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晨报 > 正文

老年节专题报道--善待老人(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1日15:36 内蒙古晨报
老年节专题报道--善待老人(附图)

孙宝琦老人正在制作宫灯 内蒙古晨报实习记者 杨美玲摄影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内蒙古晨报报道(记者 张彩霞) 老龄化是世界人口发展的总趋势,按照国际通行标准,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占总人口10%以上的国家、地区便属于老龄化国家、地区。目前,全国有60岁以上老年人约1.34亿人,超过总人口的10%,这标志着我国已进入老龄化国家行列。

  早在2000年,包头市已进入老龄化社会。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当年包头市总人口为229.7万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为23万多人,已超过了总人口的10%,
成为自治区和我国西部地区惟一进入老龄化的城市。

  2003年,按照全国老龄委的统一安排,包头市老龄委对包头市的老年人口进行了统计。截至2003年底,据包头市统计局资料显示,包头市共有常住人口238.1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65.79万人,农牧区人口72.34万人;据包头市公安局的统计资料显示,包头市户籍人口数为209.330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31.3017万人,农牧区人口为78.0287万人。常住人口中60岁以上的有28.5859万人,占总人口的12%;户籍人口中60岁以上的有28.5073万人,占总人口的13.62%。

  另外,从常住人口老年年龄段看,60-64岁的有12.612万人,占总人口的5.29%,占老年人口的44.12%;65-79岁的有14.1483万人,占总人口的5.94%,占老年人口的49.49%;80-99岁的有1.8236万人,占总人口的0.77%,占老年人口的6.38%;100岁以上的有20人。

  据有关专家预测,到本世纪30年代,包头市每三个人中就会有一位老人,而每三位老人中就将入住老人有一位高龄老人。

  ★老年公寓为老人安家

  据了解,目前包头市共有各类老年公寓、敬老院、福利院等53所。其中国家主办3所,集体主办39所,社会兴办11所。这些场所基本满足了包头市老年人的需求。

  虽然已步入83岁的高龄,但孙宝琦老人的牙口却十分好。当日中午他就在食堂点了他平生最爱吃的红烧肉和馒头。在他住的这个老年公寓里,只要有胃口,入住老人可随时点自己喜欢的伙食。

  孙宝琦老人住的是位于包头市九原区兴胜镇的兴胜老年老寓。在这里他已经住了8个年头。虽然他膝下有6个子女,但老人为了减轻子女们的负担,在儿女们的不理解中住进老年公寓,没想到,他在这里越住越有感情,越住越不想走。“从进入兴胜老年公寓大门的一刹那,我就认定了,不再走了”,想起刚入院的情形,老人心里颇多感触。

  在孙宝琦老人的房间里,

天花板上挂着的一盏宫灯使得整个屋子充满了生机。在床上,一些做宫灯的原材料和半成品告诉我们,那盏古香古色、做工精细的宫灯出自这位80多岁的老人之手。

  孙宝琦老人说,当初他做宫灯纯粹是为了找点事干,活动活动双手,活络双脑,没想到他做的宫灯竟大受周围人的欢迎。

  据包头兴胜老年公寓的柴主任介绍,他们这个敬老院从1981年创建以来,到现在已成为一个集住宅、餐饮、医务、活动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社会福利机构,并成为包头的星光计划示范点。平日里注重人文关怀的管理服务模式让这里的老人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现在院里共住着420多位老人,其中年龄最大的94岁,平均年龄76岁。单独设置的文体娱乐室、健身房、图书室、游泳池、钓鱼池、门球场等活动场所满足了老人们的日常休闲消遣需要。

  ★“老年之家”活动室丰富老人的生活

  早上700左右,包头市青山区富强路五号街坊社区内的“星光计划老年之家”活动室一开门,社区内的老人们便三五成群地进来,开始做他们新的一天里的头一件事——去老年之家活动。

  大约早上800,该社区居住的90岁的乔大爷吃过早点后径直来到了棋牌室,坐在棋桌旁等待他的棋友。过了几分钟棋友们陆续来后,便开始了他们一个上午的“静”争。68岁的安大爷也是一个铁杆棋迷,每天哪怕不上阵他也要坐在旁边观阵,这也算是他晚年生活中的一个乐趣。

  记者从包头市民政部门了解到,到目前为止,包头市像富五社区这样的“星光计划”项目共有90个。到2003年,包头市采用新建、改建、共建的方式,总投资2900万元(其中民政部福利金资助900万元),共建成总建筑面积27000平方米的“星光计划”项目点,这些项目点覆盖了全市9个城区(镇)中处于主要位置的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为老年人提供了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的活动场所,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老年大学生们

  在包头市老年大学里,一些老人人老心不老,他们在这里继续着自己的追求,用一颗颗年轻的心追逐着时代的步伐。

  今年72周岁的王倚一老人便是其中的一位。王倚一老人退休后便走进了她向往已久的学堂。

  刚上老年大学那会儿,老人家住青山区,她每天都骑着自行车赶到位于昆区的老年大学上课。后来,家搬迁了,离学校更远了,王倚一老人便开始坐公交车上学。尽管如此的不方便,老人还是以上学为乐,坚持着自己的追求。在上学的同时,王倚一老人还和科委的相关人员历经10年编完了《包头科学技术志》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史料。现在72岁的她在上学之余坚持每天用电脑打字,写诗词散文。目前,她的电脑里已存入了她亲手写的近十万字的随感等各种体裁的作品。

  在老年大学里,满头白发但仍然精神气儿十足的陈甫寝、刘惠兰夫妻俩是人人羡慕的“夫妻同学”。72岁的刘惠兰老人是在比她大两岁的丈夫的影响下上的老年大学。夫妻俩在大学里主要学些政治、养生、唱歌、武术等方面的课程。虽然年轻时便从华东师范大学毕业,而老年后又早已从老年大学毕业,毕业证也早拿下了,但陈甫寝老人仍然“赖”在这里不肯走,他想在此学更多的知识,包括国际国内形势、自我保健与养护,同时也包括一些武术,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自己的思想不致于迟钝,锻炼自己的思维。现在夫妻俩同进同出,早上一起到植物园西园锻炼、练功,开学后上午一起到学校上课,既充实又快乐。笑着来,笑着走,上学使他们的心情时刻保持着快乐。

  包头市老年大学的阎校长介绍说,老年大学从1986年开始创办至今已经有2900多名老年大学生从这里走出去了,现在在校生也有370名,年龄在80岁至45岁之间。“老有所教”在他们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通过接受教育,老人们均有不同程度的进步,有的书法和绘画作品还在全国的大型展览中获得了大奖。

  ★包头人口老龄化的几大特点

  在采访中,记者看到了包头市委副书记杨建和在一份报告中对于包头市人口老龄化的一些分析。

  首先是老年人基数大,老年赡养问题突出。老年人口比重上升的原因主要是包头市特定的人口增长特点造成的,50年代至60年代初外来人口大规模迁入,如今都已逐渐步入老年行列。

  其次是地区人口发展不平衡。包头老年人口分布呈现城镇相对集中、农村牧区较为分散的特点(这一点可以从开篇的分析中得知)。

  第三个特点是老龄化来势迅猛,速度快。包头市从2000年步入老龄化社会后,据准确预测,再过10年将逐渐步入高度老龄化社会。而在世界发达国家(地区),这一过程要经历五六十年或更长时间。

  最后一个特点便是老龄化的需求高于经济发展所能承担的程度。包头市在经济转型期,经济尚未发达、人民生活水平较低的情况下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

  人口老龄化问题将相应地带来一些诸如老年劳动力资源的利用、社会保障政策和制度的调整、增加有关相应的设施以及老年人的权益保障等相关问题。

  ★民政部门:包头老龄事业健康发展

  包头市民政局局长张和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近几年,包头市民政部门为迎接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一直在积极地做好老龄工作。去年就以恢复和加强各级老龄机构、抓好社区老龄工作、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积极开展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为重点,努力开展各项老龄工作。

  目前,包头市已在全市9个旗县区和稀土高新区全部设立了老龄委及其办公室,并配备了专兼职工作人员,而各乡镇(苏木)、街道办事处和各村(嘎查)、居委会的老龄工作机构及老年人协会也在积极的恢复和建立中。

  在老年人维权方面,除宣传和动员外,包头市老龄办还和司法部门协商,成立了包头市老年人法律援助工作站,为无助的老人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服务,及时进行家庭矛盾调解。

  在医疗卫生方面,包头市大力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就近、方便的医疗卫生服务,在包头市内各大医院实行老年人看病免收挂号费、优先就诊、划价、缴费、化验、取药、注射,优先办理住院手续。有的医院还专门开设老年门诊、老年病床、家庭病床等。

  包头市文化、体育部门积极帮助老年人进行群众性的文化娱乐活动、社区文化活动以及老年人的体育健身活动。

  另外对“五保户”和“低保户”也给予积极的供养。到2004年底,包头市共有12.5万名退休人员实现了社会化管理。农村牧区的4218名“五保户”中,集中供养的年平均供养标准为6964元,分散供养的年均供养标准为3675元,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对于今后的老龄工作,张和平局长表示,近期内,包头市还将不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

养老保险和基本
医疗保险
制度,提高企业退休职工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同时将落实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牧区开展养老保险与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另外还将积极探索建立农村牧区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救助制度,对“五保”老人和贫困老人实行医疗救助,加大对特困老年人的救助力度。

  ★养老需全社会关注

  养老是社会文明进步和社会和谐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致力于社会学研究的陈教授给出这样的观点。陈教授说,养老问题根本上是一个代际和谐的问题。老年人本身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力量,处理不好养老问题会直接影响到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

  在家庭内,养老问题是成年子女在老人和孩子间资源分配、自己现在和将来养老资源之间的平衡问题。据调查显示,现在有一半以上的成年子女因为“上有老、下有小”而感到经济困难、时间紧张或精力不足。成年子女本身就是社会各个阶层的骨干和主要支撑,他们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状态直接影响到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和社会系统的正常运行。如果没有必要的社会支持,仅仅依靠家庭养老,现在的成年人的经济、健康、时间等的超支会影响到他们自身老年资源的储备,这是一种不可持续的社会运行模式。

  因此,养老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投入。

  陈教授说,国外有许多值得我们国家借鉴的养老制度方面的内容,突出的有三点:一是建立相对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障体制,让老年人和家庭无后顾之忧。二是根据不同需求建立不同模式的养老社会化服务体系,尽力延长老年人自立、自理的时间,减少对家庭和社会的依赖。三是非政府组织的参与和志愿精神,政府、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团体等充分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服务,共同提高。

  相关专题:内蒙古晨报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