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健康 > 生命时报专题 > 正文

国外乙肝疫苗研究大多知难而退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5日09:50 生命时报

  国外研究大多知难而退

  另一个问题是,进入临床试验就一定意味着最后的成功吗?

  在媒体报道中,复旦和第三军医大的研究被称为“走得最远的成果”,因为它们一个即将进入Ⅲ期临床,一个正进行Ⅱ期。但在采访中,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一位不愿透露姓
名的专家却对《生命时报》记者透露了这样一个信息:目前,国际上还没有治疗乙肝的疫苗。上世纪80年代,美国和法国都曾研究过治疗用乙肝疫苗,但最后都失败了。刘士敬也指出,治疗性乙肝疫苗的研究其实在欧美国家起步最早,很多大公司十几年前就开始研究,但最后都知难而退了。目前,这项研究在欧美国家处于搁浅状态。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大规模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时至今日,“也有很多机构半路退出”。

  “可以说,治疗性疫苗的想法是相当好的,它可以打破乙肝患者的免疫耐受,对乙肝的治疗很有好处。但是要实现这一构思,还有很多科研难点要突破”。比如对重症患者的疗效如何,到底是清除还是压制

病毒等。此外,刘士敬对现在的研究形势也不乐观。

  “大家都急于做出具有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并且希望马上运用。但实际上,在我们国家的乙肝领域,无论基础研究、诊疗技术还是一线药物,基本都是从国外引进的——我们的底子和心态都还不足以突破乙肝。其次,我们现在的乙肝研究完全是跟着国外的思路走。但亚裔的生理特征和欧美人不同,比如美国就曾经在乙肝治疗指南上明确指出:干扰素疗法对亚裔人种效果不好。治疗性乙肝疫苗是不是也会如此?因此,我们现在的研究是否符合中国人的特征,还有待讨论”。

  庄辉对疫苗的研究方向表示了肯定。不过,对研究“最乐观”的估计,他认为是在治疗性疫苗和抗病毒药物联合使用的条件下,有可能清除病毒。他也表示,在看到国内的报道后,确实有国外专家直言不甚乐观。

  对付乙肝,还是防最有效

  无论如何,治疗性乙肝疫苗的研究还要继续,方向也没有问题。但对患者来说,认真接受现有治疗恐怕更加明智。

  乙肝可通过母婴、血液、不洁性交等传播,而共同进餐、握手、拥抱等不会感染。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我国每年的乙肝防治支出达300亿—500亿元。现在,预防疫苗我们做得非常成功。以广东为例,没有进行疫苗注射时有18%的感染率,现在已降到1%,成效显著。北京的全人群感染率也降到了3.48%,5岁以下儿童低于1%。目前,我国计划通过10—15年的科技攻关,逐步摘掉“肝炎大国”的帽子。

  “像乙肝这样历史悠久、病毒易变异的疾病,想靠一种药物、一种疫苗就烟消云散,是不可能的。真正能对付它的,还是严密的预防。只要预防做到位,基本上可以不得乙肝。”刘士敬说。

  翁心华则更多地考虑了治疗问题:乙肝是一种慢性病,目前的治疗应是在肝病医生指导下用药,最大限度地抑制病毒复制。切勿盲目等待治疗性疫苗上市,延误治病时机。庄辉也告诫广大患者:应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切忌心态浮躁。如果延误病情,可能导致肝硬化、肝癌的发生。即使疫苗研制成功,也不能代替抗病毒药物,还要两者双管齐下,达到长期抑制或清除乙肝病毒的目的。

  采访中,一位姓李的20年乙肝患者的话让人印象深刻:“病久了,这方面的知识也积累了不少。我觉得还是听医生的最保险。这种病不是感冒,不是打一针就能好的。”▲

  ●本报记者 吴潇湘 王跃西 刘京京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