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人回应英国中药事件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5日01:29 人民网-人民日报 | |||||||||
本报北京8月24日讯记者王淑军报道:针对备受关注的“英国中药事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国际上往往以某一单一成分是否有毒来判定中药药材是否有毒,这是欠科学的。同时,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中药来自天然,无毒或毒副作用较小,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实际上部分中药材有一定毒性,国家药典2000年版记载有毒中药71种。 这位负责人表示,中药在临床上的应用是采用复方,配伍讲究“君臣佐使”,“相使
中药饮片炮制就是增效减毒的一种手段;在中医临床中,通过组方配伍,也可达到增效减毒;有些毒性成分在安全剂量下,可以发挥较好的治疗作用。应以科学的态度客观对待中药的药效和毒性。 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曹洪欣说,有效性和毒性是绝大多数药物同时具有的双重特性,关键是合理用药。患者不要擅自使用中药处方药,也不能加大用药剂量,或延长用药时间,必须在医生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正确使用治疗药物。 针对国际关注的马兜铃酸问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1年设立了科技重大项目“含马兜铃酸中药安全性评价研究”,组织中国中医科学院等3家单位联合攻关,明确中成药的量—效、量—时—毒关系,探索有毒成分的体内代谢行为,制订中药的“毒性成分”限量标准、安全用药剂量和用药周期等,总结出合理用药的规律性,为中药合理运用的安全性提供科学依据。 “十一五”期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继续加大中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评价研究,研究中药复方配伍减毒、炮制减毒增(存)效的科学性,澄清含“毒性成分”中药材与中药复方的关系,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相关专题:英国严查中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