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之子于蓝:我的电影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1日21:45 央视《东方时空》 | |||||||||
电影表演艺术家于蓝 于蓝塑造的江姐形象 解说:电影《烈火中永生》,根据长篇小说《红岩》改编,拍摄完成于 1965年 , 影片讲述的是:1948年重庆解放前夕,共产党员江姐,许云峰由于叛徒出卖被捕,在狱中, 共产党员们昂首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威逼利诱,坚持和敌人作斗争,最终,江姐 许云峰被敌人杀害。多年来,这部影片中塑造的英雄形象,一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观众们。于蓝在这部影片中扮演的正是最重要的人物-----江姐。虽然只是片中的一名演员,《烈火
于蓝:1961年底我在医院里头,好像是检查身体,那么看《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报》连载《红岩》,最初我看一集一段,两三段以后就吸引我了,而且我自己被吸引了,我也给同房的病友念,大家都被吸引,那我在这个中间就感觉到,这样一群共产党人,不是一个,太难能可贵了,我觉得他就是,好像是这种雕塑的石像屹立在这个山上,其实那个时候(格勒山)上还没这个石像,可是在那个时候我的心目中间就觉得,这一群人就是屹立在高山上的人,用石头雕塑成的,我那时候脑子里就是这样想,我要想,真要是拍成电影就十分的感人, 解说:其实在当时 不单只有于蓝一个人注意到了这部小说,也不单只有于蓝一个人有了要把这部小说拍成电影的想法 于蓝:那时候就是这个《革命家庭》那个副导演欧阳红英给我打电话问我看了吗,我说看了。他说我很喜欢,咱两个人一块儿把他,咱两个人当导演,联合导演把它搬上银幕,我说当然可以了,太好了,我正要学导演呢,我就跟他讲,就这样子就决定我们两个人联手来做这个工作,可是还没等我回到家里,就接到张水华的电话,他就说于蓝你看了那个《红岩》没有,这个小说好极了,我听说你跟这个欧阳红英要把它拍成电影。我说是啊,我说是红英给我打的电话,我说是的是的。哎呀,是很好,我也想拍,能让给我拍吗,我说当然可以了,因为我们学导演就是跟你学呀,他挺高兴的,就这样子,我们三个人好像等于组成一个小核心,要把《红岩》搬上银幕。 解说:于是在当时, 几个人马上开始了电影的筹备工作,为了创作剧本,他们四处寻找资料。在随后的1年多当中,于蓝多次去北戴河、重庆、成都、贵州进行调查,采访了小说《红岩》的作者和几乎所有跟江姐接触过的人,写下了30多万字的笔记。于蓝说,虽然如此努力,可当时剧本的创作却进行的并不顺利,前后写了3稿但大家都不满意。于是,他们找到了著名的剧作家夏衍。 于蓝:夏衍同志你们都知道,你像《大陆》、《桃李劫》这个都是在他的影响下出来的作品。所以我们认为,他的文艺思想和他的艺术能力绝对能够帮我们完成这个任务,结果他在1963年冬天在休假让我和宋曰勋我们两个人去给他汇报,汇报了两天吧,夏衍同志觉得,听着挺好的,完了就问我们一个问题,说我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为什么不写江姐呀,我们说我们写了,我写了两场呢,夏衍就笑了一下说,你们知道江姐的命运是最为老百姓关心的了,你看她有丈夫有儿子,丈夫牺牲了她又要去就义,她的命运是老百姓最最关心的,好了,你们别再打扰我了,我就要关起门来自己写了,你们就玩去吧,就叫我们去休息,我们也挺高兴的。结果四天以后,他就写出来了。 解说:就这样 这个由小说《红岩》改编的电影剧本完成了,事后证明,剧作家 夏衍改编的是非常成功的,但在当时于蓝本人却并没觉得剧本怎么好 于蓝:我们好像没太理解,就说明我们的幼稚吧,就说我们那种怎么说呢,好几回就是批判这个批判那个,就使你的思想就不由得对艺术创作怎样去刻划人物这方面倒想的少了,而更重要怎么反映这个时代反映这个革命,就想的是这个了,所以没太理解,而且也挺轻松的就出去玩去了,他就写,四天以后,水华也来了,水华一看,于蓝真不错我们可以开拍了,你不要再提意见了,因为我比较容易好提意见的一个人,所以我也是说我就赶紧看,我看完以后是写的跟我们不一样,不错,很吸引人了,但是是不是革命写的不够多呢,我自己还在怀疑,但是我也不敢提,这样我们就非常地,高高兴兴地跟夏衍同志告别了。那么我们就准备去看外景了,去挑选演员这样子。 解说:有了剧本 影片的筹备工作迅速完成了,电影也顺利开拍了,于蓝很自然的成为了片中扮演江姐的人。 于蓝 1949年在影片《白衣战士》中第一次走上电影银幕。此后在多部电影中扮演了角色,1961,她更是凭借在电影《革命家庭》中的出色表演获莫斯科第二届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应该说,当时的于蓝已经是个成熟的老演员了。但是,当她拍摄这部《烈火中永生》中她的第一场戏时,于蓝却遇到了问题。 于蓝:这个时候我忽然一下子沉重起来了,她这么重的戏,她又这么重地出现在观众面前,她应该是什么样子呢,我原来脑子里几乎是空白了,我就在这一瞬间,实际上江姐很多很多的材料已经都在我的心里头了,都已经埋在我心里了,不过我没去碰它,我没去出动它而已,那么在这个时候,在很着急的时候,我在想,我应该进入角色,我怎么样进入角色。夏衍的话出现了,他临走的时候他就跟我说,因为我陪着他了吗,于蓝江姐你可不要演成刘胡兰式的英雄,也不要演成赵一曼式的英雄,我当时两个眼睛,就这么点头,我觉得意义深长,是什么意思呢?因为他马上就走了,我也不能说再问他,我就在想这两句话,就跟他握别了,他就走了,等到这个时候就想起这两句话。 解说:于蓝说,在开拍的那一瞬间,她忽然明白了夏衍的话,江姐和刘胡兰,赵一曼的人物表现手法应该是不同的,刘胡兰,赵一曼,都是战斗在前线的抗日英雄,她们革命者的气质应该是强烈得到表现的。 于蓝:那么江姐呢,江姐是在重庆这样千百万人口这么大一个大城市中间,每天都在人群中间走来走去,但是谁也不知道她是共产党员,她不会把共产党员写在脑门上,她不会故意说我就是共产党员,这她早就被捕了,她绝对地要掩盖起来,她的面目,但是她也不要虚伪地掩盖,她还要真诚地生活在人民之中吧,所以呢她是一个随时准备奉献自己的这么一个共产党员。 解说:其实 于蓝能够准确的表现电影中江姐的形象跟她自己的经历也是分不开的 于蓝也有一段作为革命者被捕,并与敌人周旋的经历 于蓝:我也被日本宪兵队抓过了,在敌伪的时代。而且我什么都不知道,我非常幼稚的一个女孩子,可是我看跟我一块儿那个人,她老是摇头,那个相片,看这个相片敌人问她什么,我就不知道那相片我认识不认识啊,后来敌人就过来了,我一看,她当然认识了,就是她给我介绍的,我当然也认识了,我也闪电一样的,不认识。但这都是跟她学的了,就是说在那个时候,每个神经都是竖起来的,就是观察敌人要干什么,我们的同志是怎么样的,我是应该怎么样,这种心理我是体验过的。 解说:人物的表现不能过多借助外在的表演,而是要注重个体人物心理的刻画,于蓝终于明白了夏衍创作的这个剧本的好处,这也使于蓝扮演的江姐,这个人物形象格外突出。但于蓝说:在这部影片中,对于自己的表现她仍有不满意的地方 于蓝:我自己感觉到江姐主要是她的事迹感动了千百万个观众,并不是我演的怎么好,也可以说我就平平实实地,平平常常地再现出来了,我也有失误的地方,但是比方说是不是也有用力过多的地方,也有,比方说钢铁的意志了,什么这许多,也有,实际上江姐不会那么使劲,在敌人面前用不着那么使劲,有时候自己的理解不能达到那种地方,因为江姐就一个平实的人,他的思维是非常活跃的,他的意志是非常坚强的,他经过他的思维他很快就会做出自己的决定来的,所以我觉得我也有过火的地方,就是像使劲的地方,也有不足的地方,就是我没有在双江老太婆面前痛痛地哭一场,我应该有一个痛痛地哭一场,再说擦掉自己的,这样的话,我想会更感人了,所以当时没有做,我就是当时没有做到这一场,就是遗憾的艺术吧。 解说:1965年电影《烈火中永生》拍摄完成。后来这部影片成为了中国电影的经典之作,而江姐也成为了于蓝最为辉煌、也最引以为傲的银幕贡献。 于蓝:我们那个时候就是为党工作,就是为人民工作,为人民服务就是真的为人民创造这样一个角色,告诉人民有这样一个人,自己就觉得自己做得多一点,自己就是多为党工作一点,就是那样,当然希望自己的成绩好一点,别再交白卷了,不行,你就应该起码要及格,这是这个人物形象要站得住才行,也是自己对艺术的爱好,要自己这个角色,自己也喜欢,自己也满意。 相关专题:央视《东方时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