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2月21日报道 外媒称,中国已有大约900万人程度不同地患有老年痴呆症,但相关保健服务严重匮乏。
英国《经济学人》周刊2月20日版发表一期未署名文章,题为《中国对老龄化后果准备不足:大批老人患上痴呆症》,文章称,在装饰着金属亮片和圣诞树小彩灯的舞台上,穿着黄灰色运动服的刘长生(音)正对着麦克风唱《东方红》。对刘先生而言,这首上世纪60年代歌颂毛泽东思想的歌曲也许比刚刚过去的历史更能激起他的生动回忆。他今年70多岁,患老年痴呆症,这是一种无法治愈的大脑疾病,通常的症状就是丧失短时记忆。刘先生在北京北部的一家疗养院住了两年,这里有大约75名老年痴呆症患者。他们是中国为数不多享受专家照顾的这种疾病患者。
文章称,痴呆症基本上是富裕世界的疾病,因为它会随着人的寿命增加而变得更加常见。中国正在奋起急追。中国人的预期寿命已从1960年的45岁增加到现在的77岁,所以人口正在迅速老龄化:现在每六个人就有一个人60岁以上;到2025年,接近每四个人就有一个60岁以上。导致罹患痴呆症的风险的因素也在增加,包括肥胖、吸烟、缺乏锻炼和糖尿病。
文章称,中国已有大约900万人程度不同地患有痴呆症。就绝对数量而言,这是美国的两倍以上,同人口规模大体与中国相当、但人口还非常年轻的印度相比也是两倍以上。中国近三分之二的痴呆症患者是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自1990年以来这种疾病的发病案例增长了两倍。从现在起到2050年,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数量可能还要增长四倍。
然而,中国政府尚未做好应对这一危机的准备,相关保健服务严重匮乏。公众也一样。虽然最近开展了公开信息宣传活动,可是很多中国人仍然视痴呆症为年老体衰的正常现象,而不认为它是一种病,也不知此病的致命性。还有一些中国人视之为心理疾病,而不是大脑本身的退化。它带有精神疾病的症状,令患者及其亲属不愿寻求帮助。这加剧了痴呆症引起的痛苦:积极管理有时可以延缓病情发展。
文章称,即使是在刘先生居住的那家疗养院,某些保健照顾也显得很粗暴。一间供痴呆症患者使用的“活动”室既无娱乐游戏也无玩具。因担心“干扰”患者亲属的生活,疗养院也不鼓励探视,一周只允许一次。而在西方,疗养院鼓励探视,它可以起到刺激作用,并提供一种温暖和家庭的感觉。
有些痴呆症患者最终被送到了精神病院,那里难以有效处理患者的具体需求。中国急需合格的治疗痴呆患者的医务工作者。原因之一是这类工作鲜有吸引力。北京那家疗养院的保健助理、50岁的张秀荣(音)每月工资不到3000元,与打工者的平均水平接近,每天需要12小时为患者提供全面基本服务,一个月只有四天休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迈克尔·菲利普斯说:“中国的父母无人希望他们的独生女儿去医院干清理便盆的工作。”
文章称,在西方,多数患者在疾病发展到最后残忍的阶段才去疗养院,这个阶段可能要持续一年多。在中国,自始至终,家庭要承担绝大部分负担。政府在社会保健方面的投资长期不足,认为成年子女应承担照顾责任。但是,这是不可持续的。
文章称,政府认识到问题严重性的速度有点慢了。政府出资支持了部分痴呆症研究,但是经费都用于科研人员寻找治疗方法,而不是用于寻找缓解患者的症状了。菲利普斯博士说:“人们不会因为确立社区保健战略而获诺贝尔奖。”
在任何国家,保健可能都很昂贵,家庭和政府都一样。在中国,随着患者亲属难以承担照料病患的重担,政府将不得不增加开支。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的一项研究发现,由于家庭成员很少理解这种病症,所以90%以上的痴呆症病例未能得到诊断。当政府最终认识到它必须介入时,患者将从中受益。(编译/郑国仪)
责任编辑:陈琰 SN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