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北大、清华不是名贵服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6日13:25 国际在线

  作者:毛飞

  “上学贵”是老百姓和“两会”代表们共同关心的话题,据说有的委员还拍了桌子,发出“如果按照现在的收费标准,那么在座的委员,当年有几个能上得起大学?”的疑问。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回应说:人们对学费问题应当转变观念。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已经成了家庭的一种消费……北大、清华这些优质教育资源是有限的,自然比较贵,不是所
有人都消费得起的。(3月6日新华网)

  王旭明打了个比方,以证明上大学贵的合理性。他说:(上大学)好比逛市场买东西,如果有钱,可以去买1万元一套的衣服;如果没钱,就只能去小店,买100元一套的衣服穿。看来,北大、清华似乎就是那些“1万元一套”的名贵服装,非钱包充裕者无福享受。

  毫无疑问,上大学是一种事实上的消费行为,“量入为出”理所当然;既然囊中羞涩,就别指望穿上名贵服装。然而,北大、清华终究不是名贵服装,而政府也不是服装贩子。

  服装贩子掏自己的本钱进货,低进高出赚取差价;对于市场稀缺的紧俏货色,就算开出“天价”也无可厚非。因为他们所叫卖的都是“私人物品”。北大、清华全国只此二家、别无分号,当属最为稀缺的优质教育资源;但是,由于“本钱”源自于全国纳税人,当属于“公共物品”之列。北大、清华等所有公立大学并非政府私产,无论是大学自身还是政府主管部门都没有自作主张“标高价”的权利。

  服装贩子出售衣服,遵循的是“价高者得”的市场原则。因为获取利润是他们追求的最主要目标,自然谁出价高谁优先享受。然而,政府不是追逐经济利益的市场主体,而是以维护社会公平公正为己任的公共部门。政府分配所掌控的优质教育资源,遵循的则是另一套准则。高等教育的主旨在于培养人才,优质教育资源越稀缺,政府越应当“惟才是举”,让知识、资质、能力方面的优秀者优先接受高等教育;而不能“惟财是举”,让钱包充裕者优先享用北大、清华。

  倘若高等教育是与制造业、

零售业、房地业一样的“产业”,那么政府自然可以像卖服装一般分配教育资源。高等教育如何办,也尽可以向任志强取经。北大、清华可以理直气壮地声称“我们就是为富人开课的”;办大学要划分出泾渭分明的“富人区”和“穷人区”——买单能力强的去“大店”,没钱的寒门学子就只能去“小店”。不过,若是政府已经旗帜鲜明地反对“教育产业化”,就必须头脑清醒地坚守这样一个常识:对于作为公共物品的教育资源,“有限”未必意味着“贵”;“不是所有人都能消费”也并非意味着“有钱人才有资格消费”。

  前些日子,教育部义正词严地痛斥过“教育产业化”,说要把“教育产业化”变成过街老鼠。按照我的理解,关键是把“教育产业化”变成各级政府部门眼中的“过街老鼠”——因为在老百姓眼里,“产业化”早就“人人喊打”了。不过,看了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的回应,我顿时感到气馁。拿买衣服比上大学,这个拙劣的比方恰好暴露出典型的“教育产业化”思维——这种公众早已忍无可忍的思维模式依然阴魂不散地盘踞在最高教育主管部门某些官员的脑袋里,实在是值得我们警惕。

  

  审稿:刘恩峰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