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美剧也兴“拿来主义”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8日11:47  新世纪周刊

  -张璐

  美国以后还会有自己原创的电视剧吧?

  不知不觉间,我们已被庞大的美剧所包围。

  从鼻祖级别的《老友记》、《欲望都市》,到墙内开花墙外香的《越狱》,再到湖南卫视翻拍的《丑女贝蒂》,短短几年,我们已经被铺天盖地的美剧淹没了,它们类型繁多,题材多样,让人目不暇接。但是,风水轮流转,今年秋天的美剧市场,也开始借东风——一股改编风潮悄然在美洲大陆刮起。

  各借各的东风

  随着《丑女贝蒂》和《办公室》产生的国际化效应,今秋热血的美国人确实一口气改编了很多部国外优秀的电视剧,各大电视台都想从中分得一杯羹。NBC改编的澳大利亚有史以来最成功的剧集《冤家母女》(Kath and Kim)很有“热播相”,一方面这是NBC的重拳出击,另一方面NBC的新任掌门人本·西弗尔曼此前已曾经成功引进过《办公室》和《丑女贝蒂》。

  《冤家母女》讲的是一对母女的故事:40多岁的Kath是妈妈,刚与丈夫离婚的她,准备利用空闲下来的时间好好享受人生,并寻找自己的真爱。Kim是女儿,恰巧刚与有暴力倾向的丈夫分手。女儿决定搬回娘家住,老妈勉为其难地收留了她。可想而知,这对冤家母女的生活消停不了,她们之间的对话绝对是奥斯卡颁奖礼上司仪的说话频率。

  CBS也不甘示弱,一下改编了两部很有意思的英国剧集。一部是搞笑的《女婿要进门》(Worst Week):某娱乐杂志的编辑Sam为了取悦女友位高权重的父母,不惜做任何事情。但是往往事与愿违,只要Sam一出现在未来岳父母面前,事情就会变得一塌糊涂。本剧有点儿《拜见岳父大人》的感觉,Sam仿佛Focker上身,十足的倒霉蛋。

  另一部则是充满悬疑感觉的《最后一刻》(Eleventh Hour),号称是一部《X档案》+《难以忽视的真相》类型的科幻惊悚剧,讲述的是天才生物物理学家Jacob Hood博士协助政府解决科学危机、自然异常和古怪悬案的故事。

  HBO也向英国人借了东风。而且他们的改编最忠于原作,连演员阵容都没怎么改变。由《老友记》男星大卫·休默执导的《小小英国人》(Little Britain USA),依靠两位英国喜剧演员马特·卢卡斯和大卫·威廉姆斯的出色表演,再加上原汁原味的美国元素,一部充满着黑色幽默的喜剧就呈现在了观众面前。

  CBS的改编剧则很具挑战性:《谁是我新郎》(The Ex List)来自一个异文化的国度——以色列,于是内容也就充满了神秘色彩。女主人公Bella事业有成但始终单身。在去参加妹妹婚礼前最后一次单身派对的路上,她走进了一家占卜店。从占卜师那里她得知,自己已经和未来丈夫约会过了,而且如果她在未来的一年找不到这个人的话,她将永远单身。于是,一段感情回溯之旅开始了。

  而ABC从英国BBC“借来”的同名改编剧《火星生活》(Life on Mars)富于科幻的味道。纽约警察Sam Tyler被车撞了以后,发现自己一下子回到了35年前,在那个没有手机、电脑等高科技产品的时代,作为警察的他将如何活下去呢?

  各借各的东风,各有各的高明。一个秋天,美国五大电视台的六大改编剧集将占领各自的高地,一番明争暗斗自是免不了。《时代周刊》发出感叹说:“上帝保佑美国电视产业!”

  “拿来主义”有苦衷

  美剧真的匮乏到必须依靠改编外国的优秀剧本了吗?美国的电视剧市场是一个相当巨大的产业。各大电视台每周会有四五十部情景喜剧和二三十部情节系列剧轮番播出,而这还只是在每晚黄金时段播出的电视剧数量,再加上白天的肥皂剧,和各地电视台首轮播出的系列剧,美国电视观众每年将看到大约5000多集全新的电视作品。

  看看美国电视剧产业发展的年头,再数数每年更新的电视剧集数量,就让人不禁感慨:美国的电视剧编剧们着实不容易啊!在庞大的出产量之下,电视剧题材的资料库几近饱和,各式各样的题材多已被挖掘,美国本土各个阶层人士的生活也大多已反映在电视荧幕上:反映普通人日常生活的代表作当属《老友记》;纯女人戏也占据了一片领地,比如不得不提的《欲望都市》和《绝望主妇》;医院场景也是编剧喜欢的,手术室里的紧张气氛正好符合情节需要,《急诊室的故事》、《实习医生格雷》、《豪斯医生》,部部引人入胜;警察与罪犯的故事自是少不了,《X档案》和红遍全球的《越狱》都可以归于此类,毕竟这是普通人很少能够涉猎的范围;再不然就是通灵,与外星人搭上边,《英雄》、《神奇小子》、《死亡区域》等等。你能想到最浪漫最神奇的事,早有编剧写过了。

  而且,即使某位编剧撰写的剧本有超一流水平,剧情夺人眼球,首播时出现了“万人空巷”(这是中国人最爱的描述电视剧热播的词汇)的场景,也还要面临这样的问题:美国的电视剧是以“季”为单位播出的,美国商业电视以每年9月中旬到第二年4月下旬为一个播出季节。这段时间里,你不会看到老节目,电视屏幕完全被新鲜的剧集占据。

  我们看到的电视剧很少有一季就结束的,如果有,只能说明它真的很烂,那么第二季该如何发展,编剧就要头痛起来了。剧集的第一季的编剧,情节设置往往很精良,因为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构思,甚至拿出自己积蓄多年的力量,那么第一季的爆红,必然会让观众无比期待该剧的第二季,这部电视剧能否长红,为电视台带来更大的效益,全有赖编剧的运筹帷幄。

  就像我们熟悉的《越狱》,第一季简直是夺人眼球,情节紧凑,演员养眼,有点儿“惊为天剧”的意思。于是我们带着这种期待进入第二季,不料等来的却是情节拖沓甚至冗长。虽然福克斯电视考虑到全球的影响,还是把它坚持到了第四季,但它在美国本土的收视还是一片惨淡。

  从出口到进口

  种种压力之下,美剧“拿来主义”的兴起便顺理成章了。加工半成品总比从原材料做起要容易些,况且美国人只是借来剧本,还要经过编剧改编,加入本土元素,没有彻彻底底地“拿来”。而且,如此的“拿来”还有很好的前例,那就是最近被网络热评的《丑女贝蒂》,如何被翻拍成中国本土的《丑女无敌》。其实美国版的丑女也是个“枪版”,它的版权来自哥伦比亚,这部戏授权给35个国家翻拍,堪称“丑女奥运会”。

  有这么成功的案例在先,美剧的“拿来主义”有理由再明目张胆些。今年秋季美国的改编剧集里,除了《谁是我新郎》外,其他均来自英国和澳大利亚,一向大胆的美国人,还是保守地选择了与自己有相同文化背景的故事题材改编。而且他们所选择的剧本,往往在“出口国”已拥有了颇好的反响,作为“进口国”的美国,就可以放心大胆的改编了,毕竟,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当然,改编的剧本也并非稳操胜券。CBS改编的以色列电视剧《谁是我新郎》题材相当吸引人,占卜、迷幻,把自己之前的生活仿佛倒带般重过一遍,听听内容就吊足了观众的胃口。但这部剧集完全来自一个异文化的国度,改编的过程中势必要考虑美国本土观众的感受,删减的工作是免不了的。于是,负责改编的编剧和原剧的编剧常常会意见相左。《谁是我新郎》本身的以色列编剧Diane Ruggiero就退出了美国版的改编工作,因为她坚持不改变其中的以色列味道的元素。除去文化的障碍,还有美国电视剧自身结构的问题。美剧引进的剧本一般也就十几二十集,但为了满足美国电视市场的需求,一季就需要22集的美剧不得不一再扩张剧情,让不必要的情节加倍,以填满时间的需要。

  现在看来,在世界范围内,无论是中国也好,美国也好,电视剧界的“拿来主义”风潮,都还要盛行一段时间,对于广大电视观众来说,这是个欣赏全球各国优秀电视剧集的良机;对于电视剧制作商来说,这是个名利双收的良策;我们操心的一个问题是:美国以后还会有自己原创的电视剧吧?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