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周志方:门外汉一年写就大部头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1日15:13 《环球人物》杂志

  本刊记者 刘晓阳

  看过《贞观长歌》的观众会问:周志方是谁?答案很简单:是这部电视剧的编剧。不简单的是,他首次担任影视剧编剧,就创下了国内原创剧本集数的记录。

  2007年2月1日,记者穿越大半个北京城,来到石景山与周志方会面。在联系采访时,他的一位朋友告诉记者,周志方相当温和。果如传言所说——采访那天,这个年轻的编剧开着一辆桑塔纳轿车,在路边迎候记者。湖南人周志方个子不高,由于长期在北方生活,已几乎没有家乡口音。他向记者强调,只接受采访,决不在报刊上露面。

  时近正午,采访在餐桌边进行。

  剧本背后的磨难

  周志方说,接手电视剧《贞观长歌》的创作纯属偶然。

  周志方大学时读的是新闻专业,1991年毕业后参军入伍,后分配到新疆,成为军方某媒体的驻站记者。此后,他一直在媒体圈里“混”。

  《贞观长歌》的一位出品人罗山曾与周志方熟识。2003年底,罗山正在筹备拍一部初唐题材的历史剧,向一些名家发出了撰写剧本的邀请,但不巧他们都没有档期。正为找不到合适的编剧而发愁时,他突然看到了周志方发表的一篇作品,很赞赏其叙事风格和语言特点,就决定邀请周志方试着写写。

  当时,周志方32岁,“有点血气方刚,或者说是不知天高地厚”。他很谦虚地告诉记者,“当时与罗山谈得很投机,回家后就闭门不出,开始研究史料。读了很多初唐以前的史料,如新旧《唐书》、《资治通鉴》、《贞观政要》、《李卫公问对》等,读得非常认真。”

  周志方从来没做过编剧,甚至连剧本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罗山送来几个剧本供他参考。两个多月后,周志方带着5集剧本去见罗山。后者看后大喜。于是,周志方疯狂的写作生活开始了。

  周志方感慨地告诉记者,这次写作经历很痛苦,可以说是磨难。他住进一家招待所,关掉了手机,几乎断绝了与外界的一切往来。

  其间,周志方的妻子被公司派驻到外地,春节前回京开会。“我的手机关了,她无法联系上我。开完会临走时,她都到了机场,才想方设法把电话打进招待所。刚和我说了两句话,她就在电话里哭了。”

  剧本的第二稿写到大约一半时,周志方的体能消耗到了极限。他对罗山说:“我撑不下去了,您换人吧。”那天下着大雪,罗山半夜跑到招待所,鼓励周志方坚持下去。

  2005年初,剧本终于写完了,洋洋洒洒140万字。写完最后一个字的那天夜里,周志方哭了。这时,外面又下起了大雪。面对着窗外漫天雪花,周志方站了很久。

  磨难并没有结束。2006年10月上旬,周志方的母亲因突发胆囊炎住院,因为不愿影响儿子的工作,她隐瞒了自己的病情。一天凌晨两点,周志方接到弟弟的电话——母亲病危。他马上飞到长沙,在重病监护室里,看到了身上插满导管、不省人事的母亲。就在那间病房里,周志方被告知《贞观长歌》已确定在央视一套播出。他弯下腰,将这个消息轻轻地说给母亲听。“虽然明知她听不到,可我还是郑重其事地告诉了她。”也许是好消息带来了好运气,已昏迷多日的母亲,几天后竟奇迹般地清醒了。

  发现“唐人精神”

  周志方告诉记者,他在《贞观长歌》里最想表达的就是“唐人精神”。

  “何为‘唐人精神’?”记者问。

  “我觉得,‘唐人精神’更伟大的一面,是一种近乎执着的进取心。特别是在初唐,一种向上的精神力量始终在牵引着整个民族。追求进步、拒绝沉沦,恰恰是一个伟大民族核心价值观中最珍贵的部分。无论唐人的雍容、唐人的大气,唐人的浪漫、唐人的不羁,都只不过是‘唐人精神’之树上的枝叶,‘进取心’才是这株大树粗壮的躯干。”周志方答得很干脆。

  也许,正是周志方要表达的“唐人精神”打动了制作人和导演,才会有今天《贞观长歌》的热播。那么,他为何对这种精神情有独钟呢?

  周志方说,他有过多年的军旅生涯,对军人和军队很有感情。1991年,他放弃北京市户口和稳定的工作,自愿到南海舰队某部参军。在南海边一段几乎与世隔绝的海岸上,他与四五十位战士挤在一间大宿舍里。艰苦的磨练使周志方“原来在学校的书生意气、激昂文字没有了,切切实实地体会到了团队的意义。”这种最真挚的情感,也成为《贞观长歌》想要表现的主题之一。他说:“其实李世民和他的大臣之间,就像同甘共苦、同生共死的战友。”在《贞观长歌》播出后,周志方的很多战友给他发来短信,使他更加怀念激情燃烧的岁月。

  周志方常常想起1998年的大洪水。为了报道这场灾难,他和另外两名记者,在分洪命令下达前的最后时刻,穿越分洪区,冒着大雨,沿长江大堤一路向前。这时,水已漫过大堤。走到分洪区腹地时,汽车抛锚了,他们面临被洪水吞没的危险。紧急时刻,一辆军车驶了过来,战士们帮他们修好车,又把他们护送到安全区域。这件事让周志方感触良多:“在那个晚上,做分不分洪的决定,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要担负多大的责任?!当时的决策者挺住了,保住了分洪区内人民群众建国半个世纪以来的建设成果。而那些年轻的军人们,一直在最危险的地方守护到最后时刻。这些高层决策者和普通战士都让我深深地感动,使我相信,几千年来,一直有一种伟大的东西在我们民族的血脉里延续,生生不息。军人又一次守护到最后一刻,这让我深深感动。”

  过去的经历,使周志方的潜意识充满壮怀激烈的色彩。而创作《贞观长歌》,使他的这种潜意识急剧喷发,进而具体化——他所总结的“唐人精神”。他说:“这种精神铸就了中华民族光荣的历史,到今天还在令世界仰视。”这是现世“唐人”们前进的动力和榜样。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