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镀金时代》—陪审团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08日09:46  《法律与生活》杂志

  文/郭建(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

  时代的速写

  马克·吐温的《镀金时代》是这位名作家和别人合作撰写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虽然这本小说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并不高 ,但这部小说却为所描述的那个时代正式命名。1873年小说出版后,很快就被人们广泛用以形容美国当时政治腐败、以及 崇尚粗鄙的实利主义的社会状况,因此,从南北战争结束到20世纪初叶的美国历史时期也就被定名为“镀金时代”。

  《镀金时代》故事很简单,通过两户不断幻想发财的家庭的生活道路,描绘出整个时代的影像。尤其是着力描写的郝 金士家的养女萝拉,后来成为华盛顿交际花以及国会说客,以此,穿针引线,揭露了西部投机家、东部企业家和政府官员、国 会议员三位一体掠夺国家和人民财富的黑幕来向读者说明,人人向往的黄金梦所掩盖的其实是种种丑陋不堪的社会现实。

  小说中的高潮是萝拉为情所困,愤激之下开枪打死了赛尔贝上校。然后小说作者以漫画式的手法来描绘萝拉杀人案的 审理过程,嘲笑美国的司法制度的荒唐。第23章以“萝拉案开审:聪明的陪审团,模范的法官”这样的嘲讽话语为章名,并 且着力描写花了4天时间组织起来的这个“聪明的陪审团”,然后来了一段总结性的评语:

  “陪审团终于成立之后,那可真是给被告的律师增光不少。据布雷木先生(即被告律师)所知,只有两个人是识字的 ,其中之一就是那个衣着华丽的承包商,他是布雷木先生的朋友,当了陪审团团长。这些陪审员个个都是脑门很低的,脸色都 很阴沉;有几个显出一副本能的机警相,大多数简直是些呆头呆脑的角色。全体陪审员形成了大家所夸耀的那种传统组织,一 般人都把这制度称为‘自由的保障’。”

  显然作者对于陪审团审判制度抱有深深的批评立场。这样的立场自然不会给审判的结果留下什么悬念。到第27章“ 法庭宣判:萝拉无罪开释”,说明这个陪审团在经过两天的讨论后,一致裁决萝拉“无罪”。

  众人的裁决

  俄罗斯作家托尔斯泰的名著《复活》,就是从陪审团审判出错的事故开始带出整个故事的。小说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公 爵作为陪审员参与本地法院一件杀人案件的审理,发现受审的被告之一玛丝洛娃是自己过去的情人。而在陪审团最后讨论案件 时,由于疲倦和在争论中迷失方向,也由于聂赫留朵夫的心不在焉,结果竟然没有在决议中说明玛丝洛娃无罪,导致玛丝洛娃 因杀人罪被判15年的苦役。

  那么陪审团制度真的是一项愚蠢的审判制度吗?

  由一批人而不是由法官一个人来审判案件,是欧洲历史特有的现象。在世界其他一些古代文明,很早就形成由社会精 英来担任裁决者角色的惯例,法官职业很早就职业化。可是欧洲古代的希腊城邦,司法审判还是延续原始社会集体参与的传统 ,法庭一般都是由全城公民抽签来组成。比如公元前4世纪中叶的雅典“伯里克利宪法”规定设置“陪审法院”,从30岁以 上公民中抽签5000人组成,分10个庭审理重大案件;另有“11人法庭”,审理盗窃、拐骗等案件。即使是民事财产纠 纷,也有集体参与的40人法院来裁决重大纠纷。不服这些经过表决形成的判决,则可以向一个“600人法庭”上诉,依然 要依靠集体的表决。

  在罗马共和国时代,还是保留有集体审判的痕迹。比如,有关民事案件一般是由最高裁判官进行个人审理的,但是公 元前149年创设的刑事法庭,则模仿雅典的体制,由500人陪审员组成,遇有案件,抽签组成法庭(50人左右),以表 决产生判决,不得上诉。

  在罗马帝国以后统治了欧洲大部分地区的日耳曼人,也保留了部落时代的集体审判制度。日耳曼部落习惯以全体成年 男子组成的部落民众会议来裁决纠纷,双方依次发言,说明自己的请求与理由,并需要赌咒发誓、甚至是接受“神明裁判”来 说明自己要求的正当性。在战乱频仍的年代里,则往往是采取决斗的办法,让公众看清“上帝之手”是如何指明理亏的一方的 。

  不过从确切的意义上而言,这样集体参与的审判制度,参与表决的不应该是“陪审员”,所有参与表决的实际上都是 “审判员”。因此结合了专职法官和集体参与的审判制度,不是从欧洲古代的习惯里直接产生的,而是在特定社会环境下形成 ,又由于特定的社会历史因素而传播。

  源自于岛国的制度

  《镀金时代》与《复活》所嘲笑和批评的陪审团审判制度,实际上都来自于英国。

  英国在1066年被诺曼人征服,作为征服者,诺曼人国王拥有的王权超过了当时其他地区的国王。为了加强中央集 权,英国国王派出自己的法官到英国(当时仅拥有英格兰地区)各地巡行审判,解决有关“国王的诉讼”(有关赋税纠纷、重 大刑事案件)。当时英国各地仍然保存着日耳曼部落自行审理解决有关财产纠纷案件的法院,有村镇法庭、百户法院、郡法院 ,都是贵族主持的民众会议。这些法庭具有浓厚的地方割据性质,为了加强集权,英国国王允许不服这些传统法院裁决的当事 人可以向国王派出的法官请求裁决。这些法官的判决形成了通行于整个英格兰地区的判例法,与各地分别的习惯法不同,因此 称为“普通法”。

  由于国王派出的法官是不定期的巡行各地,到达当地开庭审理的时间有限,法官难以搞清案件的事实经过,因此,1 164年亨利二世国王发布诏令,规定王室法官巡回审理应以当地12名证人的一致宣誓证言为认定事实方式。

  陪审团制度也就此形成,法庭对诉讼事实的认定取决于12人宣誓后的共同意见,这就形成了以后陪审团意见一致原 则。法官只能就陪审团认定的事实适用法律决定具体的赔偿数额或刑罚等级。

  为什么12人一致宣誓作证或判定就被认为足以确认事实?

  这是因为12是被古人广泛相信的神圣数字。这或许是因为一些特别的天文现象,比如月亮每12次圆缺大致相当于 一个太阳年,而天空中特别明亮的行星木星运行周期又大致相当于12个太阳年。因此无论中西,古代文明古国都非常注重1 2这个数字。

  传遍世界的法系

  当17世纪中叶英国革命爆发后,陪审团审判的普通法院得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支持,被认为是保障民众权利、抵制 专制擅断的主要措施。所以英国法官德夫林勋爵曾称赞说:“由陪审团审判不仅是实现公正的手段……它还是象征自由永存的 明灯。”

  随着英国迅速向海外的殖民,这项英国特色制度被带到了世界其他地方。尤其是在北美殖民地,陪审团审判被认为是 争取平等权利的象征,符合启蒙思想家提出的每个人都有权由“和自己同类的人”来审讯、“人民代表参加审判”思想的影响 ,认为陪审团制度是对抗王权和势力集团的武器,也是民主的形式之一。1776年,北美13个殖民地通过的《独立宣言》 指责英王在许多案件里剥夺殖民地人接受陪审团审判的权利。美国独立后,在杰弗逊总统时期制定的“人权法案”(宪法第1 ~10条修正案)中,规定20元以上案件得受陪审团审判,陪审团制度作为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果实而被确定为宪法权利。

  在“日不落帝国”的其他地方,英国的普通法也形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法系。采用其法制模式的现有加拿大(魁北克除 外)、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斯里兰卡等。中国的香港地区也是属 于普通法系地区。陪审团审判也就被带到了这些地区。而俄罗斯虽然并不是普通法系国家,但在19世纪实行改革时期,也从 英国引进了这项制度。

  优劣忽见的制度

  近代的陪审团制度一般是这样的:明确担任陪审员为公民应尽的社会义务;法院从行为良好的公民中抽选陪审员,一 般是从本地的选民登记册中随机抽取名字,被抽中者在指定时间到法院报到集中;法院在审理案件时,从等待的陪审员中任意 抽取,由控辩双方律师挑选,组成案件的陪审团;陪审员应当不受有关案件一切新闻报道、个人好恶的影响,所有的证据、证 言的印象都来自于法庭当庭,更不能收受贿赂、泄露审判情况。很多国家和地区现在已经放弃了12个陪审员必须意见一致( 也就是说任何一名陪审员都有否决权)的原则,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表决原则。

  由于观察角度的不同,陪审团审判制度在很多地方受到批判。就如《镀金时代》、《复活》所批判的那样,陪审团审 理费时费力,需要付出很大的司法成本。而且陪审员良莠不齐,很容易受善于诱导的律师的欺骗,就如《镀金时代》所描写的 那样,就因为同情美女被告,又被律师诱导,陪审团一致裁决萝拉无罪。逻辑推理、语言概括能力的差别,经常使陪审团内部 意见纷争,最后的决议犯下极其低级的错误,就如《复活》中的情节。

  然而,从另一方面来看,陪审团的审理能够使公民直接参与审判工作,使得对于纠纷的认定和处理能够符合普通民众 对于社会正义的期望,增强公民意识,健全市民社会。同时,也有助于防止社会精英阶层把持审判权力,不仅保障公民自由, 而且还通过权力制约权力来实现权力制衡,维持社会民主。

  值得注意的是,在近代陪审制度的发源地英国,并没有明确将陪审团审判作为权利赋予公民。除了1933年法律明 确规定的适用陪审团的案件外,其他的案件是否使用陪审团属于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因此目前绝大多数的民事案件、大多数刑 事案件已经不再施行陪审团审理。

  在美国,目前为止刑事案件一般还需要经过陪审团审理,除非被告自愿放弃这项权利。有些州仍然保留了大陪审团制 度,警察局发现的刑事案件嫌疑人要经过大陪审团来起诉到法院。影响较大的民事案件也大多采用陪审团审理。

  (摘自《法律与生活》半月刊2008年9月上半月刊)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相关专题 法律与生活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