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高成本“面试”给贫困家庭设了一道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4日09:18 四川在线

  这几天,我关注复旦大学和上海交大率先试点,以面试为主要录取依据的考核方式。因为专家说:“这是中国高考制度改革的破冰之旅!”媒体评价说,这个试点体现了“高考指挥棒将从‘应试’转向‘素质’教育”。4月1日、2日,1185名上海高三学生在万众瞩目中先后走进了复旦大学光华楼,拉开了序幕。但是,从目前所了解到的情况看,我在隐忧它的公正性的同时,更担心这种做法的“高成本”会排斥贫困家庭的好孩子。因此怀疑“面试”录取推广的范围能够有多大?

  首先,这次

复旦大学和上海交大的试点仅仅是在同城开展,对于生活在上海的学生当然很方便。这些名校当然不是仅仅为上海市办的。那么,如果他们招外地的学生也搞面试,要么是增加学生们到上海去参加面试的成本,要么是在全国各地设点,面试老师和专家们奔波于全国各地。显然,成本是极高的。特别是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家庭来说,负担很沉重。如果因为增加了交通费用而使得贫困家庭学生放弃了面试机会,就是一种不公正。

  其次,那个“面试”应该不是相面,不是看长相、听谈吐,而是综合考察。据说,考生要准备平时表现的各项能力证明材料、获奖证书、特长证明等。那么,生活在大城市的比较富裕家庭的孩子,从小就有条件受到良好的精英教育、特长教育、学科训练、比赛不断的孩子,有机会参加各种评比竞赛,甚至于不惜资金到全国各地去参加比赛拿更多的获奖证书。但是,那些生活在边远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和普通家庭就望尘莫及了,他们除了正常的学业,就没有条件和机会拿出很多各项能力证明材料、获奖证书、特长证明等。岂不是在起跑线上就吃亏了?由此看来,“面试”录取,给普通家庭和边远地区、落后地区的孩子进入名牌高校设了一道高坎。

  再次,用“各项能力证明材料、获奖证书、特长证明”等等来证明“素质教育”的水平,是对贫苦家庭信心的打击,也是教育导向的偏差。“各项能力证明材料、获奖证书、特长证明”等东西是金钱和时间堆起来的。如今,琴棋书画特长学习,各种奥林匹克比赛和学科竞赛以“素质教育”的旗号严重加重了孩子们的负担,让孩子们告别了童年应有的乐趣,让家长背上了沉重的包袱。没有十几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含辛茹苦,没有孩子的泪水、家长的汗水、父母的吼叫和训斥、金钱的投入,就不会换来成堆的奖状、证书。没有成堆的奖状和证书,就没有“面试”的成功,不就是这样一个道理吗?如此说来,“面试”录取岂不是比“高考”录取在导向上发出了不良信号?它逼迫孩子和家长们为了争取更多的“证明材料、获奖证书、特长证明”而奋斗,无形中岂不是推波逐流,在学业之外增加了学生们更重的负担,而且是需要日积月累大量金钱和时间堆起来的负担。

  所以我认为,上海两所高校开展的“面试”录取试点,意义很有限,是难以推广的一种尝试。切不可估计过高。特别是如何摆平大城市考生和偏远地区考生,富裕家庭考生和贫困家庭考生因为家庭经济问题,因为地区差距问题造成的基础起点差距,还请在试点中引起关注,拿出办法。否则就是从构建

和谐社会来说也不够公平和公正!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