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少年委员”实地体验公民意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0日14:30 新民晚报

  在争鸣中彰显民主和谐,在平衡中飞扬立法智慧。在“少年委员”眼里,这正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魅力所在。公民意识、民主意识、法治意识,当政治课本上的“懵懂文字”成为少年人的亲身感受,那么,启蒙的力量必将在日后显现。

  今天下午,华东师大的大学生将“走进人大”模拟市人大常委会审议议题。此前,已有6批中学生“走进人大”。过去8个月,记者就此展开了追踪采访。

  拥有权利发表不同观点

  今年2月,市东中学高三年级的公民教育课开进了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厅,模拟审议。64位“委员”依次坐在表决席上,15位列席的各级“人大代表”也都依次坐定,进入“审议”程序。

  季瑜等5位“委员”提出“议案”:开设中学生中华传统文化课程。季瑜在她的议案说明中慷慨陈辞:当英语成为流利的交流工具,却没读过几则《论语》;当电脑成为顺手的书写工具,拈起毛笔却不知如何下手……中学生普遍缺乏传统文化的修养,需要开设传统文化课。

  这个议题引出了观点碰撞。反对者表示:不敢苟同。即便你熟读唐诗宋词,高考用得上吗?即便“四书”了然于心,那就代表你有了将来就业需要的技术了吗?传统文化,对实际生活没什么用处!

  此言一出,便遭来众多质疑。许磊“委员”驳斥道:说传统文化无用,正说明对传统文化缺乏了解。好比哲学的用途就在“无用之用”,哲学本身看似无用,但它产生的观念却是极其有用的。没有传统文化的民族是没有根的民族。

  最后表决显示:赞成40票,反对23票,弃权1票。

  知晓民意平衡各方利益

  立法是要平衡社会各方利益,这是立法专家们对立法功能的经典论断。在模拟立法之后,这个论断让“少年委员”们感受良深。今年7月,大同中学的60名“少年委员”“走进人大”,议题是:加强上海市中学心理咨询室的功能。

  “委员们”在“走进人大”之前展开了社会调查,第一手资料表明:有6成同学没有去过心理咨询室;50%同学对心理咨询室的现状不满意。调查还发现,一部分心理咨询教师认为:心理咨询不必学校“一肩挑”,不必加强中学心理咨询室的功能。家长普遍认为:学校提供完善的心理咨询势在必行。

  表决结果是:37票赞成,18票反对,5票弃权,“增强中学心理咨询室功能”成为“法定”要求。在张怡“委员”看来,少数服从多数通过的“立法”有利于平衡各方利益,而“立法智慧”来自于对民意的充分知晓。

  国家意识从这里启蒙

  “走进人大”让中学生得到的最大收获是什么?来自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调查表明,居首位的答案是:更加了解我国的政治制度。

  “这是一种博大的民主,它赋予常委会组成人员极大的责任,以及充分表达观点的权利。权衡利弊,最终决定应当是有利于大多数人。”华漪同学这样说。

  “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究竟是怎么回事,从前只在课本上见过。”王硕同学曾模拟了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的职责,模拟让他知道,民主集中制让他这个“主任”也只有一票表决权。如今,他已是大一新生,回想起“模拟经历”,他乐滋滋的:“走进人大”是他上过的最生动的政治课,国家意识从这里启蒙。

  本报记者姚丽萍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