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食品安全监管应尽快实现统一执法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9日22:00 华夏时报 | |||||||||
沸沸扬扬的“红心鸭蛋”风波使不少消费者谈“蛋”色变,人们联系到近年来出现的“问题奶粉”、“福寿螺”、“瘦肉精”等食品安全问题,不禁提出疑问:为什么发现问题的总是记者?在媒体没有曝光的领域,还有多少不安全食品? 苏丹红之类的违禁物进入食品畅行无阻,最终板子该打谁?监管部门太多,责任边界不清是重要原因——工商部门只管生产经营资格;农业部门只管原始农产品的生产安全;
执法资源分散,不能形成合力,不仅缘于部门利益掺杂其间的原因,更缘于执法机关隶属于两个婆婆——地方政府、上级部门,导致执法中需要平衡的利益太多,形成难以摆脱的体制掣肘。 以食品安全之重要、食品产业链特点及眼下监管现状来看,建立统一的食品安全执法体系已迫在眉睫。具体思路,应该是重新配置执法资源,把食品安全从原材辅料、生产加工、流通环节全部统一纳入监管体系之中,真正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监管。在体制上,最好能够垂直领导,不受地方利益制约;在工作模式上,要体现“统一”——统一食品执业登记,统一食品商标注册,统一食品行业标准……如此这般,食品安全出了问题,板子打谁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而要使责任真正落实,最根本的还是监管方式的创新。当前食品安全的最大问题,是无法对整条食品产业链形成监管——商家不知咸蛋是如何加工的,厂家不知原料鸭蛋是在什么环境下生产的,养鸭农户又不知种鸭、饲料的来源是否可靠……因此,建立食品档案制度,已成为躲不开、绕不过的关键环节。食品档案的最大功能,在于只要进入市场的食品,不论是直接消费市场,还是作为原材料进入生产资料市场,都要标注其相关信息,从上游到下游,层层用可以查询的“档案”来说话。尽管初始阶段可能会很烦琐,但一旦建立将会查有所据,管有目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