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宣怀178633件历史切片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3日17:51 新民周刊
盛宣怀178633件历史切片
盛宣怀

盛宣怀178633件历史切片
1997年上图开始组织整理盛档

  盛宣怀谢世,不足百年。史家回忆,1917年移柩时队伍途经上海的大马路(南京路)、广西路、四马路(福州路),直到外滩的金利源码头(十六铺码头),一路人头攒动,电车公司甚至不得不停驶了相关路段的车辆。

  当年如有“中国富豪榜”,盛宣怀必在前排。但如果仅用带着铜臭味的“官商”或“商官”来定义盛氏,难免摸象之讥。此人一番作为,与中国近现代史“牵丝攀藤”,根本无从切割,向度颇为丰富,趣味绝非小众。

  当然,这样的人物倒也并非凤毛麟角;而盛宣怀别有一功,几可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终其一生,盛氏十分注重文档留存,各种文稿、信札、账册甚至宴客菜单,吉光片羽,无不悉心收藏。盛宣怀在世共26106天,目前仅上海

图书馆收藏的“盛档”就有一亿余字,178633件,笼统一算,每天保存6.8件档案。如果加上目前流散在海外的“盛档”,数字就更为惊人了。

  在那个风云诡谲的年代,盛宣怀要用这些字纸把自己的一生“做实”。从一个角度来看,这似乎是一种近乎强迫症的精神征候;而从另一个角度,他留下了一座近代史料的宝库。(韩波)

  1911年10月25日:“盛档”演绎逃亡前夜

  对盛宣怀来说,这是1911年里最惊心动魄和最漫长的一天。

  1911年10月25日,是一个风云变色的年头里毫无看头的一天。拿得出手的大事,一件都没有;在历史上略微留下一点痕迹的,只有当天在北京召开的清政府内阁资政院第二次会议。

  资政院是头一年成立的,目的与5月8日成立的内阁一样,是为君主立宪改革打前站的,算起来应该视作国会的前身。然而,先有清廷在成立国会的问题上显示出的决心和诚意不够,后有四川因保路运动爆发武装冲突,再继之以武昌起义,帝国的政治形势到1911年10月,已经完全失控。中央政权危在旦夕,王朝的覆灭,竟似在覆手之间。资政院会议在此风雨飘摇之际开会,主题十分明确,议员们要讨论的是迫在眉睫的爱新觉罗政权的权力危机。而会议一开始,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了一个人。这个人,正是主张“铁路国有”而引发形势失控的皇族内阁邮传部大臣——盛宣怀。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