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大年轻博导翟婉明勇攀铁路科技高峰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7日10:04 西南交通大学网站 | ||
翟婉明是我国自己培养的首批机车车辆专业博士,1991年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4年破格晋升为教授,成为当时全国铁路系统中最年轻的教授, 1996年又被批准为博士导师。 近年来,他在铁路工程科学领域开展了大量理论与应用研究工作。先后参加了3项国家“七五”、“八五”重点科技攻关专题的研究,主持9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其中包括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l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7
路漫漫兮其修远 独辟蹊径苦探索 漫漫科研路 务实苦求索 “七五”期间,翟婉明开始参加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重载列车动力学的研究》。这是一个大型工程动力学问题,采用经典方法进行模拟分析,需要耗费惊人的计算时间,甚至无法在微机上实施,而采用高速计算机,不符合我国国情。为了大幅度地提高计算速度,翟婉明查阅了大量工程数值分析方法方面的文献资料,并虚心向计算数学和计算力学界的专家请教。经过一年多的潜心钻研,终于创造出两种新型快速数值计算方法和一种简单实用的数值积分稳定性判据,从而在普通微型计算机上解决了国外通常要在中小型高速计算机上才能解决的重载列车运行行为仿真分析,计算速度比经典的龙格库塔法提高百余倍,极大地节省 了研究成本,软件适合在我国铁路推广应用,对攻关项目的顺利完成起到了关键作用。 借助于他研究的这种算法,我国自行研制的火车司机驾驶培训装置仅需微机便可实现精确实时仿真,其价格降为国外同类产品的五分之一左右。该装置曾获90年度国家级新产品称号,并在国际招标中取胜,目前已在全国铁路机务系统和司机学校普遍推广使用,彻底改变了我国长期以来单纯依靠经验上车培训火车司机的落后面貌,取得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迄今为止,该方法已在国内被成功地应用于多个大型铁路工程问题的分析研究,如高速机车非线性运动稳定性分析、列车行车安全及防止脱轨研究等,特别是在两项国家重点科技攻关专题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八五”期间,翟婉明瞄准铁路轮轨动力学发展新趋势。运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将机车车辆系统与轨道线路系统统一为总体大系统,在国内外率先提出了“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新理论,建立了车辆——轨道统一模型,并研制成功轮轨垂向相互作用计算机仿真软件包.从而克服了长期以来将车辆、轨道及轮轨关系隔裂开来研究的缺陷。走到了国际轮轨动力学研究的最前沿,受到美国、德国、英国、瑞典、丹麦。日本和我国同行专家高度重视和好评,并广为引用和采用。 该理论及模型曾被做为国家重点科技攻关专题《减轻重载列车与线路相互作用研究》的理论基础,对攻关工作起到了关键作用。应用这一理论,他还提出了“高速铁道机车车辆设计三原则”和“高速铁路轨道结构减振设计四措施”,为我国高速铁路的开发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 国际轨道学术权威、国际车辆系统动力学协会学术委员,德国柏林工业技术大学教授克诺特先生曾多次来函索取翟的有关论文与详细数据,并将其译成德文参考引用。1993年8月,克诺特教授与国际轨道动力学知名学者、剑桥大学博士格拉西先生在《国际车辆系统动力学学报》上联名发表了车辆/轨道相互作用方面的综合评论文章,对翟的统一模型作了专门介绍,将其列为当今四种代表性模型之一,认为该模型提供了理论分析与试验结果进一步吻合的可能性。 国内机车车辆知名专家、铁道科学院博士生导师詹斐生研究员高度肯定了翟的研究:“他不仅站在国内轮轨动力研究的最高层次,而且也站在国际攻坚和开拓的最前沿。其研究结果将可为我国铁路高速机车车辆的开发以及线路铺设和维修标准的确定提供有价值的基础结论。 辛勤耕耘结硕果 谦虚谨慎再登攀 学海千帆尽 创新再攀登 鉴于翟婉明在轮轨相互作用领域的开拓性研究成果,他先后两次作为中国的唯一代表,特邀在1994年国际铁路车辆与轨道相互作用专题讨论会和1995年第三届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大会铁路动力学专题会议作报告。1998年作为丹麦政府向中国邀请的三位专家之一,到丹麦工业大学和丹麦国家铁路讲学。这是祖国与学校的光荣,标志着我国对该领域的研究已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 翟婉明同志具有勇于探索、不畏艰难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数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奋战在铁路科技第一綫。由于科研课题多,任务重,常常放弃节假日休息,晚上都要工作到深夜12点才休息。他有着良好的科学道德和严谨的学风,谦虚谨慎,团结同志,在学校创建了一个由青年人为主体的跨学科研究所,带领一个年轻的研究班子,刻苦攻关,在群众中起到党员带头作用。 翟婉明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他经常与合作者一起深入铁路现场,进行调查研究,学习请教和试验测量。1990年3月,他曾参加成都铁路局黔桂綫山区铁路小半径曲綫轮轨动力测试;同年6月他参加了我国大秦铁路首列万吨列车动力学试验;1993年5,6月期间,为了国家“八五”攻关专题《减轻重载列车与綫路相互作用研究》的需要,他所负责的攻关小组全体人员赴北京、沈阳、哈尔滨铁路局进行了近两个月的现场调研;1993年10月,他又参加了大秦綫第二次重载列车动力学试验,并主持轮轨动力学现场试验。艰苦的铁路实际调查研究,换来了巨大的收获。不仅开阔了视野,而且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宝贵资料和数据,更为重要的是在实际中不断发现许多新的有价值的问题,从而使理论研究具有工程实践应用背景。 奋力拚博,硕果累累。1993年翟婉明首批人选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并获四川省第二届青年科技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被国家人事部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并获首届詹天佑青年科技奖,全国青年科技标兵称号;1995年荣获霍英东高校青年教师(研究)奖,并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重点资助,成为铁路系统首位获此殊荣者;1996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他曾获得铁道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作为主要参加者,获国家“七五”攻关优秀成果奖及国家重大技术装备成果特等奖。在成绩和荣誉面前,翟婉明清醒地认识到:在他的成长道路上,是党和人民给了他如此好的机会;是学校为他打好了基础,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是前辈、导师和同行们给予了极大帮助,才使他得到如此快的进步。 现今,我国的铁路交通还很落后,还有大量的研究工作要做。在铁路处于大发展的时代,翟婉明感到更应抓住时机,大展宏图。同时也深感任务重大,决心刻苦拼搏,顽强攻关,在铁路科技战綫上默默耕耘,勇攀高峰,为我国在二十一世纪实现铁路现代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简介:刘占祥,1968年生,山东人。现任西南交通大学副教授、校长办公室副主任。主要从事中西方文化比较、高等教育、公文写作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1998年以来,主编教材2部,参与编写教材5部,在各类学术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6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