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青海纪行:文化“结伴”黄河石 基层文化促经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2日03:07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西宁十月十一日电题:文化“结伴”黄河石基层文化促经济

  中新社记者殷春永

  马谦在进入花甲之年时却生出一种新爱好--收集黄河奇石,他本是青海省平安县小峡镇王家庄村一名普通教师,八年前因一次偶发事情使即将退休的他走进新生活。

  一九九八年,马谦和同村的三人因个人爱好而采集和收藏了一些奇石供自己欣赏,令他没想到的是,一位路过这里的游客要求花一千元人民币买他的一块石头。于是,马谦利用更多的时间从河谷里寻觅奇石。如今,在马谦居住的两层楼房内已收集了千余块各类奇石,其中有如画的风情石、逼真的人物石,还有如生姜形状的各种沙石。

  在马谦的影响下,附近收集奇石的人迅速增加,当地政府亦适时引导并成立了奇石文化市场和协会。二OO四年七月,马谦等五户奇石收藏爱好者被平安县文明委命名为“奇石文化中心户”。

  搜石、藏石、品石,早已在中国形成了一种传统的赏石文化。然而,经济落后、信息闭塞的青藏高原上近年来文化“结伴”黄河石并形成了一种产业,带动着地方经济的发展。

  平安县小峡镇党委书记刘海明介绍说,该镇目前已有六十二户经营奇石,仅王家庄村收藏的奇石就达八万块,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无独有偶,贵德县河西镇格尔加村有一块占地四十亩的奇石苑,这里果树荫荫,苑内摆放着大小各异的黄河石一千多块,主人赵志英还在三百块大石头上篆刻了三百首唐诗。行走于此,犹入诗境。据统计,二00五年,前来参观的外地人数达三万余人次,收入达十五万元。

  “自从二OO三年被命名为文化中心户后,我们在苑内还收集有涉及农业知识、卫生保健、法律类书籍,以及各种报刊。”赵志英说,本地百姓可免费到这里查阅资料,休闲娱乐。

  在青海,诸如这样的“文化中心户”目前已达到一千二百五十七户,不仅是与黄河石“结伴”,还涉及根雕、书法、曲艺等方面。“创建文化中心户的长远目的就是要造就一大批新型农牧民,探索文化打工、文化增收、文化致富的路子。”青海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曲青山如是说。

  格萨尔文化风情园也是青海的一个文化中心户,他们搜集整理了流传于民间的格萨尔王传奇故事,并用说唱、藏戏等形式演出,传播藏族文化。“这个中心户成立以来,组织格萨尔藏戏及文艺节目演出二百三十多场,收入较好。”据介绍,他们开设的藏医门诊在方便群众看病就医的同时还研究藏医学,每年为近百名农牧区医务人员提供藏医培训。

  每逢周一和周三,贵德县河东乡王屯村文化大院都会传出热热闹闹的歌声和锣鼓声。“我们商定,每周都来这里聚聚。”拉板胡的宋大爷说,他们组成了“夕阳红曲艺协会”,经常在一起吹拉弹唱跳,还组织参加正规的文艺演出。

  这个文化大院还是该县首家农民工会所在地,经常组织群众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读报、科技成果推广、致富能人授课活动,培养技术农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