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内人评王朔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31日14:41 新周刊

  刘恒:所有优秀作家灵魂苦难的一种缩影

  1、王朔写《致女儿书》,从一开始当作遗书写,到现在正式出版,其中的过程你了解吗?

  刘恒 :我知道他一直在默默写作,但是我不了解这本书的创作过程。

  2、你是什么时候看到成稿的?你会怎么评价王朔这本新书,一本难得一见的好书,还是像一些年轻人认为的那样,垃圾、不值一提?

  刘恒 :我在书店买的《千岁寒》,这一本省钱了,是朋友寄给我的。我在忙事,书读得不精,但是我感到了它的分量。不论对写作界还是对王朔自己来说,这都是一本重要的书。你所说的年轻人,指的是一些什么样的人?是在网络垃圾里拾荒的闲人吗?一个人在垃圾堆里呆久了,有可能视一切为垃圾——包括自己。轻易地把一部作品称为垃圾,并不需要多么大的勇气,有一点儿适度的焦虑就可以了。我经常看到骂这个笨蛋骂那个笨蛋的人,他们骨子里通常对自己是不满意的。我建议那些年轻朋友在骂骂咧咧之余,静下来读读这本书。

  3、读《致女儿书》,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我们主编也是有女儿的人,他的感受是觉得自己肮脏。

  刘恒 :我的感受出于直觉,准不准不知道。总之,这本书耗了太多心血,有艰辛和艰苦的痕迹,还有非常沉重的伤感。他的早期作品就藏着伤感,现在好像再也藏不住了。他想用精确的文字跟女儿交流,跟这个世界交流,却透露了无尽的茫然。我以为,这是纯粹的写作者的茫然。凡是认真写作的人,都难免如此吧?不过,我们大都不希望以自己的弱处示人,他不。

  4、怎么看待一个男人把女儿作为告解对象去倾诉的这种心理?你有孩子吗,是儿子还是女儿?一个男人最后发现自己爱或者信任的女人,只有女儿,你能理解这种感受吗?

  刘恒 :他为自己的文字设定了一个最忠诚的读者。一方面,如果他认为这些文字是有益的,那么他显然希望这位读者优先受益。另一方面,为至亲的人而书写,他似乎希望这有助于保持一种持久的真诚,甚至希望不断地激活灵感,把沮丧和绝望压下去。这种心理只是我的揣测,如果真是这样,我觉得他没有完全达到目的。作为孤独的写作者,我们从读者那儿得到的支撑很有限,就算他是你最亲最亲的亲人也罢。我有个儿子,跟他女儿同岁,也是属龙的。我儿子读的专业是“国际政治与研究”,对我的文章经常不屑一顾。他不是我的知音,但这并不妨碍我爱他。他女儿会是他的知音吗?我怀疑。

  5、还有王朔对父母的那种陌生感,在一代人身上都是这样的吗?我记得我们采访叶京的时候,他提到母亲,突然潸然泪下。

  刘恒 :两代人的隔膜很普遍,大家的处境有雷同的对方,但是每个人独有的遭遇和经验才能最终说明各自的问题。我跟我父亲很少交流,一句话不投机就干脆闭嘴了,直到他卧床不起临终的时候,我才对他说我爱他。平生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他过世后,我数次在没人的地方痛哭,大半年才平静下来。王朔在书里写到了他父亲的生和死,我能看见他内心深处的悲伤。

  6、王朔对《致女儿书》的定义是“阴暗心理小说”,但这是小说吗?

  刘恒 :你认为它是小说它就是小说,你不认为它是小说它就不是。不仅文体可以跨越,读者作为阅读主体,他的阅读经验也是可以自我跨越的。如果接受“阴暗心理小说”的说法,我们立即就能发现谁是这本书的主人公,其写作行为本身似乎也焕发了寓言的味道了。假如你乐意,你甚至可以把它定义为“飞翔哲理寓言”或“口吃思想密宗”。总之,读者并不输给作者,你有这个命名的权利。

  7、2007年的王朔,年初出了《我的千岁寒》,年底出了《致女儿书》,中间因为一些言论引起了争议。有人说他疯了,有人说他气数尽了,你怎么看王朔近年来的举动?

  刘恒 :他在写作,他的写作展现了成果,这跟别的作家没有什么不同。不同的是他的影响力,这跟他写作早期的强大影响力成正比。他的贡献不仅在于自由而生动的文体,还有一种洒脱的奔放的人生观。他一直都不缺少争议,所有这些争议跟他的影响力也是成正比的,而且相辅相成。他的性格决定了这一切,别人可以拒绝接受这种结局,他自己却必须接受,因为这是他的宿命。我始终找不到答案,他明明是内心柔软的人,为什么屡屡口出强言,伤己而伤人?他是五八年生的,五十而知天命,我以为这是宽容于人的时候了,必须要宽容待人了!大家都生活在各自的局限性之中,可悯而可恕,甚至可敬,还是将满嘴疾言咬住了吧!

  8、和以前相比,王朔近年来的创作有什么变化?

  刘恒 :他以前凭借灵感和体验写作,现在则依赖直觉和玄想。他不满足,是大的不满足,所以太累了。他的抱负和认真都超越常人,手段也过于诡异。写作者绝大多数都为写作而苦恼,但是只有少数人不幸陷入绝望。我在他的近作中读出了太深的绝望情绪。他几乎是在挣扎。我无力断言这种绝望的前景。幸与不幸或许也在未定之数,而且世上向来都没有治疗绝望的药方,只能随它去了。阅尽古今文章事,绝望固然可以催生伟大的才思,却也造就了种种大悲剧,不提也罢。我只想说,我们可以对自己的文章绝望,对生命我们还是彼此都笑着点儿吧。

  9、很多人都非常看重王朔的写作,为什么?如果说《致女儿书》这个文本很有价值,体现在什么地方?

  刘恒 :以前,他的写作风格和写作姿态影响了很多人。现在,他自我披露的写作困境是所有优秀作家灵魂苦难的一种缩影。许多作家都依照惯性写作,在重复中也能制造快感。他不想重复,又不想停下来,因此陷入了深渊。他跟语言搏斗,跟自己敏感的知觉搏斗。他对自身的怀疑,让我看见了我自己。我们往往用自嘲给自己解套儿,他却在自嘲之后勒紧了自己的脖子,执意要跟自己过不去了。他一遍又一遍重写同一个主题,活象西西弗斯在推那个大石头。我读他的《致女儿书》,眼前老晃着那个飞机的发明者,不停地飞起掉下飞起掉下,没完没了!为了飞起来,他的固执和不择手段令人难过。闹不清他为什么要这样,他难道不知道,他本人是他的文章最苛刻的读者,没有任何读者会如此挑剔他的么?读那些叙述王氏家族渊源的文字,隐约感到他所追求的笔法近乎圣经,非人力可为也非人力可得,颓丧和绝望也就注定是躲不掉的了。但是,我必须向他表示我的敬意,尽管我判断适度退却对他也许更为有益。

  10 作为同行和朋友,您对王朔有什么期待和忠告?

  刘恒 :他应该静下来,暂时少写或者暂时不写,尽量少说甚至不说。这都是废话。我的意思是,强大与否无须自我揣摩,当即确认就是了。我坚信,把信息深深地含起来,会更有效地显示力量,因为你本来就有力量!彼此好自为之吧。

  跟着老王去忏悔

  文/肖锋

  《致女儿书》揭开了一代F40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假如我们的心还未被角质化的话。要知道,从与天斗与人斗其乐无穷的年代过来,又赶上改革开放急行军大讲狼图腾,我们不是投机分子就是玩世者,鲜有真诚一面,决不改悔也失去了改悔的能力。

  老王给我们作了个榜样。此书触及基本命题:世界是怎么来的,你是怎么来的,为何还活在这世上,为谁活,等等。但更主要的,是你如何面对自己。

  多数人不敢面对自己,就像贪官非逼到身陷牢狱方忏悔,假惺惺。我们干的那些事挺没劲的,只是戴了个面具假装嗨,不想摘下,太久了,都长到肉里,于是假面具成了真法身。舒不舒服呢,只有自己知道了。

  中国人少有宗教感。译《六祖坛经》、啃《时间简史》的老王,能总结出灵魂就是些带信息的原子,但仍未能用此心成佛。他需要一个牧师,这个假想牧师是女儿,告解。中国人向有宏大情怀,什么修齐治平,什么解放全人类,等如何面对周围的人,你的家人,却没辙了。这本书从根上踹了那个虚假时代一脚。那个时代的教育,现在看起来整个就是个大笑话。

  比如,中国人的家庭,爱是个缺省值。把你养这么大还说不爱?事实上却是一生的交集都来不及说上一个爱字。本人4岁前被抛到农村,大人们搞运动,亲近大自然甚于父母。进城时就是哭,那刻骨铭心的一揍,把文明社会的规矩都从屁股打了进来。打是疼骂是爱。多少年后临到老母走时,她喉咙被分泌物严重堵塞,吃力说出对我的两个愿意。但不管是她还是我,一生交集中都未说出那个字。

  比如儿子,我们习惯性地沿用上一辈人的作法,爱字是说不出口的,打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打法呢,有的轻如鸿毛,有的重如泰山。可每次打完都后悔。不禁想起何祚庥那句名言:谁叫你生在中国!

  前两天跟一位朋友争论现在的家庭民主自由多了还是少了。我以为,被拉去学钢琴绘画舞蹈,拖着拉杆箱书包上学,没有八九点做不完功课——要知道,在真正民主国家作业超过15分钟家长就可以投诉学校——我们是哪门子家庭民主自由?

  本人不幸有俩儿子。闫大有3岁时清楚说过,我不喜欢爸爸了,他老打我。3岁,那呆呆的眼神的样子。这是个钝感的小孩,注定在中国现行教育体制下碰得头破血流。我早早教会他一句成语,叫“吃一堑长一智”。

  有次,一年级数学题是这样:东东不小心撕坏图书馆一本书的3到5页,撕坏每页赔2元,东东赔了6元,结果,管理员说不够。那么到底应赔多少元?这道拧巴的破题让他俩做了两个钟,最后,逼得我不得不真撕坏了一本书的3到5页。“数数!该赔多少钱!”我当时的气急败坏正代表了这个社会嘴脸。逼着天真的心灵世故起来。

  我们的美术顾问愤愤然道:“现在的艺术生只会算数学题,根本不会画!”按常例,我们的美术顾问进不了大学,计划体制下甚至进不了好的单位,可市场体制下,现在轮到会数学的艺术生找不到工作了。

  佛说,断人慧根要下十九层地狱。杀人偿命,不过下辈子做牛做马还你,但断你慧根则使人万世不得超生,比杀人还厉害。我们断了多少孩子的慧根,是否要下十九层地狱呢?!

  闫大同受我们影响都不认这个哥哥,跟同学介绍说,“他不是我哥,是憨豆的弟弟。”一次,闫大有被罚门外,也不言语,等出去叫他回来人家已在地上睡着了。在美国这样虐待小孩会被起诉吧。

  直到一次,这小子拿回张麦当劳免费票,一个汉堡。那是他当劳动委员的成果,全班只4张,他说:今天我请客!就这样,家里其他三人分食了这个劳动委员的成果。他妈问:将来有钱了,有有也请妈吃汉堡吧。闫大有不好意思道:希望如此。瞧这回答。

  一位父亲的忠告是给儿子最好的礼物。《天气预报员》中父对子说:“在这个狗屎人生中,你必须学会放弃。”我试着给儿子们一个忠告,这个忠告源于庄子,经于丹老师的《庄子心得》改编,又经本人篡改,具体是这样编的:老鼠羡慕鸽子,因为鸽子会飞;鸽子羡慕老鹰,因为老鹰飞得更高;老鹰羡慕云彩,因为飞得再高也高不云彩;云彩羡慕大风,因为一下子就把云彩刮跑了;大风羡慕墙,因为墙能把风挡住;而墙羡慕老鼠,因为老鼠打洞,墙塌了。

  你们说,这讲了一个什么道理呀?闫大有抢答:就是说,工兵能取地雷,地雷能把司令炸死。Bingo!答对了。

  我现在倒是希望儿子能给我个忠告。忠告或许是:给儿子一个幸福童年将来才会回报你。否则,老东西不会有好下场。

[上一页] [1] [2] [3] [4] [5]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