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缉毒警察讲述破案经历:毒枭的子弹已上膛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6日00:23 安徽市场报 | |||||||||
缉毒民警的惊险人生 在公安机关中,有一群专门与涉毒分子作斗争的警察,那就是缉毒警察。为了禁毒工作,他们不仅时刻冒着生命危险,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工作压力和负荷,同时也牺牲了和家人相伴的时间。但每当一起涉毒案件被成功侦破,每当一个毒贩被抓获,每当一个贩毒集团被摧毁,他们所做的一切都得到了最好的回报,那是他们最欣慰的时候。每一个案件的破
在6·26国际禁毒日来临之际,记者来到合肥市公安局禁毒支队,采访了几名屡建战功的缉毒警察,听他们说案件背后的故事。因为特殊的职业关系,记者在文中将他们的职务和真实姓名全部隐去。 守候3个月 为抓一毒贩 一大队民警李刚(化名)从事禁毒工作已经3年多了,他有一个可爱的女儿,但他却从没有时间带女儿一起逛公园,买玩具。5月26日是周末,一个月前他就答应了女儿,带她去动物园玩玩,可就在他们准备出门时,发生了汪某贩毒案件(本报日前曾报道),他只能对女儿说一声对不起,然后匆匆赶向守候点。而女儿和妻子是不会怪他的,因为她们早已习惯了,这样的事是家常便饭。干禁毒的日子久了,让李刚不敢再提前安排生活时间,因为随时都可能会接到线索和任务。 2005年的7月份,李刚接手了一个案件,当时他们在调查中发现,合肥地下贩毒市场有一个很有“名气”的毒贩,绰号“小李”。此人住在商之都附近,每次进货都是50克,短短几天时间就卖光,出货速度相当快。而且他行动十分诡秘,不但几天就换一次电话号码,住址也是时常变化,警方一直找不到有价值的线索。李刚和同事们决定对其进行跟踪。在跟踪中,他们发现以“小李”为首,已形成了一个包括其妻子、表弟等人的家族式贩毒团伙,而且人数在不断增加。 经过长达3个月的跟踪守候,时机终于成熟了,李刚和同事们先抓获了“小李”的几名下线,掌握其贩毒的铁证,然后对“小李”展开抓捕。那天下午5时左右,“小李”的表弟外出到省立医院附近“卖货”,警方双管齐下,一组将其表弟在交易现场抓获,一组直扑“小李”住处,将其抓获。现场在其住处搜出30余克毒品。 在抓住“小李”后,李刚和同事们并没有停止工作,而是立即赶往利辛,将“小李”的上线李某抓获归案,现场缴获毒品49.5克。 22公斤毒品 是这样缴获的 二大队民警许飞(化名)自2003年合肥市禁毒支队刚组建时就来到禁毒战线,他原本是一名刑警。对于禁毒工作,许飞说,和以前不一样了,以前是从案到人,现在是从人到案,不一样了,现在的工作更加专一。从事禁毒工作后,家人很担心他的安危,但他觉得没什么,他说,以前干刑警,还不是一样的危险。 许飞最难忘记的是摧毁董辉制贩毒团伙那一次战役。 2004年4月18日,当时的许飞还在禁毒支队一大队。禁毒支队对董辉立案侦查,一大队负责主侦。该案件涉及毒品数量之大在合肥市改革开放以来名列第一,后来一次性就缴获高纯度氯胺酮22.5公斤。而立案当初,警方是不知道这些的,当时只是知道董辉有制毒嫌疑,没有其他任何有价值的线索。立案后,许飞和同事们啃上了这块硬骨头,开始从外围展开调查。通过调查,他们很快了解到,董辉购买制毒物品醋酸酐,董辉的嫌疑被证实了。 董辉的厂房在合肥市高新区,他的保密工作做得很好,就连车间工人,也不知道自己在生产些什么。为了调查其作案情况,收集证据,许飞和同事们对其展开了守候,在厂房附近的草丛里一蹲就是快一年,夏天的蚊虫叮咬、烈日曝晒,冬夜的刺骨寒风、冰冻雨雪,都成为他们守候生活的一部分。为了探察厂房内部情况,他们还装成消防检查人员,进入厂房内部,包括实验室察看,终于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就在守候开展几个月后,新的情况出现了,董辉好像嗅到了什么,不在合肥继续研制,其同伙吴某带着仪器和设备,回到了老家芜湖,在芜湖建立了一个实验室并开始生产,而他们的买家则在蚌埠。守候难度骤然加大,通过省禁毒总队的协调,合肥、芜湖、蚌埠三地警方介入此案,以合肥警方为主,3地同时展开了侦查工作。 许飞告诉记者,他们有一个业内用语,叫做“控制下交易”,就是让毒贩交易,但是必须一切都在警方控制之中,这样才能得到最大的打击效果,才能一网打尽,人赃俱获。就是为了“控制下交易”这一目标,许飞和同事们整整守候了一年,直到2005年4月4日,董辉团伙终于向买家交货了。一切都在警方的控制之下,许飞他们打了一个大胜仗,3地警方同时出击,整个制贩毒网络被一举摧毁,制毒工厂被打掉,22.5公斤毒品全部缴获。 毒枭的子弹 已经上膛 在电影电视里我们经常看到,那些从事毒品交易的人都携带枪支,碰到警察后就展开枪战,每个警察都有牺牲的危险。这些场景不仅仅出现在电影里,现实中的禁毒工作就是这样,因为贩毒是重罪,那些毒贩子也知道,只要被抓住,他们就完了,所以碰到警察后,他们会丧心病狂地拼个鱼死网破,所以,每个禁毒警察都要面对这种危险。用禁毒支队某科民警陈东(化名)的话来说,碰到带刀的是正常不过,带枪的也偶尔会有。 2002年,禁毒支队还没成立的时候,陈东就在一起围剿毒枭的战斗中碰到过这一情景。当时警方在工作中通过调查发现,合肥地下毒品市场有一个大毒枭名叫杨海涛,绰号“李六”。此人控制了合肥地下毒品市场的50%份额,连他手下的马仔在每次出货时也绝对不会低于5克,是典型的“批发商”。李六为人行踪不定,联系方式绝对机密,他用贩毒赚的钱购置了一辆高档轿车和一处房产,还包养了一个情妇,此外,他还在琥珀山庄、杏花公园等处租了5处房子,没人知道他每天在哪过夜。 在经过大量的调查以后,警方终于掌握到一条重要线索,李六要去阜阳进货。警方当即决定在其回来的路上,于岗集收费站设卡拦截。同时警方还了解到他随身带有枪支,必须做好一切准备工作,防止其冲卡和开枪拒捕。 果然不出所料,李六的车辆如期出现在岗集收费站,但是他并没有停车,因为当时李六看到有2个人站在前面,尽管穿着便衣,他还是有了警觉。他掏出10元钱,不要票据就加速过卡,而此时,就在他减速交钱的那一瞬间,守候的前面的民警迅速拉来了破胎器,将其去路拦住。几乎就在同时,躲在后面的民警冲上前去,拉开车门,数支枪管同时顶到了他的头上。陈东看到,在李六的右手边,放着一把手枪,子弹已经上膛了。 记者 王涛(安徽市场报) 相关专题:2006年国际禁毒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