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5)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1日16:03 广西新闻网

  四、重大专项

  国内外的成功实践表明,重大项目的实施,对整体提升综合竞争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纲要在重点领域中确定一批优先主题的同时,围绕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优势

领域及特色产业,进一步突出重点,筛选出若干重大产品、共性关键技术或重大工程作为重大专项,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力争取得突破,努力实现以科技发展的局部跃升带动生产力的跨越发展,提升整体竞争力。

  确定重大专项的基本原则:一是突出对产业竞争力整体提升具有全局性影响、带动性强的共性关键技术;二是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三是紧密结合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能够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对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大推动作用的重点产业科技问题;四是切合区情和经济承受能力。根据上述原则,围绕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传统产业升级、解决经济发展瓶颈问题、科技能力建设等方面,确定了一批重大专项。根据发展需要和实施条件的成熟程度,逐项论证启动重大专项。

  同时,根据经济需求和发展形势的变化,对重大专项进行动态调整,分步实施。对重大专项的实施,要充分发挥企业在研究开发和投入中的主体作用,有效地利用市场机制配置科技资源,政府的引导性投入主要用于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

  1.新材料制备技术与产品我区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加大新材料制备技术与产品的研究开发,对提高优势矿产资源的附加值,最大限度地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新材料工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重点开展高铁三水型铝土矿资源开发和节能、环保的电解铝生产技术研究,研究开发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深加工、铝的精深加工及表面处理技术和产品,引进开发先进的熔体处理技术,凝固加工、形变加工、特种铝合金技术;重点开发高纯有色金属及其合金的制备及产业化技术,锰、铟、锡、锑等金属及稀土、高岭土、矾土、氧化硅等非金属材料的制备、应用及产业化技术;开展超硬材料、人工晶体材料和金属陶瓷材料的制备技术研究;重点研究紧缺矿产资源勘探新技术,多灾源矿床高效安全采矿技术,经济高效的尾矿尾渣资源化技术,难处理矿产开发新技术。

  到2020年,攻克一批促进资源科学开发和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在铝、锰等金属新材料和非金属新材料开发方面获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并形成产业化,实现我区资源原料工业向高附加值材料工业的转变。

  2.制造业信息化及机械产品先进制造技术制造业信息化和先进制造技术是改造传统产业的重要手段。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提高机械产品的自主创新设计和制造技术水平,有利于提升产品的竞争力,打造国际化品牌。

  推广和集成应用CIMS/ERP/SCM/CRM/PLM等技术,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应用示范体系建设,促进企业资源整合和业务流程重构;加强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构建中小企业ASP模式的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重点开发汽车、机械、制糖、制药等行业的网络协作、虚拟团队、虚拟企业动态联盟的运作管理等关键技术,加快网络化制造工程建设。

  开展汽车、机床、工程机械、农业机械、医疗器械等产品及其关键零部件的创新,研究开发网络化、协同化、开放式现代创新设计方法与技术,重点发展高速加工、超精密加工与激光加工技术、精密成形和快速成型技术,开发机电液信一体化、现场总线测控、虚拟制造、智能控制与系统集成等技术。

  到2020年,全面实现制造业信息化,建立多功能的区域性制造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基本实现产品设计创新的数字化,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制造装备的数控化,企业管理的信息化,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和产品创新能力明显提高,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竞争力的产品。

  3.新一代电子信息产品电子信息产品是发展信息产业、推进数字广西建设的基础。开展电子信息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电子信息产品,实现产业化,对提升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重点开发多媒体信息终端产品、新型数字电子应用产品、汽车电子产品、新型电子元器件、新型通信设备及相关产品等新一代电子信息产品;重点开发以网络通信、信息安全、汽车电子、数字家电、多媒体等应用领域的嵌入式软件,开发面向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制造业信息化、远程医疗、教育信息化、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的应用软件,开发基于网络、事务管理和智能信息处理的中间件。

  到2020年,攻克一批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形成较强的自主研发与产业化能力,在电子元器件、网络通信产品、嵌入式软件、中间件等领域开发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信息技术成果转化率显著提高。

  4.亚热带主要农产品种质创新与加工储运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是农业生产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实现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的基础,有利于丰富广西的生物资源,培育出更多优良新品种(类型),可显著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对持续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同时,针对农产品加工及储运能力低的情况,开展农产品保鲜、储运、加工技术研究,可以延伸农产品产业链,解决农产品过剩问题,促进一二产业联动,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对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重要意义。

  开展粮油、果蔬、蚕桑、甘蔗、薯类、茶叶等的种质资源搜集、保存、评价与种质创新;采取常规育种技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培育抗病虫、抗逆、优质、高产、高效等专用型新品种和生物能源种质及其它优良性状的特异材料,研究和推广主要农作物优质、高产、低耗、环保、可持续发展综合配套技术,发展设施农业技术、标准化绿色生产技术和节约型农业新技术;开展重要作物基因克隆、转基因育种研究,建立和完善优异种质创新、新品种培育和规模化制种三大技术平台,创建转基因植物中试和示范基地。

  开展特色植物和药食兼用植物功能成分和活性物质的分离、提取及功能研究,开发功能性食品及产业化技术;研究亚热带优势水果和大宗蔬菜的储运保鲜技术与深加工技术,畜产品和水产品保鲜加工技术;引进国内外先进乳制品加工技术,开发水牛奶新产品生产技术;开展糖化工和蔗糖衍生物深加工及产业化技术研究;研究提高桑蚕丝质量的关键技术,引进开发丝绸加工新工艺、新技术,推动桑、蚕、茧、丝的综合利用。

  到2020年,选育出若干优良新品种(品系),生产基本实现良种化和标准化,大部分农产品达到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标准;获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产品保鲜、加工、储运技术和产品,形成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和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糖产品质量标准全面优于国际相应产品标准,资源利用率达到世界糖业先进水平;桑蚕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有较大的提高。

  5.海洋生物资源持续高效利用我区是西部惟一沿海省区,海洋生物资源丰富,拥有红树林、海草和珊瑚礁等特色海洋生态系统,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条件得天独厚。但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我区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开发程度较低,发展潜力巨大。加强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保护,对充分发挥“一片海”优势,促进我区海洋经济的崛起具有重大意义。

  重点研究海洋渔业新品种选育繁育和标准化、规模化、生态健康养殖关键技术,开发水产养殖重大病害监测预报和免疫防治技术,建立水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开发鱼、虾、贝、藻的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技术,开展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分离、提取、纯化技术的研究,拓展其在食品、化工、医药、农业等领域的应用,开发海洋功能食品和鲎试剂、贝藻类海洋化工系列产品;开展红树林、海草、珊瑚礁、滨海湿地等海洋生态保护、恢复重建和合理利用的技术研究与示范,研究近海养殖水体生物修复技术,创建广西海洋生态健康状况、海岸生态安全和生态经济价值的评估体系。

  到2020年,海水养殖的综合技术及产品质量显著提高,浅海养殖取得突破;形成水产品深加工研发与产品开发体系,海洋生物新兴产业有所突破和发展;建立广西海洋生态环境生物净化体系和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模式,海洋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6.特色林产品深加工我区地处亚热带,林产资源丰富,其中松脂、八角、肉桂、油茶、油桐、茉莉花、桂花等是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的特色优势资源,但目前这些林产主要是以原料或粗加工产品出口或销售,附加值低。

  因此,开展特色林产品深加工,对延长林产品的产业链,提高产品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重点开发无色化和浅色松香萜烯树脂系列产品的关键技术和产业化技术;采用超临界萃取、分子蒸馏等先进提取分离技术,开展茉莉花、桂花、玉兰花等天然香料的提取及单离纯化研究;开发以八角、肉桂等为原料的食品添加剂、药用品及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工品;开展木本油料精深加工技术及产业化研究;开发竹浆生产高档纸配套技术和竹材系列新材料;引进开发特色林产品深加工新工艺与装备,建立林产林化产品分析检测体系。

  到2020年,无色松香和萜烯树脂系列产品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且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竞争力;以松节油为原料深加工的香料及其它精细化工产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八角、肉桂、茉莉花、桂花、玉兰花等天然香料提取分离新技术和主要组分应用具有国内领先水平;获得木本香料深加工新产品专利5项以上。

  7.中医药新药创制我区蕴藏药用物种4623种,居全国第二位。目前已有30多种中成药在全国占有一定优势。

  但总体上看,中药产业技术水平不高,自主创新产品少,行业总产值在全国的排位呈下滑之势。

  实施本专项,有利于开发新产品,打造新品牌,提升中药产业整体技术水平。

  选择特色优势传统中成药品种,改进制备工艺,开发长效、高效、速效新剂型;优化组方,提取有效部位,开发现代中药新制剂;开展质量标准研究,建立科学、可控的中药质量标准及在线检测技术和方法。围绕地方重大疾病和化学药疗效不确切的病症,应用现代技术,对特色方药和中药材进行药效和安全性评价,开发中药新药和保健品,加强中药新辅料的应用研究。

  到2020年,完成一批中成药深度开发和特色方药新产品研制,开发出一批中药新药和保健品;建立和完善药效及安全性评价、制剂与质量控制、中试和生产工艺等技术支持平台;中药发明专利件数明显增长。

  8.主要畜禽水产定向改良和健康养殖畜禽水产动物种质创新和健康养殖是畜牧水产科技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挖掘现有种质资源,应用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技术,选育出适合当地资源和环境条件的新品种,有利于促进我区畜牧水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引进培育高产、优质、抗病、抗逆的猪、牛、禽、鱼、虾、贝等新品种,重点突破功能基因的克隆与鉴定、基因打靶、染色体倍性操作、体细胞克隆和转基因克隆等关键技术;开展畜禽水产动物主要疫病的快速检测诊断技术、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研制高效疫苗等药物;完善胚胎生产与胚胎移植、重大疫病的预警与防控、水生生物的选育与繁育等技术体系;构建分子遗传标记辅助育种、基因定点突变与常规育种相结合的种质创新技术平台;建立畜禽水产动物新品种和疫苗的中试基地、区域性示范基地和无特定动物疫病养殖区。

  到2020年,克隆、分离、鉴定一批影响畜禽水产动物生产性能的重要功能基因;培育出若干适合我区资源和环境条件的优良新品种;探明重大疫病的致病机理和流行机制,并研制出一批高效的疫苗和防治药物,建立和完善畜牧水产动物疫病防治的技术支撑体系。

  9.生物质产业关键技术生物质产业是利用生物技术或化学技术将生物质原料转化为高附加值的生物质能源、生物基材料、石油产品替代品及副产品等环境友好产品的产业,涉及“三农”、能源和环境等重大主题。我区生物资源丰富,具有发展生物质产业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但目前产业仍处于初始状态,产品种类少,技术单一。大力加强生物质产业关键技术的研发,对于打造我区新兴优势产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开展能源植物品种遴选,开发大规模种植技术;重点研究以甘蔗、木薯和农林废弃物为原料制取燃料乙醇关键技术,筛选和培养新型乙醇发酵菌种和生物质转化用酶,开发乙醇分离技术、“三废”综合利用技术、生物乙醇制取乙烯关键技术及生物乙烯系列产品;研究开发沼气高效生产技术和设备以及高产甲烷菌株的优化组合产品;引进开发生物柴油生产关键技术、生物质制合成气和合成油关键技术及设备、可移动农林废弃物冷成型颗粒燃料加工设备。

  到2020年,在生物质能源和生物材料领域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10项以上;攻克一批基于生物质原料开发多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关键技术,建成5-8个生物质产业基地,形成生物基能源和材料生态产业。

  10.脆弱生态系统功能修复重建与环境治理我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石漠化日趋严重,桂东南红壤侵蚀区水土流失严重,矿区环境问题十分突出,大气和水环境污染日益恶化,严重影响了和谐广西的构建。开展环境污染治理与脆弱生态系统功能修复重建研究与示范,对建设生态广西,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岩溶区、桂东南红壤侵蚀区和矿区的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深入开展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退化生态系统修复重建、区域性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等技术研究,建立脆弱生态系统健康与环境安全评价体系,重点筛选适生植物和开发土壤改良、水资源高效利用及大气、水土污染综合治理等关键技术。开展重要江河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关键技术研究,维护河流水生态系统健康安全。同时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探索生态脆弱区可持续发展模式。

  到2020年,建立脆弱生态系统监测、安全评价、恢复重建的方法和技术支撑体系,探索出不同生态脆弱区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和谐发展模式,建立若干典型生态功能恢复与重建示范区,脆弱生态系统有明显改善。

  11.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是我区创新体系的重要载体,是科技成果产生、科技人才聚集和成长的沃土,是提升科技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当前我区科技创新基础条件薄弱、资源配置不合理。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对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经济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构建研究实验基地和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重点建设一批面向优势产业并具有区域特色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支持高校重点学科、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企业技术中心建设,进一步推进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共建与共享;构建科技文献数据信息服务共享平台,扩充与集成专利、工艺、技术标准、科技报告等各种科技文献资源,整合各种科学数据和科技信息资源,推进图书馆数字化和面向各类创新主体的信息数据共享服务网建设;构建自然科技资源利用共享服务平台,重点建立和完善特色畜禽、特色农作物、特色花卉林木、特色海洋生物、特色药用动植物、濒危野生动植物、工农业微生物菌种等种质资源库、馆,提高其利用水平;构建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新建一批科研中试和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和完善一批具有特色的专业孵化器,强化一批骨干科技中介机构的服务功能。

  到2020年,基本建成适应科技创新和科技发展需求的科技基础条件支撑体系,形成以共享机制为核心的管理制度以及与平台建设和发展相适应的专业人才队伍。

  上一页下一页第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