生菌产业日趋功能化

    据介绍,2006年我国农业部批准了在饲料中使用的16种微生物,以逐步用动物益生菌作为绿色安全饲料添加剂替代抗生素。6月10日,夏枫耿告诉记者,目前益生菌不仅在普通食品、农业中得到应用,在动物用药领域,70%-80%益生菌的协同作用以及微胶囊的研发能够具有抗生素的杀菌作用,“益生菌是抗生素最有可能的替代产品。”夏枫耿说。

    广东壹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生此前告诉记者,用益生菌代替抗生素,虽然喂饲成本较高,但猪只生病现象确实明显减少。此外,益生菌在婴幼儿的研究和应用方面,也得到广泛认可。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副院长陈运彬认为,生命早期应尽早建立健康的肠道菌群。研究证明,益生菌可以改善肠道菌群,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从而有效缓解腹泻、便秘以及其它肠道不适;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以降低儿童感染性疾病及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有益于缓解乳糖不耐受症状。

    事实上,由于医药领域的肠道微生态制剂受制于药品投入设备成本高、研发周期长等门槛,业界寄希望于特殊医疗食品,挖掘益生菌针对不同细分人群及用途的功能,希望实现特定的益生菌治疗特定的疾病。

    但夏枫耿同时指出,目前益生菌产品功能同质化现象显著,普通功能基本都具备,以添加益生菌的特殊医疗食品实现精准治疗是目前消费者需求及业界关注的焦点及热点。据了解,目前益力多日本总部正针对太空人长期处于在失重状态下的肠道状况展开研究,探索如何利用益生菌来改善太空人的日常工作和生活。

    而益生菌食品作为益生菌产业应用的主要阵地,也出现低糖化的新趋势。6月12日,广州珠江美乐多饮品(香港)有限公司总经理曾燕霞告诉记者,美乐多近期推出的低糖化益生菌乳饮品精准化针对减肥塑身的女性消费者和糖尿病患者,未来公司将更注重产品营养化升级。

    此外,益生菌补充剂市场已成为增速最快的健康食品细分领域之一。包括合生元、生命阳光、培芝、汤臣倍健等企业都在积极抢滩布局这片新“蓝海”,同时也带动了益生元膳食补充剂的发展。近年国内先后涌现了如益生元红茶、益生元复合鸡精调味料等一系列功能化食品,以及能够改善婴幼儿睡眠质量的益生元产品也是未来发展的一大重要方向。

    快速扩容背后隐忧重重

    不过,益生菌市场急速扩容的背后,所存在的诸多问题也不容忽视。王丁棉指出,国内原生代益生菌菌种自主研发滞后。目前近九成原始菌种被科汉森、丹尼斯、杜邦等几家企业垄断供应,能够实现自我生产及买卖原生代益生菌菌种的企业仍较少。

    “国内许多食品生产所用的发酵益生菌都是进口,实际上国内并非完全没有生产原始菌种,只是起步较晚,一方面是大家认知程度低,另一方面是企业有固定的使用习惯。”夏枫耿说。

    业内人士表示,国家对于益生菌产业的总体布局、规划及规范尚未形成;企业与研究单位、学科及研究学者缺乏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导致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出现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及同质化高等现象。此外,国内不少研究单位尚未具备专业保藏益生菌菌株的条件,造成菌株污染及失活,影响了生产及研究。

    据悉,目前我国食品用菌种以“名单制”的模式进行管理。截至2016年,《可食用菌种名单》名单已进行了多次更新及丰富,目前已有九个菌属大类的34种被列入可食用菌种名单。不久前,卫生部又新加入了4种菌种到《可食用菌种名单》,和两种菌种到《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但对于益生菌奶粉、益生菌粉等产品,国家目前尚未制定有相关的标准,仍有待完善。

    此外,在益生菌食品方面,益生菌活性产品还存在营养成分含量偏低、片面追求活菌数、产品功效不清晰不精准等问题。王丁棉表示,市场现有流通的益生菌乳饮品含奶量仅为30%,蛋白质一般在0.8%左右,保健功能强于营养功能,“营养化是益生菌乳饮品下一个市场拐点,增加微量成分,推出含奶量高、保健、营养的产品将受到消费者青睐。”

    王丁棉还指出,国内九成以上益生菌乳饮品存在含糖量偏高的问题,且市面大部分益生菌乳饮品使用白砂糖,不利于小孩健康成长,容易导致小孩坏牙及肥胖问题加剧。

    在他看来,益生菌乳饮料未来将向低糖化发展,推动低糖化进程缓慢,主要是受企业的产品布局及加工成本制约,技术要求实际上并不高,“但含糖量从8%-12%降低到3%-5%,会明显影响产品口感,所以主要还是企业产品推广及消费者认知上出现问题。”王丁棉说。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