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桐:莫让关系把高考变儿戏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4日03:02 中国青年报 | ||
抱桐 铅球只能扔三四米,这是国家二级运动员、地市级运动会前3名的水平? 不是一个两个,而是成百上千个这样的所谓“体育竞赛优胜者”,在近日湖南省举办的特长生复测中一起现形。
他们中的许多人却并不绝望。他们相信,父母能把他们办成“体育竞赛优胜者”,自然,即使“不达标也还可以想想办法”。即使绝望的,也只是抱怨:“真倒霉,今年搞得这么严。” 哪怕现行高考制度有千般不是,“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有万般缺点,但它毕竟比拼的是考生本人而不是家长的能耐大小。而100米跑十七八秒的“体育竞赛优胜”记录,则显然是已年届半百的考生家长们的成绩,而不是十八九岁的姑娘小伙儿的正常成绩了。 协同作弊的,肯定不只是中学、招生部门和体育部门。录取的大学也多半是“愿打愿挨”。在“真倒霉”的今年以前,我们不曾听说,有哪所一贯视排名如同性命的大学把“一分钟定点投篮”投不进一个球的“篮球特长生”退回去。 近些年,高考招生舞弊,如同其他某些领域的腐败现象一样,摁下葫芦又浮起瓢。保送舞弊基本杜绝之后,滥用“机动名额”,假冒特长生、少数民族生、华侨生等,仍防不胜防。 事关儿女前途,不让父母“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也难。堵塞漏洞,关键还在制度设计。或者尽量减小录取标准的弹性,压缩人为操作的空间;或者在赋予录取方权力灵活性的同时,把权力的行使过程和结果完全公开。教育部近年将所有保送生的资料全部上网公布,浙江大学连续多年把所有新生的入学成绩全部登报(去年本报曾对该校招生情况作整版报道),就都是好招儿。 高考公平,关系到百姓对社会公正的最起码的信赖。千万千万,别让关系把高考也变成了儿戏。 相关专题:2006年高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