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高考新规”遭尴尬 “教育质量”仍是关键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6日11:24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兰州6月6日电(张仲儒) 盛夏六月,有关高考的话题比天气更“热”。近日又有报道称,国家教育部对甘肃省“考生录取不报到责任自负”的举措表示认可,从而引发社会各界对甘肃“高考新规”的新一轮关注。

  仅仅十天之前,甘肃教育厅还传出消息说,今年的高考新规只是一个探索,明年将视情况决定是否执行。这在当时,着实让有的家长和考生宽慰许多。但是现在,教育部的说法又让高考学子平添“新忧”。

  无可奈何出新规

  今年,甘肃省率先出台一条规定“凡按考生志愿录取但未报到入学的考生,下一年度录取时,可能因诚信缺失而不予录取,后果由考生自负”。此规公布,舆论哗然。

  被录取但未报到,到底与诚信有无关系?许多大学生表示,单纯将“被录取不报到”现象归结为“不诚信”是不合理的。 专家们也分析称,这种做法实际上制约了考生的选择权。

  然而,甘肃出台如此规定有自己苦衷。甘肃省教育厅统计资料显示,甘肃省两年来有四万人录取不报到,招生计划浪费严重。其中, 二00五年录取不报到的考生有一点七万多人,二00六年达到了二点二二五万人,分别占招生计划的百分之十六点七和百分之二十一点九。

  二00七年,甘肃高考考生达二十点二万人,计划招生总数为十一点一四万名。招生形势更为严峻。“如果‘录取不报到’现象继续蔓延,将会使更多考生将无学可上。”有关人士深表忧虑。

   缘何录取不报到?

  业内人士分析说,考生被录取后不报到有多方面原因,但大多数还是为了复读。这主要是因为受就业压力和教育观念的影响,考生和家长对高考期望值太高。

  甘肃景泰有名考生,为圆自己的大学梦,曾连续复读两年,期间收到两份其他重点大学的通知书,都置之未理,他说,这只是对他实力的证明,他的目标是考中国最好的大学。

  然而,对大多数考生而言,毕业后能否找到工作才是首要问题。如对录取院校和专业前景不看好,他们往往不去报到,而是选择复读考更好的学校。以便毕业后能找到更合适的工作。

  由此可见,“录取不报到”现象背后有把“就业难”的黑手。据了解,从二OOO年到二00五年,中国大学扩招一千万人。此举在提升国民教育水平的同时,也严重影响到大学生就业形势。

  记者还了解到,录取不报到的学生中,有家长做主填报志愿的;有获得机会

留学海外的;也有误打误撞被录取的……虽形式各异,但共同点在于,他们不仅放弃了自我,也放弃了别人上大学的机会。

   质量、规则待完善

  甘肃会宁是国家重点扶贫县之一,多年来,靠着“领导苦抓、家长苦供、社会苦帮”的“三苦”精神,会宁成为赫赫有名的“

状元县”。甘肃新规出台后,会宁也紧跟其后,开始限制复读。

  对此,很多家长难以接受。然而复读教育并非好事。二00六年,甘肃复读生接近九万多人,紧缺的教育资源浪费严重,竞争的不公平也被广泛议论。

  据了解,甘肃高中办学规模普遍偏小。二00六年,会宁初中毕业生有一点八万人,而高中只有六千张课桌。加之师资缺乏,应届生考取大学者相对较少。

  其他县区亦是如此,受“大班额”和师资欠佳制约,所谓优质教育仍然遥远。景泰高中的普通班,往往只有几名尖子生才能考取本科,其余学生拿到专科、高职通知书,也会义无返顾选择复读。

  与此相对应,大学扩招后,教育质量也大步下滑,高校成了名副其实的加工厂。造就的大学生越来越多,产品质量却每况愈下,就业成了难题,造成新一轮恶性循环。

  诚然,甘肃“高考新规”有其新意,但能否执行还不得而知。新规所遭遇的尴尬已表明,教育质量的提高,及相应规则的完善,是要长期面对、重点解决的大事,应引起足够重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