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同济大学55届的学生。能在母校参加这样一次盛会,看到同济规划专业的长足进步,我感到由衷的高兴。首届世界规划院校大会是一次令规划界、尤其是中国规划界振奋的大会。大会可以使中国接触到世界顶尖的规划专家和规划理论,这对我们中国的城市发展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世界上的规划很难说谁好谁坏,因为规划不同于其他专业,它必须深深的扎根于本国本土。了解它的历史,了解它的文化,了解它的发展,才能做出适合它的规划。然而,因为规划所具有的特殊的阶段性与时间性,世界上种种规划理论与经验的共享成 为可能。所以,召开这样的会议,不同的国家相互了解,就是为我们提供了一次相互学习的机会。”——邹德慈(工程院院士,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前院长)
这次大会能在我校召开,可以扩大同济的影响、上海的影响,提高城市规划专业的学术地位。以前城规专业是建筑专业的二级学科,它的学术地位甚至有所淡化。可是城市化必将是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所以这个问题不应该淡化,而应该强化。大会的召开可以使政府更重视城市规划。目前,规划学科的发展还比较落后,国内整体与世界规划学术交流还比较少,国内院校也只有同济、清华等院校在国际学术上有所交流,大会的召开将更有助于我们学术界开阔眼界,对学科发展起促进的作用。
作为大会的筹备者,我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兄弟院校的多方支持与帮助。但大会志愿者和一些青年教师作了许多工作,才迎来了大会的胜利召开。——赵民(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系主任)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学院,拥有1500个本科学生,500个硕士生、博士生,200个教师,它的规模可以说在世界上属于前列。这次,学院非常荣幸成为首届世界规划院校大会的组织者,这对于学院来说是一个挑战,更是一个大机遇。现在我们整个世界面临着三大趋势,信息化,城市化,经济全球化。而对于教育而言,同样面临着这种大形势。许多发达国家的重点院校在这种趋势下,进行了重新的自我定位,都力争成为全球化的院校。同济大学的城规学院也要成为在这个学科发展上起关键作用的院校。而要能在世界范围内成为起结点作用的院校,是要凭借自己的实力的。目前学院的城市规划和建筑专业是很有优势的,是上海的重点学科,并且目前正在申报全国重点学科。所以说,主办这次世界规划院校大会,对学院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城市化的过程,给学院创造了好的条件;信息化的过程,为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拓展了新的课题;全球化的过程,对教育机构提出了新的挑战,教育已经成为了全球化的教育。通过这次大会,我们可以吸收到许多世界上先进的思想,互相进行学术上的沟通交流。这对于学院专业发展的意义是很重大的。——王伯伟(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
大会的三天不是普通的三天,而是富于成果,具有重要意义的三天。几天里,来自各国各地的城市规划方面的专家学者就当前城市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所有重大课题作了广泛而且深入的探讨,并获得了丰硕宝贵的成果。这些成果不仅对已处较高发展阶段的国家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而且对于发展水平不高国家与地区则具有更为现实的作用和前瞻性的意义。因为这些成果中凝聚了许多地区与国家城市发展与研究中的经验,这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欠发达的处于城市化飞速增长阶段的国家和地区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新世纪的第一年,举办这样一次大会,不仅是对已经过去的近百年的规划学科发展的总结,更是对未来规划学科和城市发展的美好展望,具有深远的历史价值。
这样的会议能在同济大学召开,不仅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结果,更是大家对我们的信任的表现。在会议的承办过程中,同济大学受益匪浅,这不仅是指在学术上,知名度上,更是指能与在座众多的国际著名学者、专家成为朋友,在此,我代表同济大学向大会表达最诚挚的盛意。作为承办方同济大学的校长,我非常高兴能够为大家提供这样一个畅所欲言、广泛交流的场所,但由于我们第一次承办这类会议一定有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希望大家提出批评。衷心希望在同济的这段时间成为你们美好的回忆。——吴启迪(同济大学校长)
规划是同济的一面旗帜,这样一个世界性的大会能够在同济召开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我们的老师和同学应该借此机会多与世界规划界的一流人物接触,多学习他们的长处。戴老认为学习规划的同学应该加强交流,所以这样的一次机会对于我们同济甚至中国来说,都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我们应该好好珍惜。
我们的学科,有的在微观上,有的在宏观上都是在为人所服务的。所以我觉得这次大会的主题“21世纪的机遇与挑战”是很有意义的。我们机遇在哪里呢?我们的挑战又在哪里呢?那就是怎样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特别是建筑与规划这一块,我们如何能做到不剥夺地球有限资源的条件下,使我们的建筑和规划都能够更好的发展。——戴复东(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建筑系教授)
本次大会专题是根据全球四大规划院校联合会的集体经验挑选出来的。专题不仅包括了一些经典的研究论题,还发挥了本次大会的世界性质,高视点的提出了一些全体规划界所面临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我们充分利用本次大会在中国召开的机遇,提出了“发展中国家的城市规划”等作为本次大会的专题,就是希望在这次大会中,有更多的专家,学者来关注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关注中国的发展,为中国的城市建设出谋划策,为中国的发展创造一次难得的机遇。
同济主办这次大会,本身就是一次教学活动。城市规划的学习,不仅仅只是在教室里做做设计,更重要的在于对城市、社会、经济、环境等各个领域的全面理解与研究和一种统筹兼顾的工作方式的培养。本次大会的召开就是给我们同济的城市规划专业师生提供了一次绝好的机会直接参与到大会的筹备中来,直接面对全体的规划专家、学者,直接接触全世界最好的城市规划理论,这远比上一堂设计课的效果大得多。为同济的学生提供各种各样学习的机会——不仅仅在课堂里学习的机会,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宁可自己忙碌也要亲自筹备大会的主要原因。——吴志强(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教授、博士)
大会的举办是一个非常明智的决策。美洲及欧洲的规划院校在90年代就已经举行他们自己的规划院校会议了,在亚洲也有诸如此类的会议,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也积极参与这样的规划会议。上海是一个十分有意思的城市,发展非常迅速,然而,中国的城市化问题在以前的一些会议中,甚至在亚洲举行的规划会议中并没有成为焦点。我出生于曼彻斯特,在19世纪40年代,它曾是工业革命的故乡,在那儿每天都有新的楼房、新的工厂和车站建造起来,人们生活在拥攘的环境中,生活质量也不尽如人意。上海正如同20世纪的曼彻斯特,有着千万人口,并且每天也都有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楼房拔地而起。这次在中国上海举行世界规划院校大会是一个很好的主意。史蒂夫 哈姆奈特教授
(世界规划院校大会指导委员会委员)
我们对规划原则如今正经受着考验,如大家所看到的纯空间领域的规划正变得影响甚微,而经济领域的规划正显示出它的影响。经济决策正日益代替空间上的筹划。在我看来,空间规划只是一系列规范根据的所需建造的具体建筑。而规划在我看来应包括更多,规划是针对一座城市未来进行的设想。规划是要解决问题而非制造问题。这就是说,你必须与所有有关区域人员合作。我们需要能与人沟通的规划者,那将与传统的规划师有很大区别。那将是这个发展迅猛的社会中最大的挑战和原则性问题。上海正在发生的一切也证实了这一切。住房、基础设施、交通等等。你需要大量的服务性人力资源。有时,发展是在赶时髦而非规划。
这是我第四次到这个城市来,每次我来,这个繁荣的城市的巨大变化都深深打动了我。本来有三座候选城市,印度尼西亚、悉尼、上海,出于经济考虑,印度尼西亚被删除了。悉尼与北美和欧洲的城市有类似处。于是我们选择了上海。路依斯.阿尔布莱西斯教授(AESOP前任主席,国际指导委员会成员)
短信发送,浪漫搞笑言语传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