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晨报 > 正文

内蒙古严查“黑导游” 让无证导游无处藏身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8日16:51 内蒙古晨报
内蒙古严查“黑导游”让无证导游无处藏身

  内蒙古旅游局向呼市旅游局下发红头文件,要求呼市旅游局“尽快整治呼市火车站出站口处无证导游人员。” 实习记者 孙立摄影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内蒙古晨报报道(记者 李爱平 ) 随着旅游旺季的到来,呼、包二市的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的出站口出现了许多无证的“黑导游”,他们也想利用这个时机大捞一把。近日记者跟随呼市旅游局质量监督管理所的执法人员严查“黑导游”现场。

  清晨6:00,呼市旅游局质量监督管理所副所长孟瑞洁的手机,这几天总会准时响起。

  6:10左右,就在许多人还在酣睡之际,不到40岁的孟瑞洁便开始了她一天的工作。司机小田接上她之后,再沿路接上其他工作人员,6:30左右准时出现在呼市火车站出站口。

  7:00整,孟瑞洁和她的同事们开始清查黑导游。8:00以后,孟瑞洁和她的同事们会辗转各个旅游景点继续清查黑导游。

  “黑导游太疯狂、太猖獗,已到非整治不可的地步。”孟瑞洁一谈到黑导游就有说不完的话,平时她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

  主管部门严打“黑导游”

  6月7日,内蒙古旅游局向呼市旅游局下发红头文件,要求呼市旅游局“尽快整治呼市火车站出站口处无证导游人员。”

  在不到两页的红头文件中,内蒙古旅游局提到了与警方合作。一位业内人士认为,内蒙古旅游局下了大决心,要整治黑导游,这说明在导游业内已有不少害群之马影响了正规导游的形象。

  这份红头文件称,最近呼市火车站出站口周围的社会闲散人员、无证导游人员(俗称“野马”、“黑导”)打着各正规旅行社的旗号参与旅游业务经营,争抢游客,违法活动的势头又有所抬头,并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已严重影响了呼市的旅游形象,影响到了下火车零散游客的正常旅行和火车站周围的社会治安,扰乱了呼市旅游市场秩序,广大游客和各旅行社对火车站周围“野马”、“黑导”的违规活动反映强烈。鉴于旅游管理部门的工作范围和法律依据及手段的局限,望你局尽快与呼市火车站派出所取得联系,得到他们的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持,形成长期有效的监管机制,严厉打击火车站出站口处无证照经营的“野马”、“黑导”,以维护呼市旅游市场正常的运作秩序,保护正当经营者和游客的合法权益,树立内蒙古旅游业的良好形象。

  文件下发后,呼市旅游局组织精兵强将,呼市旅游局质量监督管理所副所长孟瑞洁义不容辞地揽下了这一重担。

  见证“黑导”

  “黑导”在哪里?“黑导”是个什么样的,与正规导游有何区别?“黑导”怎样拉客?

  面对一系列的疑问,在7月11日早晨8:05北京开往呼市的90次列车出站口,记者找到了答案。

  7:40左右,在火车站的出站口,打着某某旅行社横幅的导游正声嘶力竭地叫喊着草原、沙漠。与此同时,一些导游还会不失时机地向围观群众散发自家旅行社的宣传材料。

  呼市旅游局质量监督管理所这一天共出动6名工作人员,对这些打着横幅的旅行社导游例行检查。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是否携带导游证,导游证是否过期,是否通过年审……7:30-7:50这段时间一切正常,在对正规导游的例行检查中并没有发现任何问题。800左右,北京开往呼市的90次列车缓缓驶入呼市火车站。

  8:05,车上的旅客鱼贯走出火车站出站口,在出站口正规旅行社的导游们颇有礼貌地迎接着自己的游客。

  在喧闹中“野马、黑导”现身了,一名穿着白色T恤的年轻男子,挤至出站口的最近处,双手举起了早已准备好的两张白纸,白纸上用碳素笔写着韩文和日文,显得分外扎眼。

  4名外国游客迅速走向该青年男子。热情的青年男子奋力推开拥挤的人群,将4位外国游客送上早已等候多时的出租车,和司机简单地说了几句,出租车司机扬长而去。

  青年男子送走外国游客后,掏出手机打了一个电话,正欲再次走到出站口招揽业务,却被呼市旅游局质量监督管理所的两位执法人员撞了个正着。执法人员当场要求查看其导游证件,该青年男子见事情败露,只是一个劲地说:“大哥,放我一马,大哥,放我一马。”

  按照呼市旅游局质量监督管理所此前与呼市车站派出所联合打击黑导游的约定,这名青年男子被送到呼市车站派出所。

  在派出所里,这名青年男子不住地辩称,自己是头一次,自己再也不敢了,这名青年男子透露了自己没有导游证,称其在火车站拉客,主要是想挣几个钱,没有别的意思,他说,这是和别人聊天中学会的生财之道。对于4名游客的联络情况,他交待说,在北京还有同伙。“现在旅游旺季,在全国各地都有黑导游。”面对记者的提问,该青年男子如是说。

  细说“黑导”之黑

  “黑导”们的伎俩都有哪些?在7月11日、13日的执法过程中,记者找到了“黑导”铤而走险的原因。

  原因一 没有后顾之忧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自治区旅游部门有关规定,要想成为一名导游员,首先须取得导游员资格证书,有了导游资格证书才能换发旅游主管部门下发的导游证。

  要想取得导游资格证书,则须通过一年一度的导游员资格考试,在导游员资格考试中,导游业务、内蒙古导游、全国导游基础、导游业政策法规是必考课程之一。因此,对于那些凭借真才实学考上导游资格证的从业人员而言,他们是非常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证书的。

  内蒙古百年嘉华旅行社一名沈姓导游认为,黑导游属于三无人员、社会闲散人员,他们不会有正规导游的心态,这是黑导游猖獗的原因之一。

  原因二 利益驱动

  “正规导游一般都服务于旅行社或导游服务中心,他们或以月工资的形式,或以服务提成的形式来赚取薪酬,这些导游员一般都会兢兢业业地服务所带团队,生怕一不小心引发旅客投诉。”呼市旅游局旅游质量监督所的一名工作人员说。

  “那些无证导游本着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想法,只要揽住一笔业务,所有费用都会进入自己的囊中,获利非常可观。在黑导游的收入中,只要有业务,每天挣500-1000元是常有的事。”

  原因三 部分外地游客的法律意识不强

  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导游员须持证上岗。正规导游员经过由省级以上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组织的考试,考核合格后,取得国家旅游局颁发的导游员资格证由旅行社或导游管理公司聘用,佩带导游员IC卡方可上岗带团。

  据内蒙古一家旅行社的相关负责人介绍,尽管有导游员必须佩带导游员IC卡上岗的规定,但一些导游员并不一定执行。一些外地的游客一般也不会看导游员是否有导游IC卡,更不会要求导游员佩带导游IC卡。这样做会使那些没有导游证的“黑马、野导”留下可乘之机,他们往往在客人不知情的情况下,打着正规旅行社的名义拉客。

  这位负责人认为,外地游客的法律意识薄弱也是“黑导”猖獗的原因。

  原因四 不正当竞争

  “黑导”们之所以猖獗的另一原因,是不正当竞争。

  内蒙古一家旅行社的负责人对于“黑导”们的不正当竞争,用了“卑鄙”的字眼来形容。

  这位负责人说,“黑导”们在拉客时常常报出的旅游价格和旅游路线对于那些不明真相的游客一度形成诱惑。“常常采用很低的价格来招徕顾客,并宣称自己的服务是最好的。”然而等外地游客真正到了旅游景点后,这些“黑导”的嘴脸立刻变得肮脏,常常在游客骑马、射箭、坐船等项目中额外收取小费。一些游客明知上当受骗,慑于自己身处异地他客,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常常不予理会,使得“黑导”们更为嚣张。

  原因五 不怕投诉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游客在旅游中对于损害其合法权益的旅游经营者和有关服务单位,可以以书面或口头形式向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投诉,请求处理。自治区旅游局向社会公众公布了全区各盟市旅游投诉电话。

  然而这只是针对正规导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导游说,对于那些无证导游是不发生任何约束力的。7月11日在呼市车站派出所,“黑导”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干他们这一行,不会在乎谁投诉,因为他们没有正规旅行社,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又无法知其下落。

  痛斥“黑导”

  “黑导”们尽管只是在旅游旺季时现身,但社会各界人士对其的痛斥却并不是在旅游旺季。痛斥“黑导”由来已久。

  内蒙古百年嘉华旅行社沈姓导游认为,“黑导”的存在,不仅影响了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更重要的是,抢了正规旅行社的业务。

  呼市旅游局旅游质量监督所副所长孟瑞洁认为,黑导游给首府抹黑。

  内蒙古融兴律师事务所律师郭锦云认为,黑导游就像黑律师一样,光收钱不办事,素质低下,严重影响了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执法困境

  尽管内蒙古旅游局下发的文件,对于净化旅游业无疑是一股清凉之风,在这个炙热的夏季里显得分外珍贵。然而,作为行政执法部门,他们在执法中遭遇到的种种困境却让我们明白打击“黑导”任重道远。

  7月11下午,记者随同执法部门在呼市玉泉区一家民族礼品店采访时,发生的一系列事情颇能说明问题。

  当日下午4时左右,当呼市旅游局旅游质量监督所两名执法人员对一名黑导游例行检查时,这名黑导游态度极不友好,除了不予配合外,还反抗。当执法人员要求暂扣其冒充别人的导游资格证书时(注:已过期),黑导游同行的数十名游客竟然一齐拥向执法人员,大声呵斥执法人员“凭什么扣”,“为什么,为什么。”当执法人员向其讲解相关法律、法规时,一名游客竟称自己是某报社的记者,要求执法人员返还扣押的证件。与此同时,还给市里某人士打电话,请求网开一面。执法人员开出罚单才算平息了事端。

  执法人员李女士说,在其对黑导游的查处经历中,此种情况非常多,这也是他们不好开展工作的原因。执法中,正规导游即便手续齐全,在例行检查中他们也有逆反心理。而作为旅游景点的负责人,对于他们的执法常常不予配合原因之一是,他们在执法中影响了旅游景点的生意。此外,由于没有相应的强制手段,一些黑导游明目张胆地和他们捉起迷藏,他们在执法中难以摆脱尴尬。

  记者手记 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

  毋庸讳言,“黑导”们的存在给首府这张名片上抹了黑。

  社会在痛斥、痛打“黑导”。“黑导”们疯狂、猖獗这是不争的事实。

  城市的文明,需要“黑导”的消失。利益驱动下,“黑导”们又变着花样地滋生。这同样又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黑导”们有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壤,我们只有通过多种手段摧毁“黑导”们生存的土壤,才能实现一个城市的文明。因此,这并不是一次短期的行为,只有全社会对“黑导”“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他们才会灭绝。

  让“黑导”们少些,再少些……(实习记者 孙立摄影)

  相关专题:内蒙古晨报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