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日本歌舞伎大师坂田藤十郎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5日16:39 外滩画报

  敷粉之后,我便离开了这个世界

  今年76岁的坂田藤十郎演活了娇媚少女、狂野狮子和饶舌村妇。藤十郎是日本歌舞伎界的代表人物,去年底承袭了 上方歌舞伎的创始者坂田藤十郎的名字。9月13日至15日,藤十郎率团在沪演出,此次是他袭名后的首次海外演出。9月 14日,他接受了本报专访。

  文/顾湘图/王杰

  江户时代末期的小姐在去看歌舞伎的前一夜,会兴奋得难以入眠。她们在凌晨4点就起床,盛装出门,在剧场边上的 “芝居茶屋”(“芝居”意即剧场)等待演出开始。据说这是为了在进入剧场前,平抚呼之欲出的心情。

  9月13日,以坂田藤十郎为首的松竹大歌舞伎?近松座在上海大剧院首演。坂田藤十郎出身歌舞伎世家,10岁登 台,21岁成名。如今,76岁的他被誉为日本的“人间国宝”。为了一睹坂田藤十郎的风采,不少观众提前赶到剧场,在大 剧院一楼的咖啡馆等待演出开始。现代观众的热情与江户时代的小姐相比,也并不逊色。

  在黑、柿和萌葱色三色“定式幕”(歌舞伎专用幕布)开启之前,传出了几声梆子。幕开启后,最先发动的是“黑御 帘音乐”。在日本歌舞伎中,舞台右侧称为“上手”,“上手”有个小小的高台,乐师在这里弹奏三味线和解说故事。和“上 手”相对的是“下手”,这里有块区域称为“黑御帘”,观众听到的所有舞台音乐都是从这里发出的,但是这块区域是看不见 的。一开场,黑御帘便用大鼓表现山中有猛虎。大鼓还真是独特奇异,既可表现神社、妓楼、街市等各种场所的热闹场面,又 能表现雨、雷、波浪、下雪、幽灵登场等现象。在欧洲,普罗科菲耶夫用长笛模拟小鸟、双簧管模拟鸭子便博得了赞赏;而在 日本,下雪也好,什么也好,只用大鼓,观众便心领神会。

  舞台“上手”的乐师着装保留了江户时代武士礼服的特征,在黑色和服外,套了一件由僵硬的亚麻布制成的“裃”, “裃”使肩部显得格外挺拔。在日本歌舞伎中,乐师的作用比通常的“伴奏”和“旁白”重要得多。一位乐师负责解说故事, 用无明显旋律的抑扬顿挫的吟诵交待剧情、场景、人物心理并替台上人物说出部分台词,间或发乎于情地唱起来,使得景物浓 墨重彩、人心澎湃难当;另一位乐师弹奏三味线(日本的传统弹拨乐器),他的口中不时发出吟哦断喝之声。

  上半场演的是活跃于江户时代的歌舞伎及净琉璃(用三弦琴伴唱的日本说唱曲艺)剧作家近松门左卫门的代表作《倾 城返魂香》中的一幕:画师浮世又平因为口吃得不到师傅的赐名,绝望中决定与妻子阿德一同自尽,临死前作画留念,不料竟 画穿了石头,并因此获得师傅的赐名,结局皆大欢喜。坂田藤十郎和他的儿子在剧中分别饰演阿德和浮世又平。

  藤十郎塑造的阿德是个纯朴村妇,他将阿德演得像随便一个我们所熟悉的妇人那样絮叨、头脑简单、心地善良,并有 超乎男子的忍耐力。与其说这是“无名天才最终被发现”的故事,还不如说是“艰苦生活的夫妻绝处逢生,奇迹带给他们幸福 新生活”的故事。此剧充分体现了歌舞伎与能乐(日本典型的古典舞蹈,为上流社会所钟爱)等中世艺能的区别:后者逐渐舍 弃了日常性和具体性,而前者将红尘百态朴实地演技化。

  下半场的《英执着狮子》是歌舞伎的狮子舞中具有古典美的作品。坂田藤十郎先演柔美少女,再演狂野狮子。当舞台 后方的屏风打开,出现着红色华服的姬,那极致华丽的气势令人当即折服。两旁的鼓、笛、三味线和呗也臣服为配角。

  华丽繁复的服装固然令人目眩,76岁高龄的坂田藤十郎演出的少女的娇媚更使人神迷。少女时而是少女自己,时而 是拟人化的樱花、嬉游的狮子或是春日万般美景。在用双手比拟绚烂而短暂的樱花纷纷零落之后,藤十郎瞬间脱去一层衣裳, 服装变为白色,一如咄咄逼人的牡丹怒放。在我们的认知中,牡丹作为象征物出现时,总是伴随着平安富贵的气氛。然而这里 的牡丹却大异其趣:少女执靛花银面团扇,以扇模仿牡丹开得如痴如醉、盛极而花瓣摇摇欲坠的样子,带来无尽“白日纵酒, 赏牡丹”式的感伤与虚无感。随后是一连串的剧情:少女化身狮子、狮子戏弄牡丹、狮子全力争斗后最终归座……这一切好像 都在提示:你所看到的华丽,终不过是梦幻泡影。

  9月14日中午,记者对坂田藤十郎进行了专访。前一晚演出时,由于脸上敷着厚厚的白粉,全然看不出他的真实面 目。而坐在记者对面的坂田藤十郎穿着西装,头发花白,个子小小的,一双小手布满皱褶斑点,和寻常老人没什么不同。只有 眼睛的形状,保留了一点昔日的风流。

  B=《外滩画报》b=坂田藤十郎

  B:没有敷上厚厚白粉的你,就是坂田藤十郎本人吧。

  b:是的,这个说法很有趣。歌舞伎表演的面部化装法“隈取”沿袭了封建时代的礼仪,它将我与现实生活隔开,敷 粉之后我便离开这个世界,成为戏中的角色。

  B:演出时,在演员亮相或一段技术动作的行进过程中,看台上通常会有人突然大声喊叫,这大概与中国人看京剧时 叫好差不多。是这样吗?

  b:对,这是戏迷在为我叫好,他们从大阪一路跟来。叫的是“好啊”之类的话,以及演员的屋号(屋号是江户时代 的身份制度,当时地位卑贱的歌舞伎演员没有姓,因此大众用屋号称呼他们,屋号有的是出生地,也有的是商店的名字)。演 员听到叫好声,便会把姿势摆得更好,格外用心表演。

  B:近松门左卫门有很多关于自杀的著名作品,而这次演出的《倾城返魂香》却并非悲剧,为什么选这个剧目来演?

  b:因为时代不一样了,我想告诉观众:夫妇之爱比死亡更强大。

  B:你在2006年12月承袭了歌舞伎黄金时代的杰出演员、第一代坂田藤十郎的名字。“袭名”一事是怎样完成 的?要通过什么机构的承认吗?

  b:袭名不只是继承名字,也意味着继承技艺。当我把我的名字改成坂田藤十郎时,确实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因为过 去没有人自己决定袭名。在我之前,已有231年没有人承袭“坂田藤十郎”这个名字了,也就是说“和事”(即文戏,在内 容、演技上主要表现男女情爱,是上方歌舞伎的主要表现形式,坂田藤十郎是其代表人物)的技艺已有231年无人承传。我 也想过,擅自袭用第一代坂田藤十郎的名字,真是厚颜无耻。但是我有用毕生去继承和发展上方歌舞伎的决心。如果说得到了 什么承认,那就是民众的承认吧!歌舞伎产生于民间,保存、发展于民间,观众的好评便是对我的承认。

  B:你从小就知道你这一生都将从事歌舞伎表演吗?

  b:是的,我的父亲、祖父都是歌舞伎演员,我从小便认为我理所当然地要成为歌舞伎演员,而且我确实喜欢歌舞伎 ,如果不喜欢,也不会走这条路。

  B:你还记得10岁第一次登台时的情形吗?

  b:几乎没印象了,只记得在《山姥》一剧中演一个叫金太郎的童话人物。

  B:在你演过的众多角色中,你最喜欢哪个角色?

  b:是《曾根崎心中》中的妓女阿初(近松门左卫门的名作,写于1703年,是净琉璃史上第一部现实剧,也是日 本最早的社会故事剧)。1953年,我21岁时第一次演阿初,一跃成名。那是200多年来《曾根崎心中》首次上演。在 被歌舞伎遗忘了的200多年里,《曾根崎心中》以人形净琉璃(类似于木偶戏)的形式上演,乏人关注。这是我塑造得最成 功的角色。迄今为止,我已演了1277次。

  B:为了成功塑造女性角色,你接受了哪些训练?

  b:为了有看起来更苗条的溜肩,要练习收紧肩胛、两肩下垂等。走路时,在双腿间要夹着纸。这都是基本功。但并 没有专门研究女性。

  B:近松门左卫门被称为“日本的莎士比亚”,世界上有很多专演莎士比亚作品的剧团,您率领的近松座剧团则专演 近松门左卫门的作品。为什么你独独青睐近松的作品?

  b:近松门左卫门的作品具有扣人心弦的力量。但和莎士比亚不同的是,在近松座成立之前,近松门左卫门的作品很 多都被埋没了。在200多年里,许多作品从未被上演。我们将那些作品搬上舞台,有的以回归原著的形式演出,使古典的“ 义太夫”狂言(歌舞伎的一种剧目类型,《倾城返魂香》就属于义太夫狂言)重新焕发光芒。振兴上方歌舞伎(江户时代活跃 在京都、大阪一带的歌舞伎)是我一生的梦想。

  B:有关歌舞伎的介绍和研究,往往以江户的歌舞伎为中心,以至于许多人认为江户的歌舞伎就是江户时代的歌舞伎 。其实江户时代的歌舞伎还包括上方歌舞伎。两者有很大差异吧?

  b:对。江户歌舞伎大都表现与时代历史相关的武勇故事(即“荒事”),而上方歌舞伎多以男女恋情、庶民生活为 题材(即“和事”)。在江户时代初期,人们普遍认为上方文化比江户文化优越,因此当时的江户歌舞伎艺人只有得到京都、 大阪同行的承认才能真正成为一名优秀艺人。但现在,“荒事”的创始人第一代市川团十郎(1660-1704)的名气一 直响亮至今,相比之下,“和事”的创始人第一代坂田藤十郎(1647-1709)的艺名却长期得不到传承。

二战后,上 方歌舞伎进入低迷期,在京都、大阪、神户上演的机会也逐渐减少。我以为,只有江户歌舞伎和上方歌舞伎都兴旺,才会有歌 舞伎真正的繁荣。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