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对年轻的冲动不必过于惊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6日06:00 光明网
丁寅

  武汉理工大学一研一男生,在校车遇一美女后,自称食不知味夜不能寐,在校园贴情诗寻找梦中情人。该校社会学系一位老师认为,这是一种不太理智的虚幻情感,反映了当代大学生感情比较脆弱,需要积极引导,使之更加理性化。(楚天都市报3月28日)

  在周围学生和许多读者眼里,一个大胆不失浪漫的举措,到了社会学系老师那,就成了不太理智的虚幻情感,而且还要进行引导,使其更加理性。

  不禁想问,社会学老师的担忧和评价是不是有点过了。一个人所谓的“不太理智的虚幻情感”,如何反映出当代大学生整体的感情脆弱?再退一步说,这名男生在校园内贴情诗寻找,并没做出什么过激之举,更没妨碍到谁,表达感情有什么错?相信绝大多数人都经历过年轻时的感情冲动,难道这都是要不得的?

  我们经常能在报上见到一些学生或年轻人的“创举”,其后常有专家出面进行评价,这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但也有些动辄就对年轻人的行为指手画脚,惊惊乍乍弄出些声响来,显得杞人忧天。

  俗话说“3岁一个代沟”,可我们常常还没有仔细倾听另一代人的声音,还没有了解他们的思维习惯、行为模式和兴趣爱好,就简单以长者或权威的身份横加评说,不仅被批评者不服,甚至也难以服众。

  由此想到近来文坛上的“白韩之争”。白烨著文称“80后”作家连文坛的门也没摸着。韩寒和其“粉丝”们就在白烨的博客上堵着门叫骂,弄得白烨落荒而逃,关了博客。在此不想评说“白韩之争”孰是孰非,只是想说两代人的观念本就是有差距的,各有各的偏好,各有各的追随者,新旧的问题没必要下个是非的定论。

  对年轻人的“创举”,不妨多一些对其勇气的佩服,少一些苛责。对于那些非关原则和大是大非问题,更没必要依靠社会地位或仅仅只是年龄带来的权威对其指手画脚。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