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自创业老兵 云产业“司令”

自创业老兵 云产业“司令”
2018年07月09日 05:25 大洋网-广州日报
原标题:自创业老兵 云产业“司令”
29年前,广州市第一家孵化器——广州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诞生。如今,广州市有科技企业孵化器261家,孵化面积987万平方米,孵化企业和项目12000多家(个),直接提供就业岗位17万余个。
江枚元
请扫二维码听广东宏太智慧谷董事长江枚元讲述奋斗故事

  新发展

  广东要在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上走在全国前列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

  ——庆祝改革开放40年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罗桦琳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杨耀烨

  视频/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郑洪达

  改革开放40年,广州科技飞速发展,背靠多所高校、计算机人才济济的天河五山路、科韵路一带,一直是全国电子信息硬件、软件、互联网服务最发达的区域之一。一个又一个的IT创业者,在这里书写他们的奋斗故事。

  2002年初,来自广州军区自动化站的“科技尖兵”江枚元退役后选择自主择业,成为天河一家初创IT企业的总经理。在他的带领下,企业快速发展,很快成为“全国系统集成服务行业百强”。

  在转型升级的大潮下,江枚元再次出击,在“天河软件园”建成华南首个云产业基地,在聚拢上下游产业的同时,通过持股孵化等创新形式,为中小微IT企业提供全链条服务,打造“双创”热土。

  自主择业

  从十多人到全国行业百强

  2002年,入伍22年的江枚元面临三种选择:一是留在部队继续干,二是转业到地方当公务员,三是一切从零开始,自主择业。“2001年以前,部队转业都是计划安置,那年开始,才有了自主择业这样一个新选择,走出体制、放下‘金饭碗’,意味着风险与未知。”

  江枚元表示,之所以选择自主择业,离不开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21世纪初,信息技术的应用迎来“爆发期”,计算机开始在各行各业普及:企业大量购入计算机,政府机关推行政务电子化,中小学也在推广计算机教育。长期在部队从事信息技术管理工作的江枚元,希望将自己掌握的技术用于社会发展。与此同时,营商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广州,政府开始通过统一招标的方式采购物资,流程公开透明,给民营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就这样,江枚元在家人的支持下,以技术入股,来到当时只有10多人、从事信息服务的“中长康达”公司担任总经理一职。

  刚进入“中长康达”不久,公司正在着手申请信息产业部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二级资质,条件之一是必须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当时,少数公司通过“走过场”形式花钱拿证,对这种“捷径”江枚元不以为然,他坚持认为提升质量管理水平才是长久之计,并提出了“工程项目自检合格率100%、工程项目检验合格率100%、客户满意率98%、软件开发确认合格率100%”的目标。最终,公司花了一年半时间,顺利通过了ISO9000认证,申报系统集成二级资质自然水到渠成。

  经过一番努力,“中长康达”很快发展为注册资金3300万元、年业务收入5亿元的全国计算机系统集成行业百强企业。江枚元亦先后被评选为中国IT渠道精英、天河区第七届和第八届人大代表,2009年6月获“全国模范军转干部”称号。

  先“城”后“人”

  主攻“云产业” 拒做“二房东”

  当“中长康达”业务发展得如火如荼之时,江枚元又有了新想法。他敏锐地意识到,“单打独斗”难以形成集群效应,如果以“中长康达”为龙头,吸引其他骨干企业进入,再带动一批创新型中小企业,就能形成一个完整的高新技术产业链。根据国内产业发展先有“城”再有“人”的规律,可以通过打造产业园的方式来实现上下游企业的聚集。

  江枚元的这一想法背后的底气来源于广州信息产业的成功。20世纪90年代以来,开发区、产业园、科学城等相继在广州崛起,天河软件园便是其中的佼佼者。2005年,在全国11个知名软件园中,中关村排第一,天河软件园排第二,业内因此有了“北有中关村,南有天河软件园”的说法。

  有了这样的基础条件,江枚元下定决心,在天河软件园中打造“园中园”——宏太智慧谷,主攻“云产业”这一细分产业。他一下拿出2亿多元,购地、建楼、置办设备,打造云产业园区。土建完成后,宏太智慧谷园区又投入了几千万元自建云机房云平台,为入驻企业提供开发、测试、交付等云平台服务。

  在园区建设过程中,也遇到过资金紧张的问题。“2012年底,园区刚刚建成,处在资金最紧张的时候,有一家企业提出,要租2万平方米用来办公,算上押金,他们能提供几百万元的租金,足够让我们顺利渡过资金难关。企业说自己是做互联网的,但经过调查发现,其实仍以传统业务为主,互联网只占了很少一部分。”最终江枚元拒绝了这家企业的进驻,他说要做就做专业化的产业园区,入驻企业必须是云计算、大数据及相关企业,坚决不做“二房东”。“最后我们用了1年半时间才完成招租,在经济上损失很大,但我认为,作为一个高新产业园,应该有所坚持。”江枚元说道。

  如今,宏太智慧谷园区入驻企业已达到240多家,累计有45家企业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5家上市公司,多家企业通过科技小巨人认定, 20多家企业获得投资和科技助贷。

  持股孵化

  以免费专业服务置换企业股权

  宏太智慧谷的8栋大楼中,有3栋是小微企业聚集地。产业园建立之初,江枚元曾为此苦恼:小微企业引入后,如何让他们发展壮大,起到“产业链补给”的作用呢?广州市科创委一名领导一语点醒:做孵化器。

  2013年~2014年期间,江枚元专门到国内外多个知名科技创新城市,了解孵化器运营模式。回来后,他便组建了一支50人的服务团队,为入驻的中小微企业提供八大服务:投资融资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科技创新服务、创业培训服务、技术支撑服务、财税法律服务、商事综合服务、优秀导师服务。

  提供技术支撑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硬件建设。2014年,宏太云产业孵化器获得“广州市新兴产业发展直接股权投资资金项目”支持,获得2600万元资金支持。这是一个循环使用的资金,需要归还但不收利息。3年后,宏太云产业孵化器上了轨道,这笔资金“归位”,又用于支持其他企业。

  江枚元介绍,宏太云产业孵化器的孵化模式有几大特点。首先准入门槛高。进入孵化器的企业都有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进驻,一方面,园区选择企业,园区定位是A(人工智能)、B(大数据)、C(云计算)、互联网+企业,不符合条件的企业一律拒绝。另一方面,就是企业决定是否进入孵化器。宏太为入孵企业提供的所有服务是免费的,但企业需要拿出2%~5%的股权置换。

  其次,“宏太云产业孵化器是针对科技企业,尤其是针对云计算企业提供专业服务”,江枚元举例说,比如一个初创团队,掌握了技术,但对科技项目申报不了解,宏太云产业孵化器就可以提供科技中介服务,同时还会为企业购买人才招聘服务,聘请创业导师给初创团队提供人力资源管理、技术规划、股权治理方面的帮助。宏太云产业孵化器还有一项特别的“技术资源池”服务,包含开发、测试、存储、交付等多种服务内容,初创团队及小微企业,不需要自建机房就能得到专业的云服务。

  对于办孵化器,江枚元有一套自己的想法:“我们的理念是创新、同行、共享,孵化企业是为了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圈。比如前年,我们持股孵化了一家专门给互联网企业做后台开发的企业,不仅给孵化器带来盈利,还为园区其他企业提供相关服务。”

  经过几年的发展,宏太云产业孵化器先后被认定为广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广东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宏太智慧谷迅猛发展的背后,过去五年来,广州孵化器数量不断增加,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不同模式。江枚元认为,这得益于广州在全国率先出台了针对孵化器的完整的政策体系,以及科学的考核标准,引导孵化器向专业化、资本化、服务化方向发展。

  回首自己的创业经历,江枚元说,“双创”需要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也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改革开放40年来,创新创业者们取得的成绩,正是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技术不断进步、营商环境不断改善的背景下,个人不断摸索、大胆尝试的结果。江枚元期待,再经过3~5年的努力,将宏太智慧谷扩展到20万平方米的载体,入园企业2000家,其中200家企业获得投资,20家企业上市。

  奋斗者

  江枚元

  现任广州中长康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广州宏太智慧谷、广东宏太智慧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2002年退役后选择自主择业。

  2006年,规划建设华南首个云产业基地——宏太智慧谷。

  2009年被评为“全国模范军转干部”。

  2017年当选广州市第15届人大代表。

  创新、同行、共享

  “改革开放40年,创新创业者们取得的成绩,是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技术不断进步、营商环境不断改善的大背景下,个人不断摸索、大胆尝试的结果。”

  “我们的理念是创新、同行、共享,孵化企业是为了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圈。”

  “要做就做专业化的产业园区,入驻企业必须是云计算、大数据及相关企业,坚决不做‘二房东’。”

  “‘双创’需要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也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

  奋斗底色

  厚植创新生态土壤

  广州29年孵化逾12000家企业和项目

  孵化器是培育科技中小微企业的重要平台载体。1989年3月11日,广州第一家孵化器——广州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诞生。如今,全市共有科技企业孵化器261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26家,国家级孵化器培育单位31家;共有众创空间164家,其中国家级备案53家,省级众创空间试点单位33家;孵化面积987万平方米;孵化企业和项目12000多家(个);直接提供就业岗位17万余个。

  近年来,广州市孵化器建设坚持以绩效为导向,“扩量”和“提质”并重,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和市场主体作用,着力推动技术与金融、市场要素等资源的结合,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广州孵化品牌。

  自2011年以来,广州市相继出台了孵化器扶持政策的1.0版本和2.0版本,率先形成全国较为完善的孵化器政策体系。在政府的引导及社会各方力量的参与下,广州孵化器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多种模式。

  大事记:

  2010年:广州市出台《广州市进一步加快发展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实施办法》。

  2011年:广州市制订《广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和管理办法》和《广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形成了广州市孵化器政策的1.0版本。

  2014年9月:广州市出台《广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倍增计划实施方案》。

  2014年10月:广州市出台《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的实施意见》,市财政科技经费每年安排不少于1亿元设立科技企业孵化器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

  2015年:广州市制订《广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办法》《广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广州市关于加快推进众创空间建设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政策,形成了广州市孵化器政策的2.0版本。

  2016年:根据孵化器发展实际,广州市修订完善了《广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办法》。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罗桦琳)

  专题统筹:赵东方 汤新颖  责任编辑:夏  强  美术编辑:万新晨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