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马头琴大王冲刺奥运会(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8日12:19 内蒙古晨报 | ||
我喜欢和自己较劲 晨报记者苏晓东摄影 内蒙古晨报报道(记者 尚虹波)“谁要采访我?”一头浓密的黑发、身穿年轻休闲牛仔服装、脚穿一双登山鞋的齐.宝力高踏进内蒙古晨报采访中心的同时,他的声音就穿透了晨报的整个办公区。“你们要采访我什么?先给我一杯水好吗?我刚从蒙专讲课回来。”齐.宝力高的开场白出乎了记者的预料,也使得整个采访现场变成了聊天室。 一种永远前进的信念。
今年5月份,著名国际马头琴大师齐·宝力高,将一份欲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演奏马头琴《万马奔腾》的申请正式递交到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用马头琴奏响奥运的设想是齐.宝力高对自己的一次巨大挑战。 记者:是什么原因使您想到用2008把马头琴挑战2008年奥运开幕式? 齐·宝力高:从小的方面说,是我为自己争得了一切;从大的方面说,是让更多人来了解草原文化。有很多人认为我的成就已经够了,有自己的乐团,有别人没有的荣誉,钱也有了,名也有了,但我不这样认为。一个男人,就要跟自己过不去,干什么事情都要去挑战,这样的生活才有乐趣。 记者:马头琴艺术走向国际后,您怎么评价自己获得的殊荣? 齐·宝力高:为自己争光,为内蒙古人、中国人争光。出了国并不代表马头琴走向了国际,在金色大厅演出不代表艺术的尽头,那里是全世界音乐艺术家目光的焦点,我会为马头琴事业奋斗不止。 记者:2008名马头琴手、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2008把马头琴演奏《万马奔腾》,您准备如何筹备? 齐·宝力高:申请已经由内蒙古人民政府上交到了北京2008奥运会组委会,具体怎么安排还不知道,我导演好我的马头琴就可以了。 ★一种永远向上的动力 记者:13岁时您去了内蒙古自治区民间实验剧团里拉马头琴,一直到现在成为马头琴大师,在这么长的时间您有没有停止过拉马头琴? 齐·宝力高:正常的时候从来没停止过拉马头琴,就是在“文化大革命”坐监狱的时候,没有了马头琴,也没办法拉,所以就在那个时候写了马头琴独奏曲《草原连着北京》。 记者:在您3岁时被确认为科尔沁草原莫力庙第五世活佛。让您重新选择,您会选择去做活佛还是马头琴大师? 齐·宝力高:当然是马头琴大师了,当活佛只是一个旗的人认识我,可我现在是马头琴的活佛,全世界的人都认识我,所以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还会拉我的马头琴。 记者:您的佛爷身份对您后来的事业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齐·宝力高:肯定会有影响,艺术家是一个人的荣誉,但佛爷是很多人的佛爷,要为别人着想的,把这两个身份集中到一起,我就会去努力地干好自己的事,还要努力地帮助家乡的人们。 记者:什么动力使您孜孜不倦地从事马头琴艺术? 齐·宝力高: 我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告诉我:“您这一辈子只要把马头琴拉好就行了,别的什么也不要干。”我听母亲的话,特别认真地去拉马头琴,每次拉马头琴就像拉给我母亲听一样。不论我在哪里演出,不论是我母亲活着还是已经去世,她会听到我的琴声。 记者:是马头琴成就了您,还是您成就了马头琴? 齐·宝力高:应该说是先有了蒙古族人民,才有了马头琴,有了马头琴才有了齐·宝力高“世界马头琴大王”的称号,是马头琴成就了我。 记者:您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齐·宝力高:不断地学习,再高的山峰都有顶点,但知识没有。我看不同类别的书,好像一匹野马一样,什么样的草都吃,什么都要吸收。不要说年纪大了就不用学习,干什么事都要忘记自己的年纪,要充满激情,我今年已经62岁了,头发是黑的,身体也特别好。 ★一种永远背负的责任 记者:您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如何看待马头琴艺术的生存问题? 齐·宝力高:内蒙古有3000多人拉马头琴,吉林有1000多人,香港有50多人,台湾有10多人,蒙古国有800多人,法国有10多人,美国有3个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可马头琴艺术。在内蒙古很少有人愿花钱去听马头琴演奏,但是在北京、广州和国外,它是很受欢迎的。也就是说,我们本民族对自己的文化没有足够的重视,年轻人喜欢的东西跟上了年纪的人不同,让他们了解自己肩负着民族文化复兴的责任,是个长时间的过程。 记者:与其他艺术相比,马头琴最为独特的元素是什么? 齐·宝力高:首先是制作材料的不同,马头琴是马尾制弦法,这就决定了它的发音方法比较特别。为了让马头琴更具表现力,从上世纪70年代起我开始尝试着对马头琴进行改造。传统马头琴的音箱是用牛皮蒙面的,经过多次的尝试,将其用蟒皮蒙面,使马头琴的音域变得更加宽广,声音的层次更加丰富。1983年,我对马头琴进行了一次改革,将蟒皮面又换成了梧桐木面,克服了蟒皮因容易受潮而声音不准的毛病,而且音色坚实、纯净。 记者:任何一种艺术比拼到最后都无法逃离文化这两个字,作为马头琴艺术家,您怎么看待文化,怎么理解艺术家这三个字? 齐·宝力高:人的社会形成了人的文化,文化就是生活,只有充分认识生活的人才会更容易拥有文化,我在音乐方面的成就,很大一部分是从实践中来的。而要成为艺术家,首先还要成为一个文学家、哲学家、历史家、社会活动家,只有为民族、为国家考虑的艺术家才是真正的艺术家。 记者:随着您事业的成功,经济上的收入也会越来越多,您怎么理解名气与钱的辩证关系? 齐·宝力高:与其说是我求名求利,还不如说我想让世界上的人都了解、认识中国人。我认为光考虑钱的人成不了大事,他的注意力已经被分散了。我是一个和自己过不去的人,不会因为生活安逸了就不去奋斗,我会做一些别人认为做不到的事情。和自己较劲,人活着才有意义。 记者:很多人从师于您学习拉马头琴,您怎样看待马头琴的不同演奏方法? 齐·宝力高:马头琴自诞生以来始终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演奏,一个地方一个方法,都依演奏者个人的习惯。是有很多人跟我学习,现在马头琴的演奏方法也趋于统一,没有必要刻意地去立宗派。现在大多马头琴演奏曲和教材都是我写的, 我也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创新,有一些地区的老艺人还保留着他们独特的演奏方法,我要从他们那里学习到新的东西。最伟大的艺术家要善于“偷”,就是吸取别人的优点,通过理解与融汇,让它变成自己的。 ★个人资料 齐·宝力高国家一级演员中国马头琴学会会长蒙古国马头琴协会名誉主席日本国际交流马头琴协会名誉主席,世界马头琴大王。1944年生于内蒙古科尔沁左翼中旗。3岁时,被确认为科尔沁草原莫力庙第五世活佛。14岁进入内蒙古实验剧团。 齐·宝力高和他的“野马”马头琴乐队曾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弟子遍布国内及美国、英国、法国、日本、蒙古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千名弟子在国际马头琴艺术节上齐奏《万马奔腾》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他相继出版了汉、蒙文版的《马头琴演奏法》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马头琴的理论书籍。 齐·宝力高继承了马头琴演奏艺术 在传统马头琴的基础上进行了三次重大改革。 ★相关链接 据说蒙古人有种古老的乐器叫潮尔,共分三种。一种是木制的,即汉代就盛行的胡笳(汉末文学家和古琴家蔡文姬在兵乱中即用此琴,不过今日早已绝迹了。第二种是低音潮尔,就是以人声来伴奏蒙古长调,其声深沉低回,有如山谷回音,层叠有序。第三种潮尔便是流传至今的马头琴的前身。马头琴以悠扬的、辽远的、有稍稍带有一丝忧伤的音质,在漫长的岁月中成为凝聚和消解人们心头爱恨伤痛,别离与寄托可依的情感信物。 相关专题:内蒙古晨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